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
家畜兽医解剖学
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从而为生长和细胞再生提供能量。 从而为生长和细胞再生提供能量。消化器官摄取食 物后,通过机械和化学性消化将食物分解,吸收, 物后,通过机械和化学性消化将食物分解,吸收, 最后排出未吸收的物质和残渣。 最后排出未吸收的物质和残渣。消化道内的细胞还 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消化过程中, 组织, 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消化过程中,神经 组织, 血管和淋巴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管和淋巴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附属腺体。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附属腺体。消化管自口一直 延伸到肛门;附属腺体包括唾液腺,肝和胰, 延伸到肛门;附属腺体包括唾液腺,肝和胰,分泌 消化液到消化管。消化管可以分为5 消化液到消化管。消化管可以分为5段: . 口和咽
3
唇
流功能,新生家畜还有吮乳功能。某些动物还具有触毛。 流功能,新生家畜还有吮乳功能。某些动物还具有触毛。唇的 形状取决于采食习惯。马的唇灵敏,活动性强, 形状取决于采食习惯。马的唇灵敏,活动性强,有利于采食并 送食物入口。猫主要是靠牙齿和舌捕食,因此唇不灵活,较小。 送食物入口。猫主要是靠牙齿和舌捕食,因此唇不灵活,较小。 犬的唇自口向后退缩是攻击的信号,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因素, 犬的唇自口向后退缩是攻击的信号,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因素, 但无摄食作用。 猪的上唇形成宽阔湿润且富含腺体的结构, 但无摄食作用。牛,猪的上唇形成宽阔湿润且富含腺体的结构, 牛的称为鼻唇镜,猪的称为吻盘。牛唇感觉不灵敏, 牛的称为鼻唇镜,猪的称为吻盘。牛唇感觉不灵敏,上颚和舌 上有反向排列的乳头,这可以解释牛为什么可以吞噬异物。 上有反向排列的乳头,这可以解释牛为什么可以吞噬异物。犬 和小型反刍动物的上唇均被正中沟分开。 和小型反刍动物的上唇均被正中沟分开。 唇由外层的皮肤,中间的肌层(口轮匝肌,切齿肌等)和口腔 唇由外层的皮肤,中间的肌层(口轮匝肌,切齿肌等) 黏膜构成。肌层所占比例最大,属于表情肌群, 黏膜构成。肌层所占比例最大,属于表情肌群,接受第七对脑 神经—面神经的支配 面神经的支配。 神经 面神经的支配。 颊的结构与唇相似。颊肌形成颊的结构基础,加有唾液腺( 颊的结构与唇相似。颊肌形成颊的结构基础,加有唾液腺(颊 肉食动物则聚集形成颧腺。 腺)肉食动物则聚集形成颧腺。
平板组成。硬腭的口腔面被覆厚的角质化黏膜, 平板组成。硬腭的口腔面被覆厚的角质化黏膜,其上有好多横向的腭 褶,反刍动 反刍动 的乳头,可推动食物后移。 为一小的正中隆突, 物的有朝向后方 的乳头,可推动食物后移。切齿乳头为一小的正中隆突,位 于切齿后面,两侧为切齿管口,切齿管穿过腭,这些管的分支到达鼻腔-犁鼻 于切齿后面,两侧为切齿管口, 切齿管穿过腭,这些管的分支到达鼻腔 器(为内衬嗅黏膜的盲管)。马的切齿管未将口腔和鼻腔相连,无出口。反刍 为内衬嗅黏膜的盲管)。马的切齿管未将口腔和鼻腔相连,无出口。 )。马的切齿管未将口腔和鼻腔相连 动物的齿垫代替了其它动物所具有的上切齿, 动物的齿垫代替了其它动物所具有的上切齿,采食时齿垫具有与下切齿相对应的 功能。 功能。 腭上皮下具有密集,丰富的血管,既有固有层又是骨膜, 腭上皮下具有密集,丰富的血管,既有固有层又是骨膜,形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附 属结构。硬腭外周的黏膜和齿龈黏膜混在一起。齿龈由致密纤维组织和 属结构。 混在一起。 周围,下行到齿槽, 具有丰富血管的黏膜组成, 具有丰富血管的黏膜组成,环绕于齿颈周围,下行到齿槽,延
4
腭
