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02-专题2_作业成本法

最新02-专题2_作业成本法

13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传统成本系统建立在“数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 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从而将成本的产生过程 过分简单化。
在过去高度人工密集型的企业里,对成本动因所 作的这种简单假定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14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生产中涉及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二者 均可直接追溯到有关产品上。
18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会产生以下不合理现象: (1)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
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 (2)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如质量检验、
试验、物料搬运和机器调整准备费用等等); (3)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因此传统成本计
20
3. 牺牲长期绩效
企业管理当局过于关心短期,而牺牲可能较为重要 的长期考虑。
大部分的高层主管仅重视外界对每季绩效的压力。 传统成本制度将有益于公司长期经济发展的支出视 为期间费用,例如,研究与开发、广告及促销、员 工培训支出等。因此,企业的高层主管有压缩当期 费用及无形投资支出的倾向。
21
22
3. 牺牲长期绩效
企业因为使用传统成本制度,而被错误成本所误 导,所产生的运营危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 产销不能获利的产品与服务而不知如何改善; (2)设计出高成本的产品,误以为是一项良好的研究与
开发; (3)任意提高制造程序的复杂程度,以为花费不多,实
际上是在增加制造成本;
23
3. 牺牲长期绩效
25
2. 竞争
竞争促使企业把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生 产模式转变为适应顾客需要的多品种小 批量的生产模式。
17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经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 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幅上升。许多技 术先进企业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 并且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还在不断提高。
产品成本结构的根本变化使得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 础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已不能准确提供产品成本信息,无 法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有用的信息。
02-专题2_作业成本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2
1、制造费用分配率
大多数企业按照预先估计的分配率(计划分配率) 作为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因为期初无法得到 当期实际耗用的机器总工时或直接人工总工时等指 标,只有等到期末才能计算出各批产品的制造费用。
采用计划分配率,有利于及时提供有关的成本报告。
算法的应用必然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19
2. 不符合时效性要求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所产生成本信息往往不及时,并 且过于笼统,无法进行作业控制。
成本分摊和实际工厂的生产过程及产品组合不一致。 如果信息无法用来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追溯成本至各产品,生产
经理便无法将其运用于日常的作业控制决策时,这 种制度,对于作业控制的功用就不大。
第一阶段,首先按不同部门归集制造费用,每一个部 门作为一个“成本库”;
第二阶段为每一个部门选择各自的分配基础,将制造 费用从部门成本库分配到产品上。
11
3. 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
比如,一家工厂有三个部门,分别是生产车间、 油漆车间和装配车间,就可以根据车间的特点 使用三种不同的分配基础,在不同产品品种间 分配制造费用,其中:
3. 牺牲长期绩效
当销售额萎缩,成本上升,使得近期利润目标难以 达成时,经理人员通常会削减研究与开发费用、促 销、建立分销渠道、品质改善、流程改造、人力资 源及顾客关系方面的支出,
而这些当然对公司长期绩效是十分重要。 减少这些支出的立即效果是提高了报表中的获利能
力,但却牺牲了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
另外,日益竞争的压力,也要求企业提供提供与众 不同的、具有个性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企业经营 所面临的环境使企业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具 有如下特点:
16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1)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 日益下降,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 (2)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大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 以顾客为导向,对顾客的要求能及时作出反应的弹性 制造系统(FMS),并改用小批量、差异化产品的生 产方式。从而使生产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
9
2. 全厂单一分配率
所有的制造费用首先被统一归集到一个制 造费用账户(全厂成本库)中,在这一阶 段,成本对象是整个工厂。
在第二阶段,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耗用的 全部实际机器工时或工人小时乘以分配率, 分配到各产品中去。
10
3. 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
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成本分配过程 分成两个阶段:
生产车间的分配标准是机器小时 油漆车间以耗用油漆为基础 装配车间以直接人工为基础
12
(三)传统成本制的局限
Johnson和Kaplan(1987)在“找回管 理会计失去的相关性”一书中指出,传统 会计系统的问题在于,信息缺乏时效、过 分笼统及扭曲真相,而与管理者的规划及 控制失去相关性,其主要原因为:
制造费用所归集的间接费用,往往在总成本中所占比 重较低,而且这些费用的发生通常又与直接人工成本 高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所以,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分配标准能够适 应传统的经营环境。
15
1. 传统成本制度对成本信息的扭曲
然而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高 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使得企 业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计算机化。
(4)努力尝试降低成本计划,但是成效不大; (5)建立出不适合的企业组织结构,使得绩效难
以衡量; (6)错误选择主要客户,以为某些客户为其利润
重点,以致丧失机会; (7)选择错误的上游厂商,致使原料与零件成本
增加。
24
二、ABC产生的时代背景
1.先进制造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日趋高度自动化。计算机 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等得到 广泛应用。其结果使得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 在直接人工在产品总成本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仍然将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基础,显然会扭曲成本 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