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顶层设计
年级:2016级
姓名:***
专业:化学
学号:**********
【摘要】
顶层设计”这个源于工程学的概念,早在30多年前已经被跨国公司普遍采纳,通过“顶层设计”这样一个系统性思考的方法论,可以有效地解决错综复杂的市场问题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顶层设计”分成四个层面:企业家思维转变、战略转型、管理体系升级与企业文化再造,顶层设计有五个关键要素:前瞻性预判、从后往前看、系统化思考、方法论支撑、数据化分析。
只有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处,企业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顶层设计企业
21世纪,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环境由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众多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经营战略缺失,导致转型升级陷入“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困境。
“顶层设计”就是企业的出路。
一、顶层设计的概念特征
“顶层设计”最早是个工程学概念,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换句话说,就是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其本质内涵是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某项工作或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确立科学的方略和思路,集中系统资源、整合系统要素、调整系统结构、协调系统功能,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合力,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现阶段,“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了新的政治名词。
从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和衍生发展来看,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统领性、协同性、可操作性等基本特点。
系统性是顶层设计的基本点。
任何一项工作或任务,都可视为一个系统,进而运用系统论予以分析和研究。
概言之,就是根据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探究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运动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客观事物,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完成目标任务。
整体性是顶层设计的立足点。
站在全局和长远,对系统各方面各层次
的要素、功能和结构进行通盘考量,统筹谋划。
统领性是顶层设计的着眼点。
高层统领低层,高端统领低端。
核心理念和主要目标源自高层,高处审视,自上而下,层层展开。
协同性是顶层设计的关键点。
通过顶层设计,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系统的内部要素关联匹配、协调一致、协力同向,内外的环境条件紧密衔接、互促互动、相得益彰。
可操作性是顶层设计的落脚点。
“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清晰主体、明确任务、确定时限,便于贯彻执行,落到实处。
二、顶层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过去大家忙于低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更不愿意花时间做基础性的工作,什么“大鱼吃小鱼”,什么“快鱼吃慢鱼”,大家把关注点都放在了速度指标上,而忽视了质量指标,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顶层设计”这个源于工程学的概念,早在30多年前已经被跨国公司普遍采纳,作为经营管理的指导方针,通过“顶层设计”这样一个系统性思考的方法论,可以有效地解决错综复杂的市场问题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顶层设计绝不简简单单是领导设计,需要集中各职能专业经验,经过周密、详细、全方位总体论证的设计,理顺关系,凝聚力量,形成合力。
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
良好的顶层设计能将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带到更高的平台。
反之,缺乏良好的顶层设计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缺陷,甚至造成企业重大战略失败,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
当然,仅仅意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还不行,必须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掌握进行“顶层设计”的方法论,通过“顶层设计”实现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当然,转型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得不经历一次痛苦的“蜕变”,这是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在某些方面甚至要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这是很多人不情愿做的一件事。
进行“顶层设计”,需要企业家们既要有前瞻的眼光,还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论。
三、顶层设计的实践途径
顶层设计”应该是用科学的方法论对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即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基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认知,通过系统的分析把经营管理目标设定好,把用户心目中理想的完整产品描述清楚,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把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预见到,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缺什么,补什么,倒排时间表,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剧本”,然后让各个职能的管理者按照“剧本”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在执行过程中,各级经理人扮演着导演和助理导演的角色,需要给执行者“说戏”,这样才能让战略落地。
企业“顶层设计”分成四个层面:企业家思维转变、战略转型、管理体系升级与企业文化再造。
这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的系统,其中企业家思维转变是顶层设计的第一步,属于远见和动力系统。
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转型首先要解决企业家自身转型的思想意识转
变问题,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头羊,只有当领头羊想清楚了,想透彻了,转型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走弯路
顶层设计有五个关键要素: 前瞻性预判、从后往前看、系统化思考、方法论支撑、数据化分析。
前瞻性预判。
顶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未来5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挑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清楚,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文本,并告诉企业上下每一位员工,让大家明白企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机会,唯有这样才能始终领先对手半步。
我认为这是企业高层领导者最最核心的工作,即面对未知的世界,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够高瞻远瞩,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
从后往前看。
有了前瞻性的预判,顶层设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终极目标描述清楚,形成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让大家看清未来。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好的导演,可以给部下“说戏”,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那幅画面传递给员工,让大家明明白白地去做事,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大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系统化思考。
有了清晰的终极目标,接下来就是系统地思考要实现终极目标,哪些要素是充分条件,哪些要素是必要条件。
可以说,系统性思考就是努力寻找“根本解”,从源头上做文章,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问题往往是表面的现象,如果根据表面现象去采取对策,往往事倍功半,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反复。
方法论支撑。
唯有把系统性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企业才可以重复成功的模式和做法,才能够基业长青。
所以优秀的企业一定
要有方法论做支撑,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产品创新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商业模式设计等等。
注重方法论、注重过程控制是西方企业的特点,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过程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如果结果不正确,一定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了方法论就可以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
数据化分析。
仅有方法论是不够的,企业要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就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控体系,学会用量化的语言去沟通、分析和决策。
要知道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而信息化系统包括很多分支,比如决策支持系统、运营管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等。
顶层设计是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的突破口,因为有了“顶层设计”,才能让中国企业少走弯路,少缴学费,逐渐从微利经营转向厚利经营,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才会涌现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赢在顶层设计》高建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9月
2、顶层设计对企业战略发展重要性的探讨董爱兵《江苏科技信息》, 2013(23):59-60
3、浅析“纯顶层设计”企业文化张云《人力资源管理》
2013(6):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