腮腺管以一小的乳头开口于唇内。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可能很粗糙,干燥, 以一小的乳头开口于唇内。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可能很粗糙,干燥, 的作用。 方向朝后的乳头起着保护口腔的作用。 部分,后者将头部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开。 腭包括骨性部分和软组织部分,后者将头部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开。 骨性硬腭位于口与软腭黏膜之间。硬腭由上颌骨腭突,切齿骨和腭骨的水 位于口与软腭黏膜之间。 由上颌骨腭突,
9
舌的神经分布
舌的神经分布很复杂,涉及 对脑神经 对脑神经: 舌的神经分布很复杂,涉及5对脑神经: 下颌神经的舌支(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 下颌神经的舌支(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 面神经的骨鼓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 舌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 舌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负责
10
消化管的前段
食管或食道是咽和胃之间的管道,起于咽环状软骨背侧, 食管或食道是咽和胃之间的管道,起于咽环状软骨背侧,止于胃的贲门起始处经 气管左侧,胸腔入口处位于气管左外侧。 气管左侧,胸腔入口处位于气管左外侧。 食管在胸腔内位于气管背侧,续到纵膈内, 食管在胸腔内位于气管背侧,续到纵膈内,越过气管分叉处及其心基 。而后在升 主动脉的腹侧向后延伸,稍向背侧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伴随背, 主动脉的腹侧向后延伸,稍向背侧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伴随背,腹侧的 迷走神经干伸延,越过肝脏背侧缘上方,连接胃的贲门。 迷走神经干伸延,越过肝脏背侧缘上方,连接胃的贲门。 食管经过颈的大部分,胸的全部,末端到达腹部,可分为颈,胸和腹三段。 食管经过颈的大部分,胸的全部,末端到达腹部,可分为颈,胸和腹三段。反刍 动物和马的食管管腔在胸廓入口和膈的食管裂孔处变的狭窄, 动物和马的食管管腔在胸廓入口和膈的食管裂孔处变的狭窄,这类动物易在此次 发生梗阻。肉食动物则相反,在进入腹部之前食管变得粗大。 发生梗阻。肉食动物则相反,在进入腹部之前食管变得粗大。
7
舌
很少角质化。舌表面有很多的舌乳头,这是舌黏膜的变形。 很少角质化。舌表面有很多的舌乳头,这是舌黏膜的变形。不同物种的舌乳 头的分布,大小,数量和形状不同。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机械乳头和味觉乳头。 头的分布,大小,数量和形状不同。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机械乳头和味觉乳头。 机械乳头角质化,采食时保护深层结构免受损伤,味觉乳头内有味蕾。 机械乳头角质化,采食时保护深层结构免受损伤,味觉乳头内有味蕾。 机械乳头可分为丝状乳头,锥状乳头,边缘乳头。 机械乳头可分为丝状乳头,锥状乳头,边缘乳头。 味觉乳头可分为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味觉乳头可分为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机械乳头数量较味觉乳头多,其中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体积最小; 机械乳头数量较味觉乳头多,其中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体积最小;锥状乳头 数量较少,散在分布于猫舌背面和牛舌基底部,形成粗唑样结构; 数量较少,散在分布于猫舌背面和牛舌基底部,形成粗唑样结构;边缘乳头 位于新生肉食动物和仔猪,有助于吸乳。 位于新生肉食动物和仔猪,有助于吸乳。 味觉乳头上皮有味蕾,对味道敏感。在这些乳头附近有许多唾液腺分布。 味觉乳头上皮有味蕾,对味道敏感。在这些乳头附近有许多唾液腺分布。唾 液腺可使食物颗粒自乳头移开,进而允许新的食物进入口中。 液腺可使食物颗粒自乳头移开,进而允许新的食物进入口中。舌之所以这么 灵活,能完成复杂的,精确的动作, 灵活,能完成复杂的,精确的动作,是因为有特殊排列的组
