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课件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础理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 诊疗特点: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气象学 生物学 植物学 农学
天文学
中医学
物候学 军事学 数学 酿酒术
矿物学
地理学
冶炼术
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 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 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 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 方面尤为突出。如阴阳学说认为,世 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 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 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 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的体质。
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
的体质。
(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
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 而调之,以平为期。”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归纳以下几方面:
① 确定治则 ② 归纳药物性能
② 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 分析五味 概括升降浮沉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 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影响中医学的 形成和发展,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同时中 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 内容。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 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 一种是关于谋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存 在的基础,一种是关于养生的知识,是 为了生命本身,即为了健康长寿。
根据体质养生
根据季节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季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指不同季节应偏重保护不同的脏腑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是春夏应偏重保护阳中之 阳心与阴中之阳肝;秋冬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与阴中之阴 肾。 再结合“五行学说”(肝、心、脾、肺、肾分别应春、 夏、长夏、秋、冬),可更具体地指导四季养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譬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 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辛、甘、淡味属阳
酸、苦、咸味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亦有差异。
归纳药性
中药药性: 即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 又称“四气”。
寒、凉属于阴
温、热属于阳
一般属凉性或寒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 热象,如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
春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阳肝,勿令肝阳亢盛,肝风内动; 夏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勿令心阳亢盛,心火上炎; 秋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勿令外燥伤肺,阴肺亏虚; 冬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阴肾,勿令外寒伤肾,肾虚精亏。
体质
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
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
四气: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
五味:辛、甘、淡味属阳 酸、苦、咸味属阴
一般而言 相对而言
辛温、辛热属阳 苦寒属阴 甘寒属阳;苦寒属阴 甘温属阳;甘寒属阴 辛温属阳;辛凉属阴
……
① 确定治则
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
分析五味
中药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此外, 还有淡、涩等味,实际不只五种药味,但习惯上仍称为 “五味”。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强调: “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2、阴阳学说在中医 ) 如何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 ( 2 ) 阴阳学说在疾病的治疗中有何指导意义? ( 3 ) 用阴阳阐释《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的病 理机制。
一般属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 寒象,如桂枝、附子、干姜等。
阴阳并补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生理机制,明·张景岳提出:“善 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 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举例:德汇®二十六位帝皇补肾填精丸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泽泻9g 茯苓9g 牡丹皮9g 肉桂3g 附子3g
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用阴阳归属人体的组织结构 (2)用阴阳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3)用阴阳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 (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 (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
(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
① 用阴阳指导养生 ② 用阴阳指导食疗
用阴阳指导养生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张晓平 副教授
本节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了解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 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 这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扶持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一贯 方针的重要体现。
陈竺在十七大期间说, 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 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 强调“阴阳平衡”,这与现 代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这 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环境十 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 治”,类似于西方医学中的 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 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 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 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 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属药物的阴阳属性, 可以更好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之中。
概括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趋势。 升浮药都主上升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的作用。 沉降药都主下行向内,有潜阳、降逆、泻下、清热、渗 湿等作用。
升、浮药属阳 沉、降药属阴
药物的阴阳属性 ① 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 ② 中药方剂的阴阳属性 ③ 中成药的阴阳属性
陈竺认为中医学的
“生物-心理-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医学模 式有望对现代医学模式 带来深远影响 。
200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 组织西太区首次颁布了《传统医学 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标准》中 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 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中 医词条,向全球中医标准化迈出了 新的一步。此举被称为传统医学全 球化的一座里程碑。
用法: 蜜制小丸,1次服10g,1日服3次; 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