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胶:重负之下期盼暖春成文日期:2017/12/22摘要:2017年橡胶的底部之路还在探索,但年内刷新三年高点,拉动价格重心较2016年明显上移。
展望2018年行情,笔者认为,基本面分析为主,资金面分析为辅,政策面变化时刻关注。
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增长大周期有望扭转,季节性供应紧缩周期则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因这一阶段里,产胶国限产措施的执行期和新胶的停割期高度重合。
国内显性库存和进口的变化仍具有周期性规律,但整体基数高于往年,将在阶段性增加供应压力。
轮胎、汽车及重卡细分行业面临偏空的政策环境,因此看淡来年橡胶需求。
牛市看需求,熊市看供应,2011年以来全球供应过剩长期压制橡胶价格,明年供应层面的转机,或继续抬高天胶的供需价格平衡点。
资金面上,产业资金扎堆保证了沪胶期价长期内与基本面同步,故而谨慎乐观看待来年行情,而主要的风险点则是产胶国限产措施,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环保、汽车消费等政策面的变化。
一、年度走势回顾2017年橡胶的底部之路还在探索,但年内走势前高后低,一定时间区间内仍呈现较强的波动性。
大体来看,分为一轮上涨,两轮下跌,一轮反弹。
2月中旬以前,市场延续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涨行情,逐渐走向2013年以来的最高价位,主力1705合约最高站上22000元/吨。
此阶段市场主要影响因素为,国产胶停割,三大产胶国限制出口以及泰国洪水影响割胶量,阶段内出现橡胶货源紧缺。
2月中旬至5月底,市场处于下跌阶段,主力1709跌至12000元/吨附近。
此阶段市场主要影响因素为,进口胶供应恢复正常,国内现货和仓单库存均加速上升,商品市场系统性走弱。
6月至9月初,市场温和反弹,主力1801价格回升至17000元/吨以上。
此阶段市场影响因素为,在胶价连续下跌靠近种植成本之后,现货下行空间受限,且黑色系拉动工业品板块整体反弹。
9月中旬至12月中旬,市场经历年内第二波下跌,截止完稿,主力1805窄幅运行于13300-15000的低位区间。
此阶段市场焦点因素为,巨量仓单到期交割和清理,产胶国会议暂未达成有效结果,全球供应季节性增长。
图1:沪胶主力连续合约走势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二、上游:供应周期的潜在变化因种植属性的特殊,全球橡胶供应具有极强的周期性。
笔者认为,跨年级别的长周期上,数年的供应扩张格局已不可持续,新一轮收缩大周期最快或将于2018年到来;年内小周期来看,上半年供应将阶段性收缩。
以下将从从价格、时间、政策角度逐一分析。
(一)价格:割胶低利润制约割胶意愿结合近两年的天胶价格来看,沪胶一般在13000元/吨以下抗跌性开始加强,因这一价位所倒推出的原料胶价格已接近胶农的种植成本线,若继续下跌,则割胶利润所剩无几。
橡胶的种植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构成,当割胶的收入不抵放弃割胶外出务工的收入时,胶农的割胶意愿就极大降低,弃割弃种的面积增多,阶段内产量下降。
如2008年胶价暴跌,就曾出现全球范围内的弃割、弃种现象。
以国产胶为例,根据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宏观设计,未来几年居民收入上涨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橡胶种植的机会成本将继续提高,沪胶交割品之一的全乳胶的底部价格也将抬升。
2016年的沪胶低点在10000元/吨左右,2017年低点在12000元/吨以上,2018年若价格继续处于底部区域,则国内割胶量难有增长。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价格下橡胶供应不具有继续扩张的动力。
图2: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二)时间:开割面积或已过峰值据ANRPC统计,截止至2017年,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可开割面积为914万顷,为历年之最。
这代表着,全球橡胶产能正处于历史最高值。
但是,后续产能的增长空间或有限,因新增的开割面积将逐年减少。
2005年起,受到当时连续走高橡胶价格刺激,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先后规模性地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尤其以泰国和越南为甚。
据统计,产量排名居前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五国的累计新增面积在2010-2012年间达到峰值,年均增长37万顷。
橡胶树苗栽种后一般5-7年可以割胶,即有实际橡胶产出。
因此前期新增种植面积所带来的开割面积峰值预计出现在2017-2019年,随后全球橡胶开割面积的增速有望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图3:图4: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三)政策:产胶国干预影响中期产量11月底,泰国、印尼、马来三方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再次联合削减橡胶出口,即“出口吨位计划”,预计执行时间起始于12月。
市场此前传闻此项计划的累计缩减量约为25万吨,但具体数据尚需三方进一步商讨确定。
从短期来看,该消息对市场心态有一定提振。
长期来看,效果仍需观察。
参考历史经验,上一轮“出口吨位计划”出台后(2016年2月初公布,3-8月执行,缩减总量61.5万吨),曾拉动橡胶价格反弹约30%,但期间价格仍有较大反复。
12月中旬,泰国当局推出186亿泰铢的橡胶价格稳定方案,包括橡胶收购、企业低息贷款和减产计划。
其中,收购计划为不超过120亿泰铢的预算,分别采购胶片9.6万吨,乳胶10.7万吨,执行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底;年度减产量目标为10万吨。
两项措施的执行量约占泰国年橡胶产量的7%,再考虑到收储的执行时间跨越高产期、停割期,并与“出口吨位计划”时间周期高度重叠,对中期供应影响较集中。
