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PPT
4、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C ) A.HCl、NaOH、NaCl B.KNO3、NaCl、FeCl3 C.NaOH、Na2CO3、NaCl D.CuSO4、H2SO4、NaCl 5、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 液的是( A ) A.KNO3、NaCl、HCl 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C ) A.Na+、H+、 HCO3B.Na+、Ca2+、 CO32C.K+、NO3-、H+ D.H+、Cl-、OH-
+
共存;
④OH﹣不能和除 K+ 、 Na+ 、 Ca2+ 和 之外的其它阳离子共存; 2+ Ba K+ 、 Na+、 NH4+ 、 Mg2+ 之外的其它阳离子共存; ⑤CO32-不能和除 ⑥NH4+不能和 OH﹣ 共存。 注: 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时,说明溶液中含有OH﹣; 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时,说明溶液中含有H+; 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时,说明溶液中不含OH﹣和H+; 溶液无色时,说明溶液中不含Cu2+、Fe2+、Fe3+
3、复分解反应的常见类型:
(1)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6HCl + Fe2O3
3H2SO4+ Fe2O3 H2SO4 + CuO
2FeCl3 + 3H2O
Fe2(SO4)3 + 3H2O CuSO4 + H2O
(2)酸+碱 →盐+水
3HCl + Al(OH)3 2HCl + Mg(OH)2 AlCl3 + 3H2O MgCl2 + 2H2O
复 分 解 反 应
学习目标
•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及其实质。 • 能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物 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 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 相交换成分,生 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AB+CD AD + CB
1、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 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 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 明溶液; (II)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 生.(提示: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之间的反应。在溶液里,反应
物的离子之间能结合成气体或水或 难溶物,该反应就能进行下去,否 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OH﹣ + H+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实质是: CO32- +2H+ (3)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H2O
;
H2O + CO2 ↑; CaCO3↓ ;
交换成分后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口诀: 钾钙钠钡四碱溶; 钾钠硝铵溶; 氯化银不溶; 硫酸钡不溶
常见的沉淀 (1)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AgCl 、 BaSO4 。 (2)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产生气体的沉淀:难溶性碳酸盐,如 CaCO3 、BaCO3 。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2、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A. K+、NO3-、Na+、OHB. CO32-、K+、Cl-、Ca2+ C. H+、Ba2+、Cl-、SO42D.K+、OH-、SO42-、Cu2+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C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2 3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做什么实验? 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肯定有Na CO ,可能有NaOH
取I中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 分反应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 化钠;若溶液不变红,则不含氢氧化钠
2、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 水
Ca2+ + CO32﹣
(4)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2OH
+ Cu2+
Cu(OH)2↓ 。
常见的两种不参加复分解反应的物质:KNO3、NaNO3
5、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1)判断一些常见的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共存
2﹣ H+不能和 CO3 、 HCO3 和 OH 共存;
SO42- 不能和 Ba2+ 共存; Cl- 不能和 Ag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
(3) 酸+盐 → 新酸+新盐
2HCl + CaCO3 2HCl + Na2CO3 H2SO4 + BaCl2 CaCl2 + CO2 ↑+ H2O 2NaCl + CO2 ↑+ H2O BaSO4 ↓+ 2HCl
(4) 碱+盐 → 新碱+新盐
生成。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请回答: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除去CaCl2杂质和过量的BaCl2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过量的NaOH和Na2CO3未除去,还应加人适量的盐酸。
(2)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和转化
例: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也会发生 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某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示)
K2CO3 + 2HCl K2CO3 + Ca(OH)2 K2CO3 + Ca(NO3)2 2KCl + CO2 ↑+ H2O 2KOH + CaCO3 ↓ 2KNO3 + CaCO3↓
(3)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气体产生的沉淀:难溶性碱,如 Mg(OH)2 、 Cu(OH)2 。 (4)一种常见的蓝色沉淀: Cu(OH)2 ;一种常见的红褐色沉淀: Fe(OH)3。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的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化铜溶液和稀硫酸;
(2)硝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a(OH)2 + Na2CO3 2NaOH + CuSO4 2NaOH + CaCO3↓ Cu(OH)2↓ + Na2SO4
(5)盐1+盐2 →盐3+盐4
Na2CO3 + CaCl2 2NaCl NaCl + AgNO3 CaCO3 ↓+
NaNO3 + AgCl ↓
注: 碱和盐、盐和盐反应时除了生成物需满足复 分解反应的条件外,生成物都必须可溶。
Cu(NO3)2+2NaOH Cu(OH)2↓+ 2NaNO3
(3)氧化铁和稀硫酸 ;
Fe2O3+3H2SO4 Fe2(SO4)3 + 3H2O
(4)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
KOH + HCl KCl + H2O
(5)碳酸钾溶液和稀盐酸;
K2CO3 + 2HCl 2KCl + CO2↑ + H2O
(6)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