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抗体

第三章-抗体

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 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分别占重 链和轻链的1/4和1/2,此区域氨基酸排列顺序随 抗体特异性不同而变化; 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 (constant region,C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 和1/2。
3、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抗体( Antibody,Ab) 指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指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球蛋白
Ab都是Ig,Ig不一定是Ab,即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 都具有抗体活性 。(Ig包含Ab) Ab是生物学功能上概念,Ig是化学结构上概念
b. 胃蛋白酶(Pepsin)(将重链于近羧基端切断) F( ab ′)2 :可结合2个抗原表位。 pFc ′:无生物学活性。
意义:阐明Ig分子生物学作用。
5、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由二硫键连接四条肽链形成的 Ig单体分子
(,,,,)
➢Ig的立体结构—— 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AA序列 二级结构:β片层和Loop环 三级结构:结构域 四级结构:四条肽链 二硫键和非共价键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类
➢IgG
占血清 Ig 总量的 80% 左右
特点
IgG1, IgG2 and IgG4
IgG3
IgG 的含量最高,占血清 Ig 总量的 80% 左右 半衰期为 20~23 天,是五类 Ig 中半衰期最长的一类。 有四个亚类:IgG1~IgG4 3 个月的婴儿能合成 IgG , 5 岁达成人水平, 40 岁后开始 下降。 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广泛分布于细胞外液中
➢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s,FRs)
V区中,高变区以外的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 相对稳定,称为框架区 框架区不与抗原直接结合,但能维持高变区结构的 稳定性。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明,FRs的 保守序列形 成β片层结构,而CDRs则位于环形结构中
➢ 铰链区(hinge region)
亚类
IgG:IgG1, IgG2, IgG3, IgG4 IgA:IgA1, IgA2
IgM: IgM1, IgM2

亚类
(2)型和亚型(根据轻链C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 型 κ(kappa)型 λ(lambda)型 亚型(λ链): OZ(+) (或λ1) :第190位(亮氨酸) OZ(-) (或λ2) :第190位(精氨酸) Kern(+)(或λ3) :第154位(甘氨酸) Kern(-)(或λ4) :第154位(丝氨酸)
2)同种异型(allotype)
同一种属但不同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也具有免疫原 性的不同,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为 个体型标志,存在于Ig C区。是Ig的遗传标志。
3)独特型( idiotype.Id)
即使是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主 要由于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显示不 同的免疫原性,称为独特型,是每个免疫球蛋白 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4、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a、 木瓜蛋白酶(Papain)(将重链于近氨基端切断) Fab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抗原结合片段) Fab段 可以与抗原结合,具有抗体的活性。
Fc段(fragment crystalizable,可结晶片段)Fc段不能与抗原结 合,但可执行Ig的其他生物学功能。
与补体结合能力 中和作用 调理作用 ADCC 参与粘膜防御 能穿透胎盘 参与超敏反应



