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配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9课 劝 学
——非学无以广才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
(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
(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
(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绝.江河(横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学不可以已.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以为轮,其曲中规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名句默写。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以成江海。

(3)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只是幻想,而现代人真正登上了月球,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这
一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学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汉代乐府《长歌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兴起
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舍:停止
D.用.心一也用:使用
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D.子何恃而往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跬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了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请将画横线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体会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答:
答案
1.B 2.C 3.A 4.A 5.C 6.D
7.(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人不学不知道(5)少壮不努力(6)非学无以广才
8.D 9.B 10.C
11.若问我这闲愁、闲恨共有多少?像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样多)。

从修辞上来说,采用了博喻的形式,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