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1.1.1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 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 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 形式来表达。( 朱耀先, 1997: 8)中英在 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必然造成了两国语言上有很大的差 异。 从在世界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东 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所 以当东风来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春天 的到来。所以汉语中“东风”常常是好运
第二节 英汉成语对应问题与翻译
但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 异,英汉成语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汉语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形式严谨,如“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张冠李戴” 等。而英语成语一般不受字数 限制,形式相对自由,如“rob peter to pay paul”“buy a pig in a poke”“dead as mutton”“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The mouse that hath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等。 二、汉语成语多为主谓结构,如“鸡飞蛋打”“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趁热打铁”“藏头露尾”等。而英语成语 除了谚语外,一般不包含主谓结构,如“much cry and little wool”“cry wolf”“a thorn in the flesh”“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armed to the teeth”等。 三、许多成语成语都是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史实或 传说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指鹿为马”“东 施效颦”“愚公移山”“班门弄斧”等,这些在英语文化中 都找不到对应的词。而英语成语中“set the thames on fire”
1.1.4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指的是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 所形成的文化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中英民族形成了了 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影响着民族思维和思 想观念,对本民族的语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中英词语中包含许多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 对中国造成重要影响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 教,这在汉语成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高一尺,魔高一 丈”“借花献佛”“顶礼膜拜”等。而西方人多信 仰基督教,认为上帝造人,世间万物按上帝 旨意行事。因此英语成语中有很多与God有 关的词语,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1.1.2历史典故差异
成语是一个国家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语 言的精华,与该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 许多民族特有的历史事件、故事或传 说会通过成语反映出来。 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经历 了许多个封建王朝的更迭,因此汉语 中也出现了很多以历史特定事件和人 物为素材的成语,使精彩的历史事件 流传至今,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蔺相如的“负荆请罪”,丑女东施的“东 施效颦”,楚霸王项羽的“破釜沉舟”,
此外,就两国的自然条件来看,中国 是个内陆国家,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 史的农耕大国,自古以来就与土地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渐渐的 形成了语言的一部分,表现在成语方 面即有着很多与土地或农耕有关的习 语,如“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瓜田 李下”、“斩草除根”、“瓜熟蒂落”、“挥 金如土”等。与中国相反,英国是一个 岛国,境内多山多高地,生存环境恶
1.1.3民族习俗差异
中英民族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这在很 多成语中得到反映。 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同样的东西在中英民族 间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人普遍认为龙是富 贵权势的象征。在古代,龙被认为是神的化 身,经常是和皇帝、天子联系在一起,不能 为平民所用,而中国人也喜欢自称自己是龙的 传人。与龙有关的词也一般都是褒义的,如 “龙飞凤舞”“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但在西 方人看来,龙(dragon)是神话传说中邪恶
1.2英汉成语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中英地域文化差 异,历史文化差异,民族习俗差异,以 及宗教文化差异都对成语造成了或大或 小的影响,这些成语间的差异毋庸置疑 地会给我们的英汉互译造成困难。因此 ,笔者在下面总结了一些应对文化差异 所造成的成语翻译困难的可行的策略, 以帮助我们更好更轻松地进行中英成语 互译。
1.2.3直译加意译法
直译加意译法,是指在翻译时采用直译法保留原文字面意思和风格的同 时,又采用意译法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补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成语在 源语中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英很多成语都源自本民族的历史事件,神话 传说和寓言故事,具有民族特性,这些词语往往在译语中没有与原词对 应的表达方法。如果直译不能充分地诠释这些成语除字面意义外的特有 含义,而意译又不能解释原词典故的来源,这时我们只能采取直译加意 译的方法,翻译字面意思的同时,进行补充,以更加清晰地传达原词含 义。 以下面成语为例: 卧薪尝胆 直译:to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 意译:to endure hardships to accomplish some ambition 直译加意译:to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enduring hardships to accomplish one’s ambition 此典故出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 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后用此词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 强。通过直译解释了字面意思,通过意译解释了隐含意义,更好地实现 了词语的翻译。 许多汉语典故成语英译时都是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例如: 南柯一梦 直译:a Nanke dream 意译:a fond dream