√√Βιβλιοθήκη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Ig-S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包括分子结构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 样结构域的所有分子,其多肽链折叠方式与Ig折叠相似, 在DNA水平上和氨基酸序列上与IgV区或Ig C区有较高 的同源性。
IgM
抗体结构
膜 型 IgM
sIgM
J链
Ig Igb
Ig Igb
功能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 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 B细胞膜IgM(mIgM) 体液免疫应答
➢ IgA
特点
Secretory Piece
J Chain
占血清Ig含量的10~15% 半衰期 5.8天 IgA 分两型,即血清型和分泌型 血清型 IgA 主要为单体形式存在血清中 分泌型 IgA 为二聚体形式存在唾液、泪液、初乳、 呼吸道和肠道分泌液中,称 SIgA
{ 重链(heavy chain,H) 2条 轻链(light chain,L) 2条,可分为κ型和λ型
{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重链的可变区称为VH,轻链的可变区称为VL 重链的恒定区称为CH,轻链的恒定区称为CL
➢可变区和恒定区
IgA
分 泌 型 的 生 成 过 程
Origin of Secretory Component of sIgA
功能
SIgA 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 SIgA ,这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能通过 Fc 段同多种细胞表面的 Fc γ R结合,从而发挥ADCC 作用
基位 的置
30 20
(complementarity-ditermining region,CDR),分
变上 异氨
10
0 别称CD为R1 CDCDR2R1、CDR2、CDR3
率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IgE
特点
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 单体分子 血清中含量最低(占Ig0.002%) 半衰期最短 2.5天
Tail Piece
功能
IgE 是亲细胞抗体,其 C H 4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Fc ε R 结合,能引起 Ⅰ 型变 态反应。
抗体结合价
单体(IgG, IgE) — 2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 — 4价 五聚体(IgM) — 10价(5价)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组成
1. T细胞、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和信号传导分子 2. MHC及相关分子 3. Ig受体 4. 某些细胞因子受体 5. 神经系统功能相关分子 6. 部分白细胞分化抗原(CD)
IgG 或IgA 与靶细胞结合后其Fc 段和携带FcγR的效 应细胞(NK cells 、Mф和PMN)或FcαR的效应细 胞(PMN)结合,释放穿孔素或颗粒酶导致靶细胞 溶解或凋亡。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简称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
J Chain
➢超变区( 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
V 区中,某些位置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 序变化频率更高,这些区域称为超变区。
V H 和 V L 的三个超变区共同组成 Ig的抗原
结合部位,该部位抗 体形分成子一的 多个样与性抗原决定簇互
酸相 残应
50 40
补的表面,故超变CDR区3 又称为决定簇互补区
➢IgD
特点
扁桃体、脾等处的浆细胞产生 为单体分子,分子量为 175KD 占血清 Ig 总量的 0.2% 左右 IgD 的铰链区较长,对蛋白酶敏感,因此,半衰期仅 2.8 天 存在形式 分泌性 — 血清中;膜结合性 — B细胞表面
功能
IgD 是 B 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在 B 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 中,细胞表面除了表达 mIg M ,同时表达 mIgD ,是 B 细胞 成熟的一个标志。
铰链区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敏感,易被这些酶水解。 IgM和IgE无铰链区。


球四
蛋条
白链
的对
基称 本结
重链
结构

轻链
➢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成分
连接链( joining chain ) 简称 J 链,由浆细胞合成,连接 5 个单体 IgM 成五 聚体, 2 个 IgA 成双聚体,故 J 链起稳定多聚体的 作用
➢IgM
C4
特点
占血清Ig总量的5-10%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900 kd),又称巨球蛋白 半衰期 5天
存在形式:分泌性 — 血清中;膜结合性 — B细胞表面
效价高 新生儿最早合成的Ig——感染早期诊断 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 Ig —血清中特异性IgM 水平增高提示有近期 感染
IgM
分 泌 型 IgM
分泌片( secretory piece ) 简称 SP, 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型 IgA 连接,使 之不受环境中酶的破坏
➢Ig的功能区
{L 链功能区: VL 、 CL H 链功能区: VH 、 CH1 、 CH2 、 CH3 ( Ig G 、 IgA 、 IgD ) ,IgM 和 IgE 的重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功能区, CH4 。
五大类免疫球蛋白特性比较(1)
IgG
IgM
IgA/SIgA IgD
IgE
存在形式
单体
五聚体
单体/二聚 体
单体
单体
血清中总Ig百 分含量
70~75
5~10
15~20
<1 0.002
半衰期
23
5
6
3
3
出现时间
出生后 三个月
出生前
出生后四 个月


五大类免疫球蛋白特性比较(2)

IgG IgM IgA IgD IgE
1 、 V H 和 V L ——抗原结合的部位 2 、 C L 和 C H 1 ——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在 3 、 (IgG) C H 2 和 (IgM )C H 3 ——补体 结合位点 4 、 (IgG) C H 2和CH3——通过胎盘和粘膜 5、 (IgG)C H 3 及( IgE )C H 2 和 C H 3 — —Fc 受体结合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