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的构成PPT课件6 人教版

原子的构成PPT课件6 人教版

原子的构成------说课课件
龙海程溪中学—熊红玉
一、教材分析
1、物质结构理论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物质结构理论是学习中学化学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而原子结构又是 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也是高 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2、本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材首先从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开始,让学生了解原子还可 以再分,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的。接着从原子的电性和质量上分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者之间的 关系,理解原子是电中性的事实;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质量数的概念,同时分析得出质量数与质子数、 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计算常见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 数。 本课时重点是通过讨论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组成的表示 方法,能够用X的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并且能从原子的符号中判断原子的质 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以及核外电子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通过原子中质子与电子 的相互关系,认识物质世界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熟悉 信息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的情感,提高化学学习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4.总结应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小结新学知识,并进行巩固练习(练习“原子核”课件中问 题。点击有关“同位素”的多媒体素材,回答3个问题)。
(2)选择练习。
质中 电子
质量/kg 19.6170359x10 - 2371
相对质量 11/1.0803786
电量/C 1.6020x10 -- 19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 和中子构成的。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同位素等概念。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数之间的关 系。掌握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归纳 的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素材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原子结构、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以 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原子的构成,因此,在本节学习中,应在初中 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定量地掌握原子的组成和原子核的构成,以及各微粒之间 的相互关系,并进而归纳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 及“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这两个关系式。这两个关系 式明确地描述了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质量关系和电性关系。
子的组成,以充分理解 的涵义。
(3)核素、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概念是本节的难点。在复习初三化学中 元素概念后,通过分析“原子核”多媒体素材中三种氢原子的原子核构成,引导学 生认识核素的定义,了解氢元素有3种核素-氕(H)、氘(D)、氚(T);接着 通过举例说明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同位素概念。最后适当分析出 同位素原子所具有的性质。
(1)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在复习初三化学关于原子 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选用化学教学素材库中的“原子核”多媒体动画素材,引导 学生观察,边演示边讨论,分析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电性关系,并结合举 例“铜片不带电”的事实,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核素的表示方法):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填教材P30中的表1-8,对表中数据进行 比较,并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数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关系式:质量数 (A)=质子数(Z)+中子数(N),接着指导学生用 来表示表1-8中原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由多媒体图片(铍原子结构模型)可看出,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构成的,其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所占体积很小;铍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 它们都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通过多媒体图片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原子的构成。
2.设计主线:以原子核为主线,展开原子结构的学习。 3.重点指导
在学生了解以上关系后,介绍表示原子组成的符号 的涵义。
2.难点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过元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又提出了核素和同位 素的概念,这是对元素概念的扩大和加深,又由于这几个概念名称相近,容易 混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创设多媒体图片(铍原子结构模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
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
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练习:
6 3Li
N 14

Na H 23

11
12
73Li
H C 2
14
12 6
2142Mg 其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63Li_和_73_Li_。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147_N_和_1_46C_。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2131_Na_和_2142_Mg_。
举例说明如下:
氢元素:H
氕:11H
核素 1
氘:12H
核素 2
氚:31H
核素 3
互为同位素
二、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的关系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 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核素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在熟练掌握了原子的组成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7中“夸克的发现”,以 拓展学生的视野。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当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时出现的原 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核素以及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并能分析 得出同位素原子所具有的性质。最后,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 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