食管和胃 小取和咀嚼食物。其次,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摄取和咀嚼食物。其次,其分泌的唾液还具有化 学性消化的能力。口包括唇,口腔,颊和附属结构,如口腔内的舌, 学性消化的能力。口包括唇,口腔,颊和附属结构,如口腔内的舌, 以及开口于口腔的腺体(唾液腺) 齿,以及开口于口腔的腺体(唾液腺) 动物品种不同,口张开的程度也不同,主要取决于食性习惯。 动物品种不同,口张开的程度也不同,主要取决于食性习惯。利用 牙齿采食的动物,往往口张开得较大,而草食类口张得较小。 牙齿采食的动物,往往口张开得较大,而草食类口张得较小。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固有口腔指齿弓以内的腔隙,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固有口腔指齿弓以内的腔隙,背侧 以硬腭为界,腹侧为舌和腔底黏膜,侧壁和前壁由齿, 以硬腭为界,腹侧为舌和腔底黏膜,侧壁和前壁由齿,齿弓和齿龈 围成。口腔前庭又分为唇前庭(齿唇之间)和颊前庭(齿颊之间)。 围成。口腔前庭又分为唇前庭(齿唇之间)和颊前庭(齿颊之间)。 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通过齿间间隙相通, 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通过齿间间隙相通,其中最大的间隙是齿槽间 位于切齿和臼齿之间。 缘,位于切齿和臼齿之间。 口腔内衬黏膜,其上皮为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口腔内衬黏膜,其上皮为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深层为一层结缔 组织和含混合腺的黏膜下层。部分黏膜在上颌的齿槽突,下颌骨, 组织和含混合腺的黏膜下层。部分黏膜在上颌的齿槽突,下颌骨, 切齿骨上形成齿龈。 切齿骨上形成齿龈。 唇位于口裂的周围,形成口腔前庭的前界和外侧壁。 唇位于口裂的周围,形成口腔前庭的前界和外侧壁。唇具有采食和 交
5
软腭
续为齿槽骨膜。 软腭是硬腭向后的延续,一直到咽内口,软腭后缘形成咽腭弓。软腭腹侧面覆 软腭是硬腭向后的延续,一直到咽内口, 盖有口腔黏膜,形成许多纵褶和一些大的横褶。背侧面被覆有呼吸性黏膜, 盖有口腔黏膜,形成许多纵褶和一些大的横褶。背侧面被覆有呼吸性黏膜,中间则 为包裹紧密的唾液腺-肌肉及其腱膜 肌层主要负责软腭的主动运动: 肌肉及其腱膜。 为包裹紧密的唾液腺 肌肉及其腱膜。肌层主要负责软腭的主动运动:腭肌收缩可 以缩短软腭,张肌收缩可以提举软腭。除了软腭张肌,咽黏膜,软腭黏膜, 以缩短软腭,张肌收缩可以提举软腭。除了软腭张肌,咽黏膜,软腭黏膜,肌肉主 要接受迷走神经丛支配,还有少量的舌咽神经参与。软腭张肌接受下颌神经支配。 要接受迷走神经丛支配,还有少量的舌咽神经参与。软腭张肌接受下颌神经支配。
8
舌肌
舌肌分为舌内肌群和舌外肌群。 舌肌分为舌内肌群和舌外肌群。 舌内肌由许多纵行,横行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不附着于舌骨。 舌内肌由许多纵行,横行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不附着于舌骨。根据其排列方向 分为浅纵行纤维和深纵行纤维,横纤维和垂直纤维。 分为浅纵行纤维和深纵行纤维,横纤维和垂直纤维。 舌外肌有三对,起自骨,呈辐射状进入舌内, 舌外肌有三对,起自骨,呈辐射状进入舌内,其名称的第一部分由起点所连骨命 按照下列顺序由内向外平行排列: 名,按照下列顺序由内向外平行排列: 茎突舌肌 舌骨舌肌 颏舌肌 下颌舌骨肌将舌悬吊于下颌体之间,对启动吞咽是非常重要的。 下颌舌骨肌将舌悬吊于下颌体之间,对启动吞咽是非常重要的。 舌的血液重要是靠成对的舌动脉供应,成对的舌下动脉辅助供血, 舌的血液重要是靠成对的舌动脉供应,成对的舌下动脉辅助供血,二者均由舌面 干发出。它们发出许多分支到舌背面,再分出一些细小的分支到黏膜。 干发出。它们发出许多分支到舌背面,再分出一些细小的分支到黏膜。舌下静脉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其在舌腹侧清晰可见,临床上可用来做静脉穿刺。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其在舌腹侧清晰可见,临床上可用来做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