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便秘的中西医ppt课件

老年便秘的中西医ppt课件

疾病 最可怕的是扼杀美丽,引发色斑,痤
疮等多种皮肤问题
3
.
便秘的流行病学 便秘的病因学 便秘的治疗 便秘的预防
4
便秘的流行病学
.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沈阳、成都6城市的老年 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
患病率11.5%,并随 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增加
对北京市区和近郊村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进行调查,总患病率 为20-39%,并随年 龄增长便秘患病率
13
.
临床表现
便意少,便次少 费力 不畅
14
.
理化检查
便常规+潜血 结肠传输试验:随标准餐顿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简
易法于48小时拍摄腹部X线片,若48小时时大部分标 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可在72小时再摄片1张。根据 标志物的分布计算结肠传输时间和排除率,判断是否 存在结肠传输延缓、排便障碍。采用核素法可检测结 肠各节段的传输时间,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环境改变或排便方式改变
8
运动量减少
.
心理障碍
心理因素是影响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许多临床资料 揭示了心理因素与肠道功能有关,性格外向的人大变 频繁量多
9
消化道疾病
.

结肠肿瘤、 炎症或其他 原因引起 的肠腔狭窄
或梗阻

肠扭转、 肠套叠、巨 结肠、便秘 型肠易激易 激综合征、 肠管平滑肌 或神经元性
24
.
4、促分泌药物
促分泌药物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 包括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
25
15
.
球囊逼出试验:可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可用水囊或 气囊)的排出能力,健康人可在60S内排出球囊。球 囊逼出试验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筛查方法简单、易 行,但结果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 可能。
16
.
排粪造影,将一定剂量的钡糊注入直肠,模拟生理性 排便活动,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变化。 主要用于与便秘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
明显增加
北京市18-70岁的城乡居民 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龄
段中30-39岁组患病率最 高,比较≤39岁组与≥40岁
差异无显著性
5
.
便秘的性别分布
大部分流行病学资料认为便秘和性别有密切关系,女 性是高危人群
广州的调查显示男女患病率比为1:1.77 北京成人男女患病率比为1:4.59 天津市男性患病率为2.62%,女性为5.95%,男女比例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纤维素饮食,饮水不足
不良的排便习惯,如不定时排便,长期摒便,人 为抑制便秘
一般 原因
.
药物应用:长期服用诱发便秘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抗惊厥药、抗酸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拮抗剂、 阿片类、铁剂、利尿剂等;二是滥用泻剂,早已证明 滥用含有蒽醌类及其衍生物等接触性泻剂可以形成 “泻剂结肠”
.
老年便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1
普通内科病区
便秘
便秘是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
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 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 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
次 数
天数 2-3天
2
.
便秘的常见危害
易形成痔疮和肛裂 排便用力使血压升高,诱发急性心脑
目前彩超超微技术研究发现其肠肌间神经丛和肠神经 递质改变,如抑制性神经介质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 肽增多,这些可能与结肠动力障碍有关。
12
.
出口梗阻型便秘肠内容物在全结肠传输时间正常或 轻度减慢,但残余物在直肠停留时间延长。
患者常有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或下坠感、便少等特 点。
Hale Waihona Puke 常见原因: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肛门内约肌功能 不良、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17
.
测压法,肛门直肠测压能评估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 监测用力排便时盆底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是否存在 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是否缺乏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 肠感觉阈值有无变化。
肠镜等
18
.
鉴别诊断
年龄 伴发症状
19
.
便秘的治疗
便秘的治疗应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 若能确定原发病时,首先纠正原发病,当原发病一时
为1:2.75
6
便秘的地区分布
国内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
.
全国6个城市老年人便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区 便秘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如北方城市北京患病率为20.3%,西安患病率为12.9%,
沈阳为18.5%;南方城市上海患病率为7.0%,广州为
9.0%,成都为10.4%
7
便秘的病因学-(一)继发性便秘
病变

直肠脱垂、 直肠膨出、 痔、肛裂等
10
非消化道的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骶副交感神经损伤、 多发性硬化、脊髓损 伤、周围神经病变
代谢性疾病和内分 泌疾病:
如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电解质紊乱(高钙 血症、低钾血症)
11
.
便秘的病因学-(二)原发性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是指肠内容物从肠近端到直肠远端的通 过时间较正常减慢
聚乙二醇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代谢,其含钠量低, 不引起肠道净离子的吸收或丢失,不良反应少。
乳果糖在结肠中可被分解为乳酸和乙酸,可促进生理 性细菌的生长
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 能减退者应慎用。
22
.
2、溶剂性泻药(膨松药)
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 从而起到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 应补足水分。
难以发现或原发病未能有效治疗之前,调整饮食结构 生活规律,给予适当的药物,以缓解便秘的症状。此 时可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20
.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选用药物应以毒性小、副作用小、药物依赖 性小为原则,如膨松剂、渗透性通便剂。避免长期使 用刺激性泻药。
21
.
1、渗透性泻药
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 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药物包括如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 和盐类泻药(如硫酸镁)。
常用药物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23
.
3、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 肠道分泌,该类药物主要有:比沙可啶、酚酞、蓖麻 油、大黄、番泻叶等。
酚酞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可能致癌,已被撤出市场。 动物实验显示,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不可逆
的肠神经损害,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致结肠黑变病, 但后者与肿瘤的关系尚存争议。 建议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