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伤寒论太阳病概论4

4.伤寒论太阳病概论4

鹰飞天(986679928) 10:28:51
前一阵子,我贴了郝万山讲伤寒论的概论以及太阳病的概论。

接下来如果继续贴的话,就是要开始一条一条的条文来讲了。

不过,在这之前,我想再贴一下李克邵先生讲的伤寒论的概论。

里面提到了很多在伤寒论里的名词,以及他对伤寒论的整理的理解。

可能还需要数天。

不过,对我们接下来学习条文,我想会有很大帮助。

李克邵:伤寒解惑论
六经辨症论治,是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

•再根据这些不同的类型,确定治则,选方用药。

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实际是各脏腑、各经络之间的病理反应。

由于这些脏腑,经络,属性有阴阳,部位有浅深,病情有寒热,病机有虚实,这些反应就形成了不同的综合症侯群。

因此,六经辨症,实际是包括了脏腑,经络,气化,八纲在内的综合辨症。

下面简明而具体地介绍一下六经辨症的要点。

鹰飞天(986679928) 10:32:54
一太阳病
太阳主卫外,所以太阳病是表病。

足太阳的经脉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抵腰,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所以太阳受病,不能卫外,又邪入经络,就会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在表,应当发汗。

有汗为太阳中风,宜用桂枝汤,无汗为太阳伤寒,宜用麻黄汤。

又因膀胱是太阳之腑,所以太阳的变症,有时能"热结膀胱,其人如狂。

"
二阳明病
阳明主里,所以阳明病是里热病。

里热外蒸,就不恶寒,反恶热。

腹满,便秘的为阳明腑症,宜攻下,可选用三承气汤,自汗、口渴,脉洪大的,为阳明经症,宜清热,用白虎汤。

阳明腑为胃与大肠,所以其
病理是"胃家实。

"足阳明的经脉起于鼻之交(安页)中,下循鼻外,手阳明的经脉挟鼻孔,故凡出现口干,鼻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是热在阳明经络,是必衄之征。

在路上(66157147) 10:35:02
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这个怎么理解
鹰飞天(986679928) 10:36:52
热结膀胱,病证名。

指膀胱被邪热困扰,出现血热搏结的实证。

膀胱为足太阳经之腑,伤寒太阳病不解,化热入里,
与血相搏,结于膀胱,症见下腹部硬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发热而不恶寒、神志如狂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先贴个胡希秫先生讲的热结膀胱其人如狂。

具体内容以后在学习伤寒论中还会降到。

太阳病在这个阶段上,不好,就是不愈、不解,那个有的时候,一般说传里了,这个病有表传到半表半里到里,到里,它就无所不传了,一般是传里而发生阳明病的,但是也有热结膀胱这个部位的瘀血证,热结膀胱不是热结到膀胱里头了,而是部位,古人说关元、膀胱,冷结关元等,它只是部位说的,这个瘀血证常在少腹这个地方,因为人它是一个站立的液体的东西都向下尤其咱们现在说这个瘀血,那西医所说血栓这一类的,这一类的东西最常结在腹骶,所以这个腹骶盆腔这个地方,你看这个结构生理缺陷就有,静脉网血丝就那一点,当然女人指子宫了,男人也就指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膀胱与大肠夹的那个那个地方,所以,打架小肚子不是全是血,为什么呢?就是胆内出血那个地方的静脉网呀,血液相当的多,因为血性就下,那个地方老存血,由于血液常在那个地方,所以热结膀胱呀!不是膀胱里面有,这个病呀,不是那个事,咱们也说这个东西,病太阳之腑,这是错的,
膀胱一点都没病,哪里是那个事呀,太阳之腑有病了简直就是瞎胡扯,其人如狂,就是这个有瘀血证呀!与这个脑系上大有关系,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我也曾经用这个法治很多,所以精神病呀!它常常都是有瘀血造成的。

瘀血他这个东西,随着血液循环呀,这里头有这个,古人管瘀血叫恶血,晦恶之气呀他最容易冲击大脑了,所以其人如狂,甚者发狂。

真正的精神病有瘀血,用这个方子也较好使也很多,血自下,下者愈,也有这样的,有了瘀血他自己就下,如果瘀血下去,这个病也必好。

如果血不是下,虽下而也没完全下,下得不够,这个病也不能好的。

那个也得用药下,用药下总的来说桃核承气汤,可是一样,它讲的是表证呀!太阳病呀,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它和阳明病一样,阳明病也是其外不解尚未可攻,这个它不在胃在少腹,那么如果有外证呢,你先解外,那么解外就用桂枝汤了,如果有麻黄汤证你可以用麻黄汤,没问题。

外解已,没有表证了,但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而少腹的地方又急,急就方才讲那个急,就这个地方觉得撑的慌,为急,我们常讲的心下急,一样,同时也结,拿手按着有抵感,乃可攻之,这个时候只是少腹这个地方有毛病,可以用桃核承气汤。

鹰飞天(986679928) 10:44:58
接着李克邵先生的伤寒解惑论:
三少阳病
少阳为少火,喜条达不喜郁闭。

少火被郁,就口苦,咽干,目眩。

兼目赤,耳聋,胸中满而烦的,为少阳中风,头痛发热,脉弦细的为少阳伤寒。

手、足少阳的经脉,分别布
膻中,循胸胁,所以外邪袭入少阳的经络,又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半表半里的症状。

治宜散郁火,枢转少阳,与小柴胡汤。

鹰飞天(986679928) 10:51:40
四太阴病
脾脏属太阴,凡脾脏虚寒,不能运化,出现腹满而吐,自利不渴的,就是太阴病。

治法当温中祛寒,宜四逆辈。

足太阴的经脉,从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所以太阳
病误下,外邪陷入太阴,经脉壅滞时,能出现腹满时痛,或大实痛。

治宜和太阴,通脾络,选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

鹰飞天(986679928) 10:54:45
五:少阴病
少阴是心,肾二脏,藏精而主火。

凡心肾两虚,脉微神衰的,就是少阴病。

治宜急救回阳,选用白通,四逆等汤。

也有肾
水亏虚,导致心火炽盛,心中烦,不得卧的,这是少阴病的变型,宜育阴泄火,用黄连阿胶汤。

手少阴的经脉上挟咽,下膈络小肠,足少阴的经脉循喉咙,所以病在少阴的经络,能出现咽痛,或下利便脓血。

咽痛的,选用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

下利
便脓血的,用桃花汤,或用刺法以泻经络之邪。

鹰飞天(986679928) 11:00:42
六厥阴病
厥阴之脏为肝与心包,中藏相火,阴中有阳。

所以其为病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如消渴,心中痛热的,宜清上温下,可与乌梅丸。

肝的经脉与督脉会于颠,若肝气挟寒浊上冲,干呕、吐涎沫、头痛的,宜温肝降浊,用吴茱萸汤。

有厥阴热邪,奔迫于大肠之间,出现热利下重的,宜用白头翁汤。

以上六经,太阳,阳明,少阳,是三个阳经,太阴,少阴、厥阴,是三个阴经。

阳经都属实属热,以发热为特点,是腑病的反应,治疗或汗,或下,或清,都以驱邪为主。

阴经属虚属寒,以无热恶寒为特点,都是脏病的反应,治疗或温,或补,以扶正为主。

这样,六经在《伤寒论》中,对于辨症来说,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