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思维:概念、推理、决策

第6章 思维:概念、推理、决策


它是指新概念或新的刺激信息不能纳
入到自己原有的概念之中,也不能概 括原有的若干特殊概念,就只和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进行一般联系 的过程。 概念掌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类属学习效果较好 并列结合学习中,由于个体缺乏起固 定作用的基础概念,学习比较困难。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
有人提出,人们推理上的错误可能源于
对前提或任务要求的误解。1971年,塞 拉索和普罗维特拉(Ceraso & Provitera)提出,三段论推理中前提的 表达是不太明确的。如对于全称肯定 (所有的A 是B )可以有2种解释:
B A
A B
•对于特称肯定(有些A是B)可以有四种,对于特 称否定(有些A不是B)可以有3种,全称否定 (没有A是B)最明确
反馈
总体策略:形成一个总体假设,即把
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 全部属性都看成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 性;如“一条边框、两个图形、红色、 圆形” 部分策略:形成一部分假设,即根据 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 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 如“一条边框”或“两个图形”或 “红色圆形”
条件推理是指利用前提条件进行推断并
得出结论的过程 心理学关心人们的推理是符合逻辑还是 不符合逻辑,因此利用逻辑推理中的前 提运算进行相关研究 前提运算在条件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以前提中的逻辑运算符号为基础, 如非、与、如果等等 前提运算系统中,前提的“真”或“假” 均以逻辑为准,而不是以人的们有关世 界的知识为基础
第一,大大减轻记忆负担,只要记住
假设本身; 第二,通过选择卡片,被试可以获得 非常确定的信息; 第三,使概念形成的整个作业过程变 得简捷、具体。即减少了复杂性和抽 象性。
布鲁纳(Bruner)等于
1.
1965年在上述实验的 基础上提出。该理论认为:
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 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 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 假设库。 2. 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何一个刺激作出反应之 前,被试必须从他的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 设并据此作出反应,也即对所应用的假设进行考验。 3. 成功-继续与失败-更换,直至获得某个正确的假 设,即形成某个概念。
条件推理是从蕴含式条件陈述来导出
结论的过程,而从前提到结论的导出 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之上的,其规则 是,当前提为“真”时,能够得出某 结论为“真”的判断 条件推理的两条重要规则:取式和拒 取式 取式是指通过肯定前提从而肯定结论 的假设推理过程 拒取式是指通过否定结论来否定前提 的否定推理形式
这种假设检验的过程即概念形成的过程
涵义:在并未主动寻找规则的情况下,
人们自发地、无意识地获取并应用规则 的过程。 人工语法的研究
实验材料:根据复杂的人工语法规则形成的 一系列字母串。 自变量:学习方式(内隐和外显) 实验过程:学习阶段、测验阶段 结果:内隐组成绩显著高于外显组 结果: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式在无意识 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1.

