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用物准备】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导电糊、电极片、酒精、纱布、弯盘、笔、表。
准备有关抢救物品及药物。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告知家属除颤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如患者带入植入性起搏器,应注
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4.动作迅速,准确。
5.操作者手上、电极板手柄、两电极之间胸壁上避免粘导电糊。
6.操作完毕,清理电极板上导电糊,保持除颤器完好处于备好状态。
【并发症】
【1】低血压
预防及处理: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等变化,若仅为低血压倾
向,大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
使用升压药。
【2】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1、护士要有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基础,能正确识别各种
心律失常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预警心电图,并及
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电复律后持续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
神志的改变,若发生期前收缩,大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要特殊处
理。
如若为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
的药物治疗。
若产生室速室颤可再行电击复律。
3、若发生显著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轻症能
自行恢复者,可不做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
素,以提高心率个别患者可安装起搏器。
【3】肺水肿
预防及处理:一旦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遵
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平喘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
通畅。
【4】心肌损伤
预防及处理:除颤能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过高
则会导致心肌损害,如发生应加强监护,予以对症支持处理。
【5】皮肤灼伤
预防及处理:点击时电极板应予皮肤充分接触,勿留间隙。
电极板均
匀涂抹导电糊。
轻者一般无需处理,重者皮肤按外科换药处理。
【6】呼吸抑制
预防及处理:清醒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镇静剂,麻醉应以让患者进入朦
胧状态,无记忆为准,不宜过深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呼吸抑制
一旦发生,应行气管插管做人工辅助呼吸。
【7】动脉栓塞或肺栓塞
预防及处理:如发生栓塞,及时给与对症处理,抗凝和溶栓的处理评
价,仍在研究中。
【自检】
1.M4735A型除颤仪自检步骤
【1】拔掉电源。
【2】一手按条图,一手开机。
【3】按充电键。
【4】语音提示后,双手同时按放电键。
【5】自检单打印。
【6】检查心电图纸打印
是否顺畅,查看时间是否清晰,查看时间是否准确,如不符合,则需
调整。
2.M3536A型除颤仪自检步骤
自动自检:日常使用。
【1】将“治疗柄”调至“监护”。
【2】按下“菜单”按钮。
【3】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其他”,并按下“菜单”按钮
【4】选择“操作检查”,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5】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自动检查概要”,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设备就会显示出自动检查概要。
此时除颤仪屏幕中央会出现信息:离开正常操作模式,病人监护关闭,要回正常模式,按退出键,按菜单确认。
【5】按屏幕下方“打印”软键可以打印报告,当第一列“通过”打印出来按除颤仪的“打印/停止”键。
手动自检:排除设备自检故障时使用
【1】将“治疗柄”调至“170J”,取下手柄接头,连接转接电缆及模拟器,连接心电线,按下“菜单”按钮(注:心电线非必需)
【2】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其他”,并按下“菜单”按钮
【3】选择“操作检查”,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4】使用上下定位按钮,选择“启动操作检查”,然后按下“菜单”按钮。
此时除颤仪屏幕会出现信息:离开临床模式,将关闭病人监护,要回正常模式,按退出键,按菜单键确认。
设备开始自检,按照机器提示旋钮到150J,
充电,放电,确认声音“是”,检测完要退回正常模式,按退出键。
【5】机器自动打印报告(确保记录仪内有打印纸)。
【适应症】
【1】室颤、室扑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复律,只能非同步除颤。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同步除颤。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同步除颤。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同步除颤。
【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