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与脑卒中PPT课件
• 室率控制治疗
治疗目的为:不追求转复房颤,仅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栓塞风险长期伴存。
• 抗凝,预防栓塞并发症治疗
• 华法林使用率极低,脑卒中发生率高是我国房颤病人的重 要特点
节律控制—环肺静脉导管消融
… critical zone
Microreeentrant circuits
阵发性房颤---90%成功率 慢性房颤-------70-80%成功率
ACC/AHA/ESC/CSPE指南 对于年龄<75岁 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 左心房直பைடு நூலகம்<50mm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Ⅱ级
No Image
房颤卒中预防 关注从“心”开始 让我们一起携手安抚每一颗颤动的心
No Image
瓣膜性AF,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是同年龄组 17.6倍
房颤临床症状
很多房颤患者并无症状,尤其是当心跳还 不是非常快的时候。房颤常见症状包括心 悸、头晕、胸痛和呼吸困难。
尽管有些房颤患者会规律地出现这些症状, 也有些患者也可从不出现、或很少出现症 状。但房颤伴随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却 一直伴随。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 钙离子拮抗剂
节律控制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达到恢复正常窦律的效 果。
复发率高 药物副反应较重,患者耐受差。
药物治疗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 针对病因、诱因治疗
房颤发生的不可逆性病因多
• 节律控制治疗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为目的, 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多。
LOM
PV foci
Sueda Ann Thorac Surg 1997
Haissaguerre NEJM 1998
Hwang Circulation 2000
房颤导管消融2010指南
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建议行导管消融 (Ⅱa,A);
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持续性房颤,可考虑行导管 消融(Ⅱa,B);
房颤如何导致脑卒中?
房颤患者心脏上部腔室(心房)的异常舒 缩导致血液滞留,由此就会引发卒中。血 液在心房凝固形成血栓,后者通过血液循 环游走,一旦阻塞脑血管,就会发生卒中。
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
北京地区房颤脑卒中回顾性研究,年缺血性 脑卒中发生率为5.3%
AF时血栓形成87%位于LAA
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包括胺碘酮在内的药物不能控 制症状时考虑导管消融(Ⅱb,B);
新指南首次提出了对于无严重潜在心脏疾病的阵发性房颤 ,若心率控制无效可在AAD治疗之前直接行导管消融( Ⅱb,B);
有症状的长程持续性房颤,若AAD治疗无效,亦可考虑导 管消融(Ⅱb, C)。
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
房颤流行病学
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50-59岁人群:0.5% 80-89岁人群:8.8%
正常人群发病率0.15-2.3% 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房颤发生率0.77%
房颤患者占住院及门诊心律失常患者 的1/3
缺血性脑卒中
非瓣膜性AF发生率5%,是无AF的5.6倍
哪些患者需接受抗凝治疗?
瓣膜病性房颤患者
CHA2DS2VASc评分≥1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 者
2010ESC房颤卒中 危险分层
CHA2DS2VASc 积分
Gage et al. JAMA, 2001, 285: 2864–2870
影响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因素
影响华法林应用的原因
华法林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大 患者依从性差 对出血的顾虑 缺乏正规监测
房颤卒中预防 关注从“心”开始
陶四明 省红会医院心内科
2010-11-25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 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 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 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 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房颤病人血栓栓塞
◆ 血栓栓塞-最大的问题和威胁
▼ 5倍于正常人,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9% ▼ 阵发和慢性同样危险 ▼ 致死致残率高
房颤的治疗策略
抗栓治疗 控制心室率 转律治疗
药物转律 导管消融治疗
抗栓治疗-华法林首选
使用华法林进行适当抗凝(INR2.0~3.0)能使房颤患者卒中率 减少约70%,死亡率减少约26%。
我国超过90%的房颤病人没有正规服用过 华法林,脑卒中发生率高和抗凝药物服药
率低,是我国房颤病人的重要特点
22%
5%
8%
69%
4%
未行抗栓治疗者 使用阿司匹林者 华法林达标者 华法林不达标者
心率控制治疗
有些心动过速的房颤患者需要接受有助于 将其心率恢复正常的药物治疗。此类治疗 有助于改善头晕等症状,即所谓"心率控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