经济学宏观篇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1.1 经济学的定义和性质
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
2.1 GDP的概念与测算
2.2 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
2.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和分析
第三章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
3.1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3.2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3.3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
第四章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4.1 经济周期的概念和种类
4.2 经济波动的产生原因和机理
4.3 如何应对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5.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5.2 汇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5.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监管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分析
6.1 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和目标
6.2 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和效果
6.3 经济政策制定和分析的流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教学。
讲授法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概念的讲解;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实际应用的场景模拟和问题解决;讨论法主要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互动交流;课堂展示法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学期论文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期论文占总
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期末考试占总
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五、参考资料
1.谢国忠、周丹青.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版.
2.游国强、任福民. 《经济学原理(宏观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年版.
3.石锋、杨涛.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4.Mankiw, N.G. 《宏观经济学》.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