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中药方子对比
逍遥散
健脾利胆汤
温胆汤
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 龙胆泻肝汤
肝脾不和型:疏 肝利胆,健脾
和胃
肝郁脾虚型:疏肝利 胆,健脾益气,清
热燥湿
心胆虚怯,痰浊内 扰证。触事易惊, 惊悸不眠,夜多恶 梦,短气自汗,耳
脾虚血瘀型:主证:胁 湿热困脾型:清热 肋刺痛,痛有定处,入 利胆,运脾化湿 夜尤甚,治则:健脾益
气,活血化瘀
楂消食导滞作用
增强。用于肉食
积滞,泻痢不爽
。
宁心,安神,利 用水于。食积不消,呕
治心虚惊悸,健 忘,失眠,惊 痫,小便不利。
①《别录 》:疗风 眩,风虚,
吐泻痢,小儿疳
积,遗尿,遗精,
石淋涩痛,胆胀胁
痛
活血止痛,行气解
郁,清心凉血,利
胆退黄。
止惊悸,多恚 怒,善忘。
佛手 甘草
有理气化痰、止呕 消胀、舒肝健脾、 和胃更多种药用功 能。对老年人的气 管炎、哮喘病有明 显的缓解作用;对 一般人的消化不良 、胸腹胀闷,有更 为显著的疗效。佛 手可制成多种中药 材,久服有保健益 寿的作用。
柴胡
白芍 炒枳壳
药性 和解表里,疏肝 解郁,升阳举 陷,退热截疟
白芍性凉,味苦 酸,微寒,具有 补血养血、平抑 肝阳、柔肝止痛 、敛阴止汗等功 效,适用于阴虚 发热、月经不调 、胸腹胁肋疼痛 、四肢挛急,泻 痢腹痛、自汗盗 汗、崩漏、带下 等症。
理气宽中,行滞 消胀。用于胸胁 气滞,胀满疼 痛,食积不化, 痰饮内停;胃下 垂,脱肛,子官 脱垂。
活血通腑;主治湿 腑;主治肝胃不和 力,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舌质 理气,健脾利胆
热蕴阻型胆石症。 型胆石症。 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苦,脉
弦细为特征
柴胡9克
白芍12克 山栀12克 黄芩15克 枳实15克
炒柴胡9克
白芍12克 上川朴4.5克 黄芩15克 佛手柑9克
生地12克
首乌9克 拘杞9克 茵陈12克 虎杖12克
功能 1
2 3 4 5
柴胡12g
白芍15g 党参10g 白术12g 黄芪18g
柴胡9克
金钱草30克 茵陈蒿30克 川牛膝30克 海金砂30克
6 黄连6g 7 半夏10g 8 陈皮12g 9 茯苓12g 10 泽泻12g 11 防风10g 12 羌活8g
川军15克, 鸡内金15克 郁金9克 虎杖根30克
枳实12g
酸枣仁(微炒)
川芎12g
竹茹9g
大远志(去心,甘草
金钱草20g
水煮,姜汁炒)各 延胡索15g
甘草6g
甘草6g
熟地黄(切,酒炒) 郁金15g
甘草6g
随症加减:若气 方中黄芪、党参、
郁化火,证见 白术、甘草健脾益
胁肋掣痛、心 气,以复脾之运化;
烦易怒、口干 柴胡、白芍疏肝解
口苦、溺黄便 郁,条达肝气,配
鸣目眩,四肢浮
肿,饮食无味,胸
中烦闷,坐卧不
柴胡12g
柴胡10g
安,舌淡苔腻,脉 柴胡12g
柴胡9g
白芍15g
白芍15g
白芍15g
龙胆草9g
炒白术15g 黄芪20g
陈皮(去白)各90g 党参15g
黄芩9g
茯苓15g
党参15g
白茯苓(去皮)45g 茯苓15g
栀子9g
薄荷9g
白术15g
北五味子
白术15g
用于心气虚,心 悸怔忡,脉结 代,以及脾胃气 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 枝配伍,如桂枝 甘草汤、炙甘草 汤。后者,常与 党参、白术等同 用,如四君子汤 、理中丸等
利胆方
胆囊炎偏方
疏肝解郁汤
(2)方功能清热 (3)方功能疏肝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 胁痛-肝郁脾虚型
化湿,疏肝利胆, 和胃利胆,治血通 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 慢性胆囊炎,疏肝
鸡内金12克
广木香9克
生军9克(后下) 生军(后下)9克
生甘草4.5克
生甘草4.5克
柴胡10g 香附10g 党参20g 白术15g 黄芩15g
金钱草10g 郁金15g 茯苓20g 陈皮20g 半夏10g 川芎15g 栀并子10g
川楝子30g 元胡15g 甘草15g 大黄5g(后入)
6. 对肠道的作用
虎杖15克 广木香9克 赤芍12克 茵陈15克 金钱草30克 黄连4.5克 延胡索12克
制金柑9克 广陈皮9克 广郁金12克 赤芍12克 太子参15克 虎杖15克 鸡内金12克
