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内蒙古煤化工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伊犁州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为进一步落实好州党委关于“举全州之力强力推进现代煤化工建设”的决策,动员伊犁各族各界理解支持煤化工项目建设,确保伊犁煤化工产业做到“两个可持续”,经州党委主要领导同意,并根据伊犁州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州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了由14名州政协委员组成的考察团,在副主席多尔加拉带领下,于2011年5月15日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就煤化工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宁夏庆华循环工业园、内蒙古神华煤制油工业园、包头钢铁集团公司轧钢车间、鄂尔多斯市康巴斯新城区规划与建设、蒙牛集团乳品自动化生产线、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神华额尔古纳大型露天煤矿、牙克石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满州里口岸边贸建设等。
通过考察,我们总体上了解到两个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特色比较鲜明,发展令人振奋。
其主要标志是:走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环境污染少的资源利用新路,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力构筑绿色能源战略基地。
(一)发展方式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加快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内蒙古扎实推进煤转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工产品。
建成了世界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直接液化生产线,在建的还有国内第一套煤制烯烃装置、国内最大的煤制天然气装置、世界最大的煤基乙二醇装置。
宁夏是全国富煤省(区)之一,境内含煤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全区煤炭远景储量2027亿吨,现探明储量315亿吨,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
二是努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总储量8.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5亿千瓦,居全国首位。
全区太阳能总辐射1500千瓦时/平方米/年,居全国第二位。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使全区发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外送能力提高到7800万千瓦,建成我国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已形成“煤—电—煤化工—深加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区坑口电站群、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7年开始对煤炭电力、石化、机械、建材、冶金、医药等七个行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加快煤炭向电力、煤化工产业链延伸,构建煤炭、煤化工、电力三大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处理好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次我们考察的宁夏庆华集团,一块煤都看不到,全是封闭运行,也看不到一点灰尘。
30平方公里的园区,原是一片戈壁荒滩,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完成了278万平方米的绿化,种植各种树木40万棵﹑花灌木96万株﹑植被97万平米,整治湖泊4个,形成水面93万平米。
倘若你不是看几年前的照片,你很难相信庆华集团所说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污染物零排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得以变成现实。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建厂的中国神华煤制油工业园考察时,我们看到,工业园附近,还建有年产千万吨级的马家塔露天煤矿,煤炭通过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煤制油厂区,没有一点灰尘,对煤制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他们也计划采取暂时排入地下采空区的方案,把它储存起来,一旦公关技术成熟,二氧化碳将被重新利用为宝,发挥它应该有的效益。
据悉,近几年来,内蒙古光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资金就达40多亿元,我们沿途看到的一些湿地保护﹑草原生态和森林建设,都很完好,发挥着应有的效用。
(三)及时将经济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各族群众非常高兴,非常拥护。
我们在考察鄂尔多斯市看到,这个城市三十年前,GDP仅有3.46亿元,人均344元,财政收入只有1900万元,人均不足20元,8个旗区中有5个属于国家贫困旗,3个属于自治区贫困旗。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个拥有150多万人口的地区,到2010年,GDP已达2643.2亿元,跃居内蒙古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56元。
而2010年我们伊犁州直的生产总值(GDP)410.4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1.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0 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92 元,差距确实很大。
特别是鄂尔多斯给牧民盖房子,70平米以下的,政府财政全包下来,70平米以上的,牧民自己拿钱,让牧民最大限度地受益。
在教育方面,内蒙古牧区没有小学,全部集中办学,小学生从小就在城里念书,念完高中就想办法留在县城或大城市里,老百姓的素质和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
二、考察成果(一)互通了信息,看到了差距。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仔细介绍了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充分表达了自治州党委把发展现代煤化工作为“一号工程”、推进伊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坚强决心。
同时,我们也详细了解当地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建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投资环境等相关情况,一路对比着看发展、找差距。
2000年新疆与内蒙古经济总量相当。
过了十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是新疆的2倍,达1万亿元,财政一般预算也是新疆的2倍,达1000亿元。
今年1-4月份,内蒙古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40.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466.9亿元的5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54.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88亿元的22.5%。