只有第一个推理是正确的
该理论认为,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
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两个肯定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 两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 一个肯定前提和一个否定前提则使人 倾向于作出否定结论。 例如:有些A是B,有些B是C,人们容易 得出结论:有些B是C 气氛效应和思维定势有关
三段论推理是指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
提而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结论的思维 形式 即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如: 前提1:所有A是B 前提2:所有B是C 结 论: 所有A是C
三段论的推理的四种形式:
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 的A都是C 2. 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 有的A都不是C 3. 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C都是B,因此所有 的A都是C 4. 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所有罪犯都是精神病患者 一些精神病患者是酗酒者 因此 (1)所有酗酒者都是罪犯;(2)没有 一个酗酒者是罪犯;(3)一些酗酒者是罪犯; (4)一些酗酒者不是罪犯;(5)上述结论均 不正确 被试通常选择结论(3),其实只有(5)才是 正确的 这似乎不是推理本身的过错,而是由于错误地 解释了前提
A B B A A B AB
ABLeabharlann ABAB
A
B
因此他们认为,人们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
误不是“气氛效应”造成的,而是由于错误地 解释了前提,即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 为逆转亦真--换位理论。 即认为“所有A是B”意味着“所有B是A”,对于 特称否定也会这样,如将“一些A不是B”的意义 理解为也包含“一些B不是A”。因此发生推理错 误。 如给被试呈现下述两个前提和5个备选的结论, 要求他们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含着反映的内容和反映的过程两方面。
如想问题,就含有“想什么”和“如何想” 也有人认为,思维可以区分为思维的普遍含 义和思维的特殊含义,前者包括了所有的智 力或者认知活动,后者则只包括思维活动中 最复杂形式的认知活动,如推理、决策、问 题解决
一、概念的涵义和作用 (一)概念是人脑对同一事物的属性或特 征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概念的特征抽象性、概括性、间接性 (二)概念的作用 概念可以使人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概念可以使人在新事物出现时进行推理 和预测 概念可以使人进一步拓展认识
艾瑞克森进一步研究了对前提的理解问题。 他让几所大学的学生用图来表示对“所有的 A是B”这个命题的理解,发现大约40%的反 应是“A=B”,60%的反应是B包含A。
A B B A
相等关系,40%
包含关系,60%
model)最初由约翰逊—劳德 (Johnson-laid)提出,纽斯坦德(newstead) 于1992年将它应用于三段论推理 纽斯坦德认为,心理模型是一种信息表征,并用 这些心理表征来判断结论是“真”或是“假” 认为在推理过程中,人们创建并检验着自己的某 种心理模型,即首先根据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心理 模型,得出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然后据此来搜 寻并再创建一个心理模型。如果建立的各个心理 模型之间没有冲突,就接受最初的结论,否则就 再推论出另一个结论
认知心理学对概念形成的研究主要借
助人工概念来进行。 人工概念:三种不同维度的刺激信息 的变化:明度、大小、形状。 每个刺激维度都具有两种属性值,即 亮与暗,大与小,方块与三角形。 属于这个概念的实例为“正例”,不 属于这个概念的实例为“负例”
实验材料:画有图形的卡片(P136) 维度一:边框数目 维度二:图形数 维度三:颜色 维度四:形状 有关维度和有关属性:实验者事先规定
相关类属学习是指个体认知结构中原
有概念是一个上位概念范畴,所学新 概念或所接受到的新信息,只是对这 个上位概念的加深、修饰或限定 这一概念学习形式可使已有的上位概 念的本质特征发生改变
它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概念的基础
上再学习一个上位概念 如在铅笔、橡皮、笔记本等概念基础 上,再学习高一级的类概念“文具”
A、实验者告诉被试:本实验有一个特定的概 念,这个概念是由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所组 成,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来发现这个概念 B、实验者取出一张肯定实例卡片给被试看, 并明确告知这是肯定实例 C、被试根据他自己的想法来选取实例,一次 选出一个。每次选取之后,实验者都要给予 反馈,指出对或错 D、实验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被试发现这一概 念,即表现为能正确地选择全部肯定实例并 能说出这个概念是什么
+ 主试呈现的第一张卡片
+ 被试选择的第一张卡片
- 被试选择的第二张卡片 - 被试选择的第三张卡片 +被试选择的第四张卡片
+被试选择的第五张卡片
人工概念的类型
单值概念 合取概念 析取概念
实验范型
接受范型
选择范型
序号 1 2 3 4 5 6
边框 数目
图形 个数
图形 颜色
图形 形状
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正确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前提要真实 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
推理一般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
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 例如:所有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 鱼是哺乳动物,鲸鱼是胎生的。 演绎推理有两种主要形式:三段论推 理和条件推理。
心理模型(mental
因此由三段论推理前提所建立的心理
模型数量,是决定推理结论的一个重 要因素 建立的心理模型越多,就需要更多的 工作记忆容量 研究发现,当根据前提建立一个心理 模型时,78%的被试可以得出“真”的 结论,而当根据前提可以建立三个心 理模型时,只有13%的被试得出了“真” 的结论
1.
2.
3. 4.
同时性扫描: 被试从所有的可能假设出发,并排 除站不住脚的假设。与主试给予的反馈进行对照, 它给记忆和信息加工带来很大负担。用于部分假 设 继时性扫描:被试从一个假设开始,如果获得成 功就保持这个假设,如果未成功,就可能在先前 的全部经验基础上选择另一个假设。也应用于部 分假设,需时较长,不经济 保守性聚焦:以第一个肯定实例的全部属性作为 焦点,被试在相继选取卡片时都对准这个焦点 博弈性聚焦:总体假设的考验。它与保守性聚焦 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一次改变焦点卡片的一 个以上的属性。
类属学习 类属学习是指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认 知结构的相关部分,并使他们之间相 互作用与建立联系的过程。 概念的类属学习有两种形式:派生类 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1.
个体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是一个上
位概念,所学的新概念或所接受到的 新信息,只是这个上位概念的一个特 征或一个例证。 可以使原概念得到充实或证实,但不 能使原有概念产生本质上的改变。

(一)概念掌握的涵义 概念掌握是个体获得客观事物或现象共同的、 本质特征的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性学习,含 有个体积极的认知活动过程 概念掌握是一个概念同化的过程,其主要特 征是学习者将新概念直接纳入到自己认知结 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相关 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这一过程依赖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内部条 件,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概 念的有关信息。二是外部条件,即给学习者 呈现概念的表述应该是清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