生大黄6-9克(后入) 生山楂12克 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 麦芽12克 玫瑰花3克 佛手6克 绿萼梅6克
广郁金12克
金钱草30克
13 独活8g 14 炙甘草10g 15 生姜10g 16 大枣10g
若血瘀者去 茯 苓、泽泻、独活 加炒蒲黄12g, 五灵脂12g,丹 参15g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郁金15克 绵茵陈30克 香附12克
柴胡15 g
白芍12 g 郁金15 g 延胡索12g 栀子12g
柴胡8克
白芍12克 枳实15克 虎杖15克 赤芍12克
腹痛。
3. 健脾消
1. 用于脾胃气理气疏肝,用 于肝胆气滞引起 的胁痛。
滞,可调胃 肠滞气。治 疗腹痛、腹 泻、里急后
重。
4. 抗菌作用。
5. 对呼吸系统的 作用。
消食健胃,行气
散瘀。用于肉食
积滞,胃脘胀
满,泻痢腹痛,
瘀血经闭,产后
瘀阻,心腹刺
痛,疝气疼痛;
高脂血症。焦山
柴胡10g 白芍15g 炒枳壳10g 金钱草30g 川楝子10g
广木香10g 焦山楂10g 茯神10g 鸡内金10g 广郁金10g 佛手10克 甘草10g
柴胡10g 白芍15g 炒枳壳10g 金钱草30g 苏梗10g
合欢皮15g 焦山楂10g 茯苓10g 金铃子10g 广郁金10g 陈皮10克 甘草10g
“郁则气滞,气 滞久必化热。” 此病例盖因忧 思伤肝,肝胆疏 泄失常,胆汁通 降不畅,久郁蕴 热而致。证属
兼大便秘结 者加大黄; 槟榔;兼有 蛔虫者加使 君子川楝子 兼血虚者加 当归; 兼脾虚者加 茯苓白术 兼气虚者加 党参; 苔厚腻夹湿 者加苍术川 厚朴陈皮茯 苓;
利胆方
夹瘀者加丹 参川芎; 兼寒者加干 姜或桂枝。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
玄胡索:活血;散 瘀;理气;止痛。主 心腹腰膝诸痛;月经 不调;症瘕;崩中; 产后血晕;恶露不 尽;跌打损伤。
金铃子肝郁化火所致 诸痛证本品苦寒降 泄,能清肝火、泄郁 热、行气止痛。
青皮5克 延胡索10克 木香10克 甘草5克
金钱草30g 黄连12g 大黄12g 川楝子12g 丹参15g 炒酸枣仁20g
黄芩15克 金钱草30克 广木香9克 鸡内金12克 延胡索12克 大丹参15克 广郁金12克
生山楂15克 生军(后下)9克 生甘草6克
[辨证加减] 夹热者加黄 芩黄连或黄 柏;
兼呕吐者加 法半夏川厚 朴竹茹;
金钱草 川楝子 广木香
焦山楂 茯神 鸡内金 广郁金
预防结石和利胆
排石可以说对结
石有非常好治疗
和预防作用,利
水通淋;清热解
毒;散瘀消肿,
清利湿热,沙
淋,尿涩作痛,
黄疸尿赤,痈肿 疔疮,主治肝胆
及泌尿系结石;
热淋;肾炎水
肿;湿热黄疸;
疮毒痈肿
疏肝泄热,行气
止痛,杀虫。用
于肝郁化火,胸
胁、脘腹胀痛,
疝气疼痛,虫积
车前子15g
枳实(去瓤,切,麸
木香9g
郁金12g
炒)
枳壳12g
茵陈30g
郁金12g
蒲公英20g
条参各30g
赤芍15g
苍术12g
川楝子9g
木香9g
粉草15g
当归12g
白术12g
半夏9g
黄芩12g
牛膝15g
茯苓15g
生姜6g
花椒5g
红花12g
木香9g
炙甘草6g
虎杖15g
半夏(汤洗七次) 桃仁9g
半夏9g
汤名
升阳益胃汤 主治慢性胆囊 炎,功能利取和
胃。
虎茵三金方 功能清热除
湿,疏肝利胆, 通利排石。主治 慢性胆囊炎,胆
石症
疏肝利胆汤 功能更肝利 胆,行气止 痛.主治慢
性胆囊炎
清胆解郁汤
性情忧郁,右胁 (l)方功能疏肝 部疼痛不适,心 利胆,活血通腑, 烦失眠,舌红苔 理气止痛;主治肝
黄厚而干 郁气滞型胆石症。
玄胡索10g
苏梗为紫苏的茎。性 味辛、甘,微温归肺 、脾、胃经。功能宽 胸利膈,顺气安胎。 适用于胸腹气滞、痞 闷作胀及胎动不安、 胸胁胀痛等症。 合欢皮常用于情志不 遂忧郁而致失眠者、 心神不宁等下,临床 多与柏子仁、心参、 酸枣仁等同用,以增 强养心开郁、安神定 茯苓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 少,便溏泄泻,心神 不安,惊悸失眠。
秘、舌红苔黄 枳实、木香行气除
、脉弦数者, 若气郁 化火伤
满,泻肝经之郁
阴,证见胁肋
隐痛,遇劳加
重,心烦头晕
、夜寐 不宁、
随证加减:若大便溏薄 、纳呆乏力者去桃仁 、当归加炒山药30g, 鸡内金12g,以健脾开 胃;若大便偏干,将白 术改为生白术30g,加 酒大黄6g,以运脾通
陆医1(2015年5月15) 陆医2(2015年5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