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最新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知识梳理】一.向光性: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___生长的现象。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现象:胚芽鞘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 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思考分析:A 、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由于生长素____________造成的;______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______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还与向光侧的_____________物质多于背光一侧有关。

6.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

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由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方式为;成熟组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动输。

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使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分布: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

讨论思考:下列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都是左侧单侧光照射)【巩固练习】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B.C.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

这一现象说明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②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④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⑤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3.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4. 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测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5.08年30.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插条生根 B.促进果实发育 C.促进细胞生长 D.促进细胞分裂30.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右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透光的纸A B C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3.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知识梳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形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的信息。

2、作用特点表现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 。

3、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是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如图:(2)器官: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 > 芽 > 茎(如课本50页图所示) 。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4)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应用: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清除单子叶农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实例:三、〖探究实验〗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材料用具的准备1.实验材料:可以用大红花、月季等的枝条。

2.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

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可以作为扦插的材料(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插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二)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 或 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 (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 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贴上相应标签。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

4.枝条处理方法: 法和 法。

(三)探究活动2,4-D 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促进抑制生长素浓度mol/L适宜浓度的2,4-D 或NAA 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用适宜浓度的2,4-D 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

如可分别在NAA 中浸泡1、2、4、8、12、24 h 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B.设置重复组。

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

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 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巩固训练】1、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A 、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B 、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C 、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D 、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2、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3、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D .减少,以利其生长4、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11年28、将玉米胚芽鞘的顶端以下部分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再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右图),玉米胚芽鞘将A.向左侧弯曲生长B.向右侧弯曲生长C.不生长D.直立生长 6.12年28.园艺上常对果树进行“打顶”(即去掉顶芽),这是为了 A .促进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 B .促进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 C .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 D.解除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 7.10年39.下图中的三棵植株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请据图分析回答A 具有顶芽B 切除顶芽C 顶芽切除后 切口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膏 (1)生长受到抑制的植株是(2)侧芽抑制被解除,其生长加快的植株是 (3)该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般会表现出 现象其他植物激素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自主学习1.填空:(1)列表比较植物主要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 ,而是 共同调节。

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 ,其具有 、 、 等优点。

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同时施用时,还要考虑 、 、 、和 等问题。

【巩固练习】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 D 沫涂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超过25mg/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 .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 -D 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20 ~ 25mg/L 2.某科学工作者准备从菜豆植株中提取细胞分裂素,最理想的部位是A .幼叶B .幼嫩的种子C .幼根D .种子 3.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 .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 .棉花的保蕾保铃C .人工培育无子辣椒D .促进香蕉成熟 4.水稻出现疯长(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称恶苗病,这是哪种激素的作用A .生长素B .细胞分裂素C .赤霉素D .