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21
3.3.4 串谋行为
串谋行为:雇主们彼此联合起来,合谋对某些
特殊群体的劳动力进行压制,从而制造一种被 压制群体不得不接受买方独家垄断工资的局面。 对歧视理论的评价:劳动力市场歧视之所以能 够得以持续存在,要么是由于非竞争性力量或 非竞争性动机所导致的,要么是劳动力市场向 竞争状态进行调整的速度过于缓慢造成的。在 消除非竞争性影响方面,政府干预可能是有用 的。
主要表现: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
意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由于假 设各类雇员在所有各方面是一样的,因此,其 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个人 偏见的表现。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 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8
3.1 个人偏见——雇主歧视
对妇女雇员歧视的经济分析:
如左图所示,雇 主歧视对女性雇 员工资水平、雇 用水平、对雇主 的利润均产生影 响(具体分析见 下页)
26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消除歧视的规章和组织
有一系列旨在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反
歧视条例,包括《性别歧视条例》、 《残疾歧视条例》及《家庭岗位歧视条 例》。 平等机会委员会具体负责执行反歧视条 例,致力于消除基于性别、婚姻状况、 怀孕、残疾及家庭岗位而出现的歧视行 为。
11
3.1 个人偏见——顾客歧视
强调顾客的偏见是歧视的来源。 在有些场合下,顾客们可能偏好于让某类
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在有些场合则偏好 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企业需要迎合歧视 性顾客需要,将会雇用那些顾客偏爱雇员群 体中的人来为自己工作,导致出现相互隔 离的工作场所。
12
3.1 个人偏见——雇员歧视
经济学家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或者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 督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所差别而造成的。
18
3.3.3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将厂商行
为中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和歧视现象结合在 一起。 前提假设:对所有的雇员来说,存在一种搜寻 工作的成本。只要存在歧视性的雇主,某些雇 员的工作搜寻成本就会上升。雇主会按照劳动 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雇用水 平。这样,尽管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搜寻 成本高的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对较低。4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
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
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 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 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 业机会。
区分“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
前市场差别:可能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社会
22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美国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立法及实施
1、《1963公平工资法》
该法律宣布,对于运用相同技术并在相同工作条
件下完成工作的男性和女性分别支付不同工资的 做法是非法的,在消除工资差别方面迈出了重要 一步。 不足:对雇用机会均等和晋升机会均等没有做出 规定,不仅应当要求雇主对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人 支付相同的工资,而且应当要求他们为具有相同 生产率的人提供相同的就业和晋升机会。
24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联邦法院制定的两套歧视标准:
差别待遇歧视标准:如果个人因为他们的民族、性别、
肤色、宗教信仰或祖籍来源而受到不同的对待(比如说 被雇主支付不同的工资或福利),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 存在一种故意的歧视,那么根据第7章的规定,就可以 说存在差别待遇性歧视。 差别结果歧视标准:在这种判断方法中,歧视是一种 结果,而不是一种动机。如果有些人事政策看上去似 乎是属于中立性质的,但是实际上却导致因种族、性 别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差别性结果,那么这些人事政 策也会受到第7章的禁止,除非这些差别是与工作绩效 联系在一起的。
特定标志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包括雇主的歧视、 顾客歧视、 雇员歧视。
3.2 统计性歧视:
由于雇主将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特征强加在个人身
上而引起的
3.3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存在某些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
7
3.1 个人偏见——雇主歧视
分析假设: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
见,而顾客和作为潜在同事的雇员则没有这种 偏见。
14
举例: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职业生涯较短的缘故,
3.3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3.3.1 3.3.2 3.3.3 3.3.4
拥挤效应 双重劳动力市场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串谋行为
15
3.3.1 拥挤效应
图(a):由于劳动力供给比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要少一
