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警察权改革

论我国警察权改革

论我国警察权改革
摘要: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而进行治安管理与惩治犯罪职能活动的国家权力。

警察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武装性、服务性。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警察权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警察权的问题在公安机关执法中是一个根本性、纲领性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其他问题才能迎韧而解。

本文深入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警察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警察权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警察权;存在问题;改革
1 引言
近年来有关警察权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研究者大都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警察权,更多的关注警察权以及警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些文章主要关注警察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权利滥用问题,进而提出如何限制警察权,或者是以法治化为背景,研究警察权如何适应法治化的要求。

本文着眼于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结构以及国家职能的变化,探讨如何改革警察权,以使警察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警察权的概念和特征
2.1 警察权的概念
警察二字在我国古籍中出现较早,其含义与现代意义上的警察含义相近。

古代“警”字从敬从言,敬者,戒也,戒之以言,谓之警,有言在先,不得违戒。

古代“察”字,谓以手持肉,祭天求示,得神意而明白,反复详审谓之察,察之为明。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警、察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公布施行,我国正式确立了警察的法律地位,警察权第一次被明确写入我国法律中。

我们可以说,警察权的确立,是我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里程碑。

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而进行治安管理与惩治犯罪职能活动的国家权力。

在我国,由于警察一词是在人员与机关双重意义上使用的称谓,因此,警察权既指作为执行警务活动的人员的权力,也指作为警察机关的权力。

在更多的时候,是在后者的意义上使用的。

因此有的学者指出警察权是指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警察机关执行警察法规范,实施警务活动的权力。

在这一定义中,将警察权的主体界定为警察机关是有一定道理的。

2.2 警察权特征
第一、强制性。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认警察权及其合法性,国家公权力是警察权的依托,警察权的实施也就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并依靠国家法律的制裁作为顺利进行的力量支撑。

警察权的强制性正是国家强制性的体现,直接表现为警察权正当行使过程中,如果遭到相对人的拒绝或者对抗,则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令其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单方性。

在警察权的运作过程中,为体现国家的意志,警察机关往往以命令、指挥等形式实施权力,并不以征得权力作用对象的同意为条件,这种单方命令行使警察权,对于相对人来说,应为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守。

警察权的单方性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享有警察权的主体是由国家确定的,警察机关行使警察权代表着国家。

二是警察权的法定性决定了职权内容不仅相对人应当遵守和服从,而且警察权机关也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警察机关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执行法律的过程,是对国家承担的一种法定职责和义务。

第三、武装性。

警察权是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自然具有武装性的特点。

警察权的顺利实现,必须以足够的威慑力和强大的暴力作为后盾。

我国现阶段警察权的运行方式,除了提供救助性的社会
服务以外,主要依靠“约束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约束权利”离不开暴力的支撑。

第四、服务性。

社会权力主要来自社会生产过程。

作为国家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警察权,则更是来源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警察权的行使也不能例外。

警察权的服务性正是其行政权力属性的进一步延伸。

3 警察权行使的法律原则
3.1 依法原则
依法原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公共性要求。

公共性对警察权内容提出的要求。

警察权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因此只有出于公共需要,才能行使警察权。

相对于私人领域,警察权则不得介入。

二是对象要求。

警察权的行使只能针对法律上的负有责任者。

限定警察权行使的对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警察权的滥用。

三是权限要求。

警察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警察权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和限度内行使。

四是主体要求。

我国警察法明文规定警察权的行使主体只能是法定的警察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其他机关及其人员非经法定授权与委托无权行使警察权。

3.2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原则,这是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

具体到警察权领域,该原则要求警察在履行相关职责的活动中,应充分尊重相对人的人格。

公安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应当积极履行职权,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除非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否则不得侵犯公民的私人空间,不得限制公民的自由,即使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也不能过度限制公民权利。

3.3 程序原则
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程序从本质上讲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

警察权的行使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

警察权的强制性与单方性决定警察权在行使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制,因此,警察权的行使必须严格受到程序的限定。

程序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警察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警察权,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同时不断完善程序规则,为程序的运行提供制度和操作保障。

3.4 责任原则
没有无义务的权力。

责任原则是指警察机关及其警察必须对自己行使警察权的行为承担责任。

坚持责任原则,明确警察机关及其警察违法执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有助于形成对警察权的制约和警察权的合法、适度、谨慎地行使。

责任原则实质是通过对警
察权力主体的约束来达到约束警察权的目的。

责任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行使各种警察权所对应的各种责任。

其次要明确责任主体、责任的认定,使责任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这是责任原则的保障。

最后,对警察权行使造成的损害应予以救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