第一节 英汉成语民族文化内涵对 比与翻译
1.1英汉成语文化差异对比 1.2英汉成语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1.1英汉成语文化差异对比
成语一般来自于民间传说、著名作品、历 史典故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王佐良先生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两种不 同的文化。” 在成语翻译过程中,如果对其 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势必造成交流上 的误解。因此对汉英成语的翻译,有必要 首先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英汉成语的差异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一、
1.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即在不违背语言规范以及 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按字面意 思翻译,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成语的 比喻、结构、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 的方法。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很好地保留原文的 意义,语言特色和形象,从而最大程 度地保持原文的风格,使译语读者享 受到作品的原汁原味,与此同时又充 分促进了源语和译语民族间的文化融
但是直译并非死译或逐字翻译。必须 是在英汉成语字面意义、及隐含的文 化内涵相似或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才可 以进行直译。正如郭著章在《英汉互 译使用教程》中提出:“当原语与汉语在 词汇、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一 致或几乎一致时应采用直译”。下面 我们来看几个使用直译法翻译的英汉 成语例子: 汉语成语英译:
英语成语汉译时也是如此。如果直译会造成 译语读者的误解或者 歧义,并且汉语中 也找不到对应的成语,即可综合联系上下文, 采用意译的方法再现其原词的意义即可。 例如: Neither fish nor fowl 死译:非鱼非禽 意译:非驴非马 To rain cats and dogs 死译:雨下的像猫像狗 意译:倾盆大雨 通过上面多个成语的死译和意译,我们可以 看到直译表达不了原词的意义,只是机械的
总而言之,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优秀 结晶,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 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影响深远。英汉成语作 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的结晶,表现 出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注 意文化的差异。对于成语中的文化因素, 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内容,采用合理的翻 译技巧,如保存风格的直译,舍弃风格只 求表达基本意义的意译,既能再现意义又 能再现词语来源的直译加意译,或添加注 释的方法,力图既充分表达原词的意思, 又能保留原词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使译
除了许多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成语, 中英两国语言中还含有许多源自神话 传说和寓言故事的成语。汉语中成语 较多地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和寓言,产 生的词语有八仙过海,女娲补天,揠 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 好龙,狐假虎威,塞翁失马,五十步 笑一百步, ,而英语中成语则较多地 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伊索寓 言,产生的词语有Achilles heel ( 惟一
第二节 英汉成语对应问题与翻译
英汉成语都是中英两国人民在实践与认 识的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而 实践与认知的过程又存在相通性,因此 英汉成语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点。英汉成 语的共同点在于: 一、结构固定,即成语内部各个组成部 分不能随意改变,顺序也不能随便调换 。如“张三李四”一般不能说成“李四 张三”,而“Tom,Dick or Harry”也不能 随便改成“Harry,Tom or Dick”.
1.2.4注释法
含典故的成语除了经常采用直译加意译的翻译方 法外,还经常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 即加注该成 语所源自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典籍,说明成语的来 源,这样既可以生动地传递原词的结构和风格, 又能清楚地理解该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编著词 典时常用此译法。 以下面成语为例: 东施效颦 译文:Dongshi imitats Xi shi 注释:Dong Shi imitates Xi Shi. ( Xi Shi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beauties in ancient China. Dong Shi, an ugly woman living in the same period and place, was anxious to be as beautiful
1.2.2 意译法
意译法是处理文化差异的一种重要翻译 方法。所谓意译,即翻译时侧重保留原 词的意思而不注重保留它的表达形式的 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取内容、而舍形式。 许多成语富含较浓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 义,字面意思和喻义相差较远,采用直 译的方法读者无法接受,这时只好牺牲 原词的某些文化特色,打破原词的结构, 舍弃原词的形象,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 以准确转述原词的意义。如果依然采用 直译法,就成了死译,请看下面几个例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