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

5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


四、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1 、关于物为动产或不动产的识别,不用法院地 法识别,而用物之所在地法识别。 • 各国立法例 • 1978年《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31条第2 款规定:“物的法律识别……,依物之所在地国 家的法律。” • 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第295-297条规定池塘 里的鱼和森林中的野兽为不动产。 • 1900年《德国民法典》第95条将临时房屋如展 览用房视为动产。 •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通意见》第186条 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定着物、 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各国立法例
• 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100条第2 款规定:“动产物权的内容与行使,适用动产地 国家的法律。” • 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了所有权、役权和 担保权三大类。 • 1900年《德国民法典》则规定物权包括所有权、 地上权、役权、先买权、土地负担、抵押权、土 地债务、定期金债务、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等10 类。 • 旧中国民法将物权种类规定为所有权、地上权、 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典权、留置权 以及占有等9类。
黄进:“论国际私法上的物权问 题”,《法商研究》1995年第3 期
• 1、物权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2、物权关系也是人对物的直接利用的权利关系。
• 3、物权就是人对物的权利,物只有置于其所在地 的法律控制下,物权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 4、物权具有排他性,权利人的保护只有在适用标 的物所在地法律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各国立法例
• 1948年埃及民法典第18条规定:“占有、所有以 及其他物权,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 适用导致取得或丧失占有、所有或其他物权的原 因发生时该动产所在地法。” • 1984年秘鲁民法典第2091条规定:“在诉讼时 效期间变更所在地的财产,其诉讼时效,由财产 所在地法规定的时效届满时该财产所在地法确 定。” • 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和国际诉讼程序法第23 条第3款规定:“动产场所的变化和尚未取得的 物权,适用财产最后的所在地法律。” 第2款规 定:“运输中财产的物权适用财产送达地法律。
各国立法例
• 1898年《日本法例》第10条规定:“关于动产 及不动产的物权及其他应登记之权利,依其标 的物所在地法。” • 1939年《泰国国际私法》第16条规定:“动产 及不动产,依物之所在地法。” • 1961年《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 第126条规定:“对物的所有权,根据该物所在 国的法律来确定。” • 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和国际诉讼程序法》 第23条规定:“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其他 物权适用之所在地法律。”
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
一、物权及其法律冲突 二、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三、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四、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五、 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 六、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七、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八、中国关于物权的法律适用 九、国有化的效力和补偿问题
一、物权及其法律冲突 • (一)物权及其类型 • (二)物权的法律冲突 • 物权的主体 • 物权的客体 • 物权的种类 • 物权的取得 • 物权的变动 • 物权的保护

• •

二、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 法则区别说 ”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 产所在地法,动产物权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14 世纪 ——19 世纪末: “ 动产附骨 ”“ 动 产随人 ”“ 动产无场所”, 动产的经济价值不 及不动产。 发展: 19 世纪末开始的变化发展:动产适用不 动产所在地法。 现代:动产与不动产的物权关系均适用物之所在 地法,已是普遍做法。
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理论
1、主权说——法国梅兰 2、法律关系本座说——德国萨维尼
3、利益需要说——德国冯·巴尔 4、方便说和控制说——该说认为物之所在地 是第三人可以合理地寻求确定所有权的客 观而易于确定的连结因素,而且只有物之 所在地国能对财产进行有效控制。 5、物权关系本身性质决定说——中国黄进
• 5、对处于某一国家的物去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 在技术上有许多困难,会影响物权关系的稳定。
三、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1 、不动产 — 应为其物理上的所在地。 2 、有体动产 — 一般为物理上的所在地。 3 、对于运动或运输过程中的有体动产,采用 两种方法:( 1 )注册地为其所在地 — 商船; 民用飞机。( 2 )对动产的所在地加以时间上 的限定。例如,关于占有、所有以及其他物权, 动产适用导致取得或丧失占有、所有或其他物 权的原因发生时该动产所在地法。 4 、无体动产 — 其所在地应是在该项财产能被 追索或被执行的地方。
4 、物权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 1 )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 对其中独立的物权行为 — 物的交付、权利的登 记、物权的内容等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对于因转 移而产生债务的契约行为,适用合同的准据法。 关于物权的行为能力: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 不动产行为能力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关于物权行为方式: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但也 有主张适用行为地法。 ( 2 )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原因 — 时效 / 无主物的占有 / 遗失物的拾得等适用物之 所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设有住 所,去世前未留遗嘱,曾将其位于英国 的土地出售,所得收益用来购买了一家 英国公司发行的股票,以作为再投资。 • 该被继承人去世后,其近亲属请求按照 安大略省的法律继承这些股票,认为股 票属于动产,案件在英国法院审理。
• 根据英国关于无遗嘱继承的冲突规则, 不动产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动 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 该案所涉及的股票如果视为不动产,对 其继承则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英国的法 律;如果将其视为动产,对其继承则应 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安大略省的 法律。 • 问题:依何国(地)法律识别这些股票 是不动产还是动产?
2 、物权客体的范围: 物:有体物、无体物?对 外国人在权利客体上的区别和限制。 英美法律和法国民法明确规定物为有体物和 无体物,而德国民法和日本民法明确规定物为有 体物,从而排除了无体物的概念,但在物权中明 确规定权利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 3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 占有、使用、收益和 处分 ” ; “ 使用、收益和处分。 ” 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物权的种类是由法 律具体规定的。但不同国家的法律中,物权的种 类是不一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