些,因而工资率(WH)相对较高。 图(b):由于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 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WL)相对 较低。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双重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分割开的两
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
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
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会。 从属部门则只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 工作条件并且根本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大部分弱势就业群 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 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19
3.3.3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图形示例
20
3.3.3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图形解释:
(a)所描述的是搜寻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人群体的劳动力
供给曲线以及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b)所描述的是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而被迫承担较高 搜寻成本的某群体(妇女或外来劳动力成员)的劳动力供 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尽管他们都具有 相同的生产率,但具有较高搜寻成本的那一群体中的 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却要低一些(即WF<WM)。 在实践中,如果两类工人被同一企业雇用,那些具有 较高搜寻成本的工人很可能会被安排到工资率较低的 工作职位上去。
9
3.1 个人偏见——雇主歧视
雇主歧视对女性雇员工资水平的影响:
假如MRP代表某一劳动力市场上的所有工人的实际边
际生产率, d代表女性劳动力生产率被雇主从主观上进 行贬值的程度,只有当妇女劳动力成员的工资率(WF) 等于她们对于企业的主观价值的时候,才能被雇用。 即MRP-d= WF。因此如果她们要同男性劳动力竞争, 就必须以一种比他们低的工资来能得到就业岗位。
23
第四节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
《民权法案》第7章
该法律规定:任何雇主“因为任何个人的种族、
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祖籍来源等原因而拒绝 雇用之或解雇之,或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或 就业优惠权利等方面对个人进行歧视”均属于违 法行为。同时,第7章的规定使得劳工组织的许多 做法都成为非法,比如:不允许个人加入工会组 织;对工会成员进行相互隔离;拒绝向某些工人 提供就业机会或在批准工人参加学徒培训计划等。
使得有些成员只能接受较少的教育或者得到较差的健 康照顾,他们的父母可能让儿子上大学而只让女儿读 到中学等等,由此而造成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上的 差别我们称为前市场差别。
5
第二节 歧视定义与表现形式
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点:
1、歧视是可以衡量的劳动力市场行为结果,如工资、
就业水平、晋升机会等。 2、歧视概念应略去偶然性的常态随机差异,它只包 含有规则而不相互排斥的差异。 3、歧视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劳动 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的方法。
13
3.2 统计性歧视
统计性歧视:
如果根据求职者的个人特征(测试分 数、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等)不能对其实际生产 率做出完全的预测,而求职者所属的群体特征成为企 业雇用决策的组成要素时,有可能出现统计性歧视, 因为具有相同的可衡量性生产率特征的人将会得到系 统性的不同对待。 具有既定教育水平的妇女比同等教育水平的男子对企 业的价值要低一些。雇主在作决策的时候可以利用这 种群体信息来修正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其结果是,在 男性劳动力与妇女劳动力成员具有相同可衡量性生产 率特征的情况下,男子会受到系统性的偏爱,这种情 况将会被确定为劳动力市场歧视。
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
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比如, 男性劳动力可能会抵制从一位女性领导那里接受命令, 拒绝与一位他们不喜欢的成员分享责任。 如果男性雇员有歧视性偏好,那么他们可能会从一位执 行非歧视型雇用和提升标准的雇主那里辞职或不去那里 求职。这样,那些希望按照非歧视性标准进行雇用的雇 主就必须向男性劳动力支付一种工资奖励(一种补偿型 工资差别)来留住他们。 企业通过职业隔离解决雇员歧视问题,由此解释为什么 雇主通常只雇用妇女或只雇用男子来承担某一职位的工 作。
$21 349 $25 908 $24 305 $36 673 58% 71% 66% 100% 54% 66%
图7-1 美国各种人口群体中15 岁以上全日制工人的工资报酬占白人男性工资报酬的百分 比, (1992 年)
3
第一节 歧视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研究:
对歧视的经济分析可以追溯到1922年 英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埃奇沃思,但今 天西方经济学中所讨论的歧视问题,更直 接地受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 尔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研究,已 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重要的领域之一。
16
3.3.1 拥挤效应
经济学家对拥挤效应的一些解释:
把某些工作鉴定为“男性工作”而把另外一
些工作 鉴定为“女性工作”的过程是通过社 会习俗完成的; 男性和女性之间要么是存在先天能力上的差 异;要么是存在后天能力上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买方垄断雇主的供给曲线有所 不同。
17
3.3.2 双重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