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


O OH
OH O III
(二)碱性
来源于羰基氧原子,能接受质子表现微弱 的 碱性,能溶于浓硫酸生成红色洋盐。
(三)显色反应
主要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的性质及分子中的 酚-OH的性质。
(三)显色反应
(1) Feigl反应 醌的通性,所有具醌核的化合物均可反应。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
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1.致泻作用(番泻叶中的番泻苷类化合物)
2.抗菌作用(大黄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 合物)
3.止血作用(茜草中的茜草素类成分)
4.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 丹参中丹参醌类)
5.其他作用(驱虫、解痉、利尿、利胆、 镇咳、平喘等)
结构:
O
O
O
苯醌
O
萘醌
O
O
蒽醌
O O
菲醌
----可区别含羟基的蒽醌与蒽酚衍生物
O OH -
OH
O
O OH -
OH O
O O-
O- O
O
显红色 O
O
O-
O-
O
O
显红色
O
形成了新的共轭体系
显然,该显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羟 基和羰基有关,因此羟基蒽醌以及具有游 离酚羟基的蒽醌苷均可显色,但蒽酚、蒽 酮、二蒽酮类化合物则需氧化形成羟基蒽 醌类化合物才能显色,可用于区别。
O
III
O
OH

: 由大到小:
ⅡⅢⅠⅥⅤⅣ H O O
V
OH O OH
OH O
COOH Ⅱ
O
OH
O IV
HO O OH
O VI
O OH OH
2.
O OH OH
O I
O OH OH
COOH O OH III
O OH II
O
O O
CH2 O
OH O
O IV
3. O OH
O OH OH
COOH
O
O
I
II
O
β-羟基蒽醌
H
O
O
>
O
α-羟基蒽醌
处于邻位的二羟基蒽醌其酸性比只有一个羟基 蒽醌的酸性还弱,这是由于相邻酚羟基缔合的 影响。
O OH
H
H OO
HH O OO
H OO

O>

O
β-羟基 蒽醌
O
1,2-二羟 基蒽醌
O
1,8-二羟 基蒽醌
OO H
1,5-二羟 基蒽醌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
第一节 结构类型
基本结构母核:
O
8
1
1,4,5,8 ——位
7
9
2 2,3,6,7 ——位
6
10
3 9,10 —— meso(中位)
5
4
O
蒽醌类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色素,是许多 中药如大黄、何首乌、虎杖等的有效成分。
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 还原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 的二聚体。 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两大类。 (一)单蒽核类
与金属离 子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 胺反应
醋酸镁 (铅)
0.1%对亚 硝基-二甲 基苯胺吡 啶液
橙黄、橙红、蒽醌(α-酚 羟基取代位
紫、红紫、 羟基、邻二 置的鉴别
蓝色
酚羟基)
紫、绿、蓝、 蒽 酮 灰色
1,8-二羟 基
蒽酮呈绿色
练习:用化学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OH O OH H3CO
H3CO
O A
O
+ 2HCHO + 2OH-
[H]
O
氧化剂
醛类