图5:图6: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小结:2017年1-11月,橡胶生产国组织其成员国的天胶产量累计达到1044万吨,同比增长4.89%;出口量873万吨,同比增长6.56%,供应整体高于2016年。
在此高基数之下,预计2018年全球新胶供应受到新增面积减少、政策干预以及低价格的影响将有所收缩,尤其是一季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停割期,货源紧张的概率增大。
三、中游:库存高、进口增、套利多(一)显性库存历史新高国内橡胶的显性库存,分为交易所库存和港口库存两类。
首先看交易所库存。
因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新批复了三家可生产交割用全乳胶的加工厂,并扩大了交割总库容,因此2017年仓单量和交易所库存刷新历史纪录。
因期货持续升水现货,自2016年11月旧仓单集中注销后,交易所仓单库存单边上升趋势,直至今年仓单集中注销期之前的11月22日,达到创纪录的427940吨,而交易所总库存最高到达51万吨。
也就是说,目前可交割货源呈现了现货向期货单项流动的局面。
直接说明期货主动卖出资金增多,间接说明现货销售难度增大。
再看港口库存。
青岛保税区12月中旬最新数据为,天然橡胶12.35万吨,复合胶3900吨,合成胶9.2万吨,各类橡胶总计21.9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港口库存年内波动呈现先升后降的格局,年内高点出现在6月中旬(27.88万吨,与2016年最高位相当),11月下旬在混合胶入库的带动下总库存再次攀升(去库存周期4.5个月,短于2016年2.5个月)。
全年来看,库存累积的速度快于消耗速度。
图7:图8: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上期所Wind(二)进口量大幅增长据海关初步数据,2017年1-11月,中国橡胶进口量(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乳胶)共计632万吨,同比增长24.4%。
全年来看,天然橡胶进口量波动呈现前高后低格局。
沪胶年初价格一路上涨突破20000元/吨,刺激贸易商进口采购情绪,但产区天气影响,阶段性供应紧张,进口量的扩张推迟至3月达到年内高点31万吨,随后价格与进口量同步下行,最低值为7月数据,仅为15万吨。
时至年末,国产胶停割,动态供应开始依赖进口端,预计流入数量将再次攀升。
分胶种看,烟片胶和乳胶进口平稳,标胶下半年明显减少。
受到混合胶大规模替代标胶的影响,合成胶进口量近两年持续增长,且超越天胶进口。
目前,市场中混合胶的进口主要有两类用途,一是代替传统的标胶在下游行业中使用,即实际当作天胶使用;二是进行期现套利交易,即买混合胶抛沪胶套利。
前者是出于规避关税的原因,后者则是基于今年以来期货持续升水现货的情况。
总的来说,合成胶进口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天胶进口则基本遵循割胶的季节性规律,未来一年进口总量仍有上升空间。
图9:图10: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三)期现套利机会偏多2017年,沪胶期现价差波动剧烈,套利机会增多,因此,除传统的交割品套利如全乳胶、烟片胶之外,还有标胶、混合胶等非交割品的套利操作也成为主流。
套利窗口的打开与闭合,阶段性影响市场货源的紧张与否。
当期价升水现货或超涨现货较多时,现货市场买货询价增多;当期价连续下跌套利窗口闭合时,现货市场抛售增多。
目前,虽然橡胶价格再次回到底部区域,但期货仍然升水全乳胶、混合胶等现货,套利交易存在利润空间,现货市场的流转仍包含一定套利盘的操作。
图11: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隆众资讯Wind小结:橡胶中游贸易虽然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不如供需对价格有绝对的主导力,但其中的库存、进口、套利的变化对供需平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展望2018年,显现库存的周期性变化仍然存在,但基数预计较高;进口端除非出现上游大规模减产否则将继续上升;期现套利交易的存在对市场价格有助涨助跌的效应。
四、下游:产业向好,但政策收紧(一)轮胎与环保风暴2017年1-11月,中国橡胶轮胎累计产出74933万条,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0.7%)。
上半年产出较平稳,6月产量达到8964万条,创2014年以来新高。
但下半年产量逐月下行。
与产量变相呼应的是,轮胎开工数据也是前高后低,春节后经销商追涨采购,行业内囤货意向高企,全钢胎和半钢胎的开工率分别快速提升至69%和73%以上。
但下半年国内环保监察升级,尤其是8月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山东对开工率影响较大。
因这一地区轮胎厂密度全国最高,尤其是私营小规模轮胎厂较多,环保不达标被要求减产或关停的比例偏高。
截止12月15日当周,全钢胎和半钢胎的开工率分别为67.98%和67.64%,分别低于去年3.21和5.86个百分点。
图11:图12: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目前来说,环保限产成为仅次于供需因素外,影响国内轮胎产出的最重要因素。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即“2+26”城市的环保监察在这个冬天进一步加强。
以上城市包含了山东省在内约占全国轮胎产出的60%。
目前,部分轮胎企业已被责令搬迁、停产、限产50%,预计产出将有较大减少。
12月起,新一轮轮胎涨价潮来临,环保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是调价的主要原因,在看涨情绪带动下,轮胎经销商抢货、囤货的热情或将重燃,但实际开工率下降仍预示着橡胶需求的减少。
图13: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Wind(二)小排量汽车与购臵税优惠相比于2016年的汽车行业的销售井喷,2017年的产销数据颇为黯淡。
1-11月,国内汽车销量累计2584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59%,增速2016年下滑1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