鄂尔多斯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496亿吨,现每年开采3亿吨,开采量为探明储量的0.2%。
而我们新疆伊犁探明的储量350亿吨,年开采量仅500万吨,开采量为探明储量的0.01%。
无论开采还是探明储量,差距都是很大的。
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有效转化,使得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超越香港居全国第一。
而我们伊犁的人均GDP即使在新疆也没有排在前面。
(二)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紧迫感。
通过考察,我们对内地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认识,要发展,就要排除一切障碍,化解一切不利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创造条件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企业大刀阔斧的干事业。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办事环境和提高办事效率。
要引水养鱼,不能为渊驱鱼,该让利的一定要让,该放开的一定要放开,尤其不要害“红眼病”,不要怕企业做大做强,不要为了蝇头小利,人为的给企业设置障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资源情况和我们不差上下,有些地方还不如我们,可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发展期间,就产生了伊泰、庆华、鄂尔多斯等十几家享誉全国的大型民营企业,产生了神华煤制油和神华大柳塔等几家千万吨级的超大型煤矿企业,这些企业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考察,我们更加坚定了支持大企业在伊犁投资建设现代煤化工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履行职能的责任意识,特别要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使命意识提高到更高位置,动员各方力量为大企业、大项目保驾护航。
(三)减少了担心,增强了发展信心。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伊犁搞煤化工、煤制气、煤制油,大家都很担心会污染环境。
这本无可厚非,说明我们伊犁各界人士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很强,都很珍惜“新天府”“塞外江南”的美誉。
这次我们到宁夏和内蒙古实地考察后,思想上解决了这种担心。
完全明白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两个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保护可持续)的科学内涵。
现在可以说,采用高科技、高投入、严管理,完全可以把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而做到这一切的关键是招商的时候挑选哪个企业,只要企业的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污染问题自然就少。
因而我们对党委谋划开发建设现代煤化工的战略意图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人民政协,我们要通过政协联系面广、宽、多的特点,带领各族各界群众,为我州涉煤大项目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步,以实现州党委提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
三、考察启示和建议(一)通过学习考察,更加坚定了贯彻落实州党委提出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内蒙古和宁夏已经投产的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生动事例,使我们认识到:目前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环保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只要我们把好“设计关”、“验收关”和“运行关”,鼓励、监督企业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环保工艺技术流程,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控的,只要我们按照州党委李湘林书记提出的“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科学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把工作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够实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青山绿水。
(二)延长煤化工工艺路线是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煤化工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艺路线前端,即煤气化阶段。
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全部集中在工艺路线末端,即烯烃、化肥等。
通过考察,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项目的能量转化率均不超过50%,而煤基多联产项目转化率可以达到70%。
因此延长煤化工工艺链,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坚定不移的高起点打造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国家级基地,万不可各自为阵,小打小闹。
因此,在产业布局阶段,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园区的整体理念,建设项目要适度集中,不宜遍地开花。
伊南、伊北已经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本条件,应侧重建设煤制燃料项目。
而尼勒克矿区地质构造复杂,不太可能建设大型煤矿,加之百里唐布拉风景自然保护区和喀什河水为伊宁市未来百万人口最为理想饮用水源的考虑,尼勒克县应侧重建设煤焦化项目,不宜再搞煤化工。
所以,我们建议,发展煤化工,在选址和设计阶段,要远离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核心景区,要与河流有足够的距离。
项目的环保标准坚决不能降低,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
建立环境保护全过程跟踪机制,就是要从项目规划、设计、验收到投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
(四)要鼓励引导强强联合,完善“退出机制”。
当前,入驻伊犁的大企业、大集团想干事、能干事的不少,但是也要防止以投资为名圈占为实的现象。
目前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一些企业建设速度慢。
一谈到合作,几乎所有企业都要求控股,而掌握成熟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又难以同意“弱势”方控股。
为此,建议政府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协调作用,支持、鼓励、帮助掌握煤化工核心技术的企业成为主导,引导其它企业向这类企业靠拢,共同发展。
对个别已配置资源的,既不合作又迟迟“按兵不动”的企业,应明确要求其退出。
对圈而不探、倒卖矿权、未履行合同约定条款的企业,依法注销其探矿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企业用地两年内未使用的,应由国土部门无偿予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