还原剂 催化剂
OH
NO2
[O]
+
NO2
OH -
OH
邻二硝基苯
OH +
2HCOO -
OH
氢醌
O
NO-
+
2
NO-
O
2
紫色
2、与碱液的反应(Bornträge反应)
羟基蒽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 会使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色。是 检识中药中羟基蒽醌类成分存在的最常用 的方法之一。对羟基蒽醌的结构判定也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
H H
COOH COOH
COOH H H
COOH
glc O O OH
番泻苷A
2分子的大黄酸蒽酮通过 C10-C10′相互结合成的二 蒽酮类衍生物。其C10-
C10′为反式连接。
glc O O O H
番泻苷B
是番泻苷A的异构体,其 C10-C10′为顺式连接
glc O O OH
glc O
O
OH
H H
O
OH R1
茜草素
R1=OH R2=H R3=H
羟基茜草素 R1=OH R2=H
R 2
O R3
R3=OH
伪羟基茜草素R1=OH R2=COOH
R3=OH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环境中被还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变 异构体—蒽酮。如:柯亚素,大黄酚蒽酮。
O
O 蒽醌
OH Sn.HCl 还原
蒽酚
O
HH 蒽酮
1-αOH或1-βOH或二个OH不在同环时,显
橙黄~橙色。
有一个α-OH,而且另一个OH在其邻位时,
显蓝~蓝紫色。 若两个在间位时,显橙红~ 红色。 若两个在对位时,显紫红~ 紫色。
4.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羟基蒽酮类化合物,尤其是1,8-二羟基蒽酮 衍生物,当9位或10位未取代时,能与0.1% 的对亚硝基二甲苯胺的吡啶溶液反应而呈色。
(必须掌握下面五个结构式)比较这几个结构式的极性大小。
OH O R
1 O
抗菌抗
OH
大黄酚 肿瘤R1=H R2= CH3
大黄素 R1=OH R2= CH3
大 黄 素 甲 醚 R1=OCH3R2=
R2
CH3 芦荟大黄素 R1=H
R大有2黄=毒C酸H2ORH1=H
(2)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此类化合物颜色较 深,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例如茜草中的茜草素 等化合OH
O B
OCH3
OH O OH
2.
COOH
OA OH O OH
对亚硝基-二 甲基苯胺反应
COOH B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方法
(一)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般选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可同时将游离 态和成苷的蒽醌类化合物从药材中提取出 来,浓缩后再依次用有机溶剂提取(多用 索氏提取法),可根据极性大小不同进行 初步分离(如将苷和苷元分开)。
羟基蒽醌苷及苷元:碱溶酸沉
二、化学性质
(一)酸性
(1)酸性来源—— 羧基(COOH)、酚羟基(OH)
(2)影响酸性强弱的因素—
酸性基团的种类、数目 及连接位置。
(3)酸性规律:
①含羧基的醌类酸性强于不含羧基者。 ②酚羟基的数目越多,酸性越强,但与位置有关。 ③β-羟基的酸性强于α-羟基的酸性。
O .. HO
蒽酚(或蒽酮)的羟基衍生物常以游离状 态或结合状态与相应的羟基蒽醌共存于植物 中。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于新鲜植 物中,该类成分可以慢慢被氧化成蒽醌类成 分。新鲜大黄经两年以上贮存则检识不到蒽 酚。
如果蒽酚衍生物的meso位羟基与糖缩合成 苷,则性质比较稳定,只有经过水解除去糖 才能易于被氧化转变成蒽醌衍生物。
用本反应检查天然药物中是否有蒽醌类成分:
方法:取中草药粉末约 0.1g,加10%硫酸水溶
中草药粉末
液5ml,置水浴上加热2 10%硫酸+乙醚
至10分钟,冷却后加
2ml乙醚振摇,静置后
乙醚(黄色)
酸水
分取醚层溶液,加入
1ml5%NaOH水溶液, 振摇。如有羟基蒽醌存
5%Na OH
在,醚层则有黄色褪为 碱水层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
学习目的:
通过天然药物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类 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及应用 实例的学习,为培养学生提取、分离、鉴 定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操作技术奠定基础。
概述
定义:
醌类化合物指具有 共轭体系的环己二 烯二酮类化合物 (即不饱和环二酮 结构)或易转变成 这种醌式结构的化 合物。
索 氏 提 取 器
(二)碱溶酸沉法
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COOH) 的蒽醌类化合物。
二、分离方法
(一)蒽醌苷与游离蒽醌苷元的分离
利用苷与苷元的极性不同,溶解度不同的特 点进行分离。(分步提取法)
先将蒽醌苷或苷元的混合物用水分散,用苯、 氯仿、乙醚萃取可得到游离蒽醌,再用正丁醇 萃取可得到蒽醌苷类,也可将苷或苷元的混合 物直接用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游离蒽 醌,蒽醌苷则留在母液中。
HO O
H3C
CH3
山扁豆双醌
O
O
OH
CH3 OH O OH
OH O OH
天精
OH O OH H3C O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多为有色结晶,无Ar-OH近乎于无色,助色 团越多,颜色越深如:黄、红、橙、紫红等。 蒽醌苷难以得到结晶。 一般都有荧光,并在不同PH时显示不同的 颜色。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1.蓼科的大黄、何首乌、虎杖。 2.茜草科的茜草 3.豆科的决明子、番泻叶。 4.鼠李科的鼠李。 5.百合科的芦荟。 6.唇形科的丹参 7.紫草科的紫草。 醌类在一些低等植物中也有存在。
番泻叶图片
丹参图片
紫草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