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农村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农村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凝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决定了增加内需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症结。

本文着重以农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为基础,提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打破制约农民消费的三大瓶颈,进而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需求不足农村居民消费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决定了增加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消费明显需求不足。

以下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来说明: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为17%,我国为80%;发达国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我国为18%;发达国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我国为49%;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我国为33%[1]。

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很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

因而,刺激消费需求不得不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但农村居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

人口众多的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尚未启动。

启动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的主要表现1.1 从消费总量看,农村居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就消费总量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2005年占全国人口约57%的农村居民消费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6.8%左右。

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城乡差距更是明显。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9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531元,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7倍。

而且,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呈扩大之势,从1991年开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一直维持在3倍以上,到2004年达到3.8[2],农村居民消费量长期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1.2 从消费层次来看,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食品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就消费层次来看,从2004年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对比看,农村居民只有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大于城镇居民分别为47.23%和14.84%,其余的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装饰设备等项目的消费支出比例均小于城镇居民,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还较低,恩格尔系教偏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里逐年下降趋势,在2l世纪初突破了50%,但是与城镇居民36.7%的恩格尔系数相比,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

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3]。

2 造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2.1 收入水平低下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如表1。

2000年至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平均为14.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平均为5.92%,后者比前者大约低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无法提高。

2.2 基础设施落后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硬件瓶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布局,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上都与城市相差太远。

目前全国有83%的村不通自来水,95%的村虽通了电但电价普遍是城镇的2倍以上,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53%的村不通电话,13%的村不通公路[6]。

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不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直接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

由于农村自来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农村居民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一些需要配套基础设施的消费品的消费需求。

此外,农村各种基础设施使用收费过高也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这些耐用消费品的成本。

2.3 公共服务体制不完善使农民消费需求陷入“软件瓶颈”长期以来,我国公共财政资源更多的投放城市,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明显不足。

在教育方面,城镇的中小学比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多很多。

在社会保障方西,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前都比较健全,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我国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

200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覆盖面为52.9%,农村仅为11.2%[8]。

城乡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一方面隐性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它还制约了农村的消费增长潜力。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降低了农民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使得多数农民持续徘徊在温饱线和小康未稳之间,很难实现消费需求的扩大。

3 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几点措施分析(针对“三大瓶颈”)3.1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1)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首先,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增加农民非粮产业收益的比例;其次,调整好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加抉农产品品种技术更新,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

(2)重振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乡镇企业生产效益不佳,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应重组乡镇企业的资产,推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鼓励向政府支持,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加工工业转型,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

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2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改良农村基础环境。

首先,继续增加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为农产品商品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其次,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备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

最后,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2)完善农村市场环境。

第一,加强市场管理。

对于农村消费品市场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对农村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第二,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针对农村消费品消费市场的法规与措施,拓展打击假冒伪劣的地域,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第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曝光损害农民消费者的行为;第四,将消费者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第五,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市场联结,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

(3)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

第一,加快信贷消费的立法工作,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的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同时在会社会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个人资信评估的专业机构,为普及信贷消费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制度基础。

第二,银行要和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的“一条龙”服务,第三,放宽贷款的条件,增加贷款品种,将更多的消费项目列入消费信贷的业务范围。

3.3 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1)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一,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既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能防止因保障标准过高而形养懒汉的倾向。

第二,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体上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2)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市场是很重要的[9]。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致有合作医疗、统筹解决住院费、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各地应积极发展与完善农村合作医疗。

第一,正确选择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

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选择多种合作医疗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一定范围(如大病及康复医疗合作)的县(市)联合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

第二,合理补偿医疗费用。

应本着“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合作医疗费用的补偿即报销比例,既要考虑让群众普遍、受益,又要考虑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重点补偿。

(3)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扶持。

保险费缴纳标准可设若干档次,由投保者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

个人缴纳应占大部分;集体补助部分给予税前列出和对开展养老保险初期的管理费用进行支持。

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的保险金均计入个人账户。

保险费缴纳方式应当灵活,即可补交、预交,又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度缴纳。

第二,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可以考虑设置事业性质的“乡(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专门从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存储和管理。

在目前受挫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受到限制,我们要更多地借助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即将以前的“消费不足一依赖出口一低价竞销一利润低下一收入增长缓慢一消费不足”这种恶性循环变为“消费增长一降低出口依赖一避免低价竞销一收入增加一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广阔的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的启动和扩大,能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所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李明贤,文春辉.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消费经济,2006(6):35.[2] 董岐山.提高农民实际购买力水平的途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2):32.[3] 王文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4.[4] Sannders.a.credit risk measurement:new approaches to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M].john wile&sorts,inc,1999.[5] 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9(4):48.[6] 乔海曙,邓婷.农村消费增长:“输血”与“造血”的视角[J].消费经济,2006(6):56.[7] 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EB/OL].中国网,2002-03-07.[8] 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6(3):23.[9] 尹世杰.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几个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