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发展动力) ④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 追求的理想形式(精神需求) ⑤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 条件(文具条件)
二、书艺历程
1、秦汉以前,主要是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1)原因:略 (2)风格:虚玄灵动、飘逸潇洒、曲尽其 妙 (3)代表:东晋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 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绘画艺术
起源 发展 繁荣
本课线索
质朴与浪漫
原始社会到汉代------
魏晋到唐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山水画) 宋代到明清 民间风情(风俗画)
一、原始社会:陶画、壁画、地画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 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 的演变可以推断 汉字演变的过程;
甲 骨 文
金 文
(2)从“鱼”字 的演变中总结汉 字演变的基本规 律;
(3)简要分析汉 字演变的意义。
草书 楷书
小 篆
隶 书
行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书写混乱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意义:记录----传承---构成---
合作探究
设问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文字紊乱,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②秦始皇为消除混乱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
思想控制严密;
朝代 秦汉
发展 阶段 自发 阶段
时代背景(经 济、政治)
书法家 书 体
艺术特色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反省社会危机; 王 飘若浮云, 虚玄 士人群体形成; 羲 行书 灵动 矫若惊龙 之 工具的改进。 张旭 隋唐 自觉 国家统一,经济 草书 狂放不羁 怀素 繁荣 ,文化发展, 阶段 结论:时代精神影响书法风格,反过来书法风格又是这一时代 注重规范法度、 法度与规范成为 柳 颜 欧 阳 公 真 精神的反映 社会需要 楷书 理论成熟 权 卿询
设问2: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 产生了什么影响? 措施: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更为简便
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影响: 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艺术性汉字)
宏观把握:你能概括出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吗?
鹳鱼石斧图
地画 双人图
壁画 东巴舞
(1)这时期绘画的主要材质是什么? (2)这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这时期绘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动物 人物 抽象图案
2、战国时期
工具与材质上的变化—— 毛笔 绢帛
3、汉代
内容 特点
帛画
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浪漫、神秘、古拙
背景: 儒家独尊,提出“天人合一”,形成厚葬习 俗。
4、宋代: (1)时代背景:
①政府重文轻武; 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③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④理学发展,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2)代表人物:苏、黄、米、蔡 (3)风格特点: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特点: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
思考2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 主要形式。 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3.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 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小结:
时间 魏 晋 南 北 朝 历程及特点 代表人物/作品 出现凸显人物 个性的文人画; 开始出现绘画 顾恺之 理论;绘画艺 《女士箴图》 术逐步走向成 熟 创制法度;题 材丰富、手法 创新的繁荣时 代;展现盛唐 气象 吴道子、阎立 本、 历史成因 社会动荡; 佛、道教发 展;文人追 求道德情操 和理想人格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兴盛——经济基础; 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阶级基础和市场需求; 印刷术改进,文化普及,通俗文化日益兴盛 繁荣——文化氛围
思考:1、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 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 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的形成。从而使得此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 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从而导致绘画更 加追求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3.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 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此时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4.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 从而出现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 的画家。
[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
思考:元代绘画特情。原因: 元政权重武轻文,废除科举,文人仕途无望;实 行民族歧视政策;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结合北宋、南宋以及元朝山水画风格 变化,概述时代变迁对绘画的影响。
北宋:国家统一,山水画气势恢宏。 南宋:偏安江南,画风残山剩水。 元代:士人地位低下,画风郁闷压抑。
1、秦汉以前,主要是实 用性文字。(自发阶段)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 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五车出,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 文中“五车”、 “一张”运用甲骨文中之合体文字,即两字合写为一字。
思考:为什么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 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汉字是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 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素材(汉字素材) ②国家分裂动荡,社会危机激发人们进行深刻 反省(时代因素)
魏晋 南北 朝
宋代 明代
、 宋代重文,市民 苏黄 阶层兴起,社会 米蔡 生活丰富多彩。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 倡导“有意无法”。 —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
小结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 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 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 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 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 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背景
文人画的发展: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 吴道子(画圣) 特点: 创制法度,淋漓尽致的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灿烂而求备”。 背景:社会需要规范与法度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盛; 中外交流空前兴盛,开放兼容,文化全面繁荣。
《五牛图》
两宋的山水花鸟画 文人画的发展:两宋注重意境的山水画
《轪侯妻墓帛画》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 文人画的产生: 魏晋时期凸显个性
代表:顾恺之《女史箴图》 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注
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1、 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社会危机的反省 2、民族融合,佛教、道教的传播,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对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的追求的士人群体形成。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有: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规范法度 思考: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时代背景结合思考) 1、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盛世气象。 2、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 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涌现一批风 文人 格鲜明的文 意趣 人画家及作 品 民间 风情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 图;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 繁荣
文化普及
代表: “马一角”“夏半边” 特点: 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从注重写实变成注重意境 背景 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两宋积贫积弱,汉族政权无力实现大一统 文人借画言志抒情;
•文人山水画: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
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 、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 娼、九儒、十丐,后之者, 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 ” ——谢枋得《叠山集》
唐 朝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发展
时间
宋 代
历程及特点
山水画成为独 文人 立画种;注重 意趣 意境、寄托情 怀 民间 风情 百姓绘画 艺术兴起
代表人物/作品
马远 夏圭
历史成因
重轻武文; 文人注重内 心修养 商业兴盛、 城市发展、 文化普及、 民间文化繁荣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的发展:明清的怪僻清新
代表: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 特点: 或继承宋元; 或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背景:明清鼎革,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政治思想专制,统治腐败,人们对现实不满;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
民间绘画的繁荣:宋代到明清
代表: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小说插图——木刻版画 实用性的民间绘画:年画 、布贴画、剪纸画 特点: 注重写实,描绘市井(百姓)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