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竞赛题库

教育知识竞赛题库

教育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D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2、( D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B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A)。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A.科学性 B.教育性 C.启发性 D.正规性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7、(D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8、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9、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指( A)。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10、“泛智”思想是(B)教育理论的核心。

A.托马斯•阿奎那B.夸美纽斯C.奥古斯丁D.柏拉图11、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背熟,那么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多少次?(C )A.20 B.25 C. 29 D.4012、《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3、小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B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1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状况,倡导学生(D)A.主动参与B.乐于探究C.勤于动手D.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1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C)。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16、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7、“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18、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A.庠 B.序 C.校 D.学1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2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C)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景学习 D.指导学习2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2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2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联系复习 D.考试24、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25.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的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26、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D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27、“入芝兰室,久闻不知其香”是(C)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28、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29、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C)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3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31、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32、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33、“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34、. 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C)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35、( B)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C )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关系D、无关系37、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C)A.皮亚杰B.艾利克森 C.柯尔伯格 D.罗杰斯38、(D)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B.赫尔 C.斯金纳 D.桑代克39、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40、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4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43、“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44、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45、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46、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47、现代教育史上,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48、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49、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50、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5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52、长时记忆主要以(A)编码为主。

A.意义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53、艾兵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54、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5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B),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56、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57、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B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58、“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这种思想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B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59、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60、“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家( C )说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61、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 B.延伸 C.拓展 D.深化62、牛顿在看到苹果坠地时觉察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躺进浴缸时发现了浮力原理。

这些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B)A.想像的作用 B.直觉的作用 C.定势的作用 D.动机的作用63、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D)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64、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D)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美国6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B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66、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A教育规律 B党的政策 C社会现状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67、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B )A. 布鲁纳B. 保罗·朗格朗C. 卢梭D. 布鲁姆68、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人的发展前提的因素是:( A)A. 遗传素质B. 环境C. 教育D. 社会69、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是:( C )A. 示范性B. 长期性C. 创造性D. 复杂性70、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是:( B )A.决定作用 B.内在动力 C.主导作用 D.发展条件71、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 )A. 洛克B. 卢梭C. 赫尔巴特D. 斯宾塞7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卢梭的教育思想( C )A.儿童中心的观念B.发现的观念C.人道主义观念D.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73、下列不属于课程领导显著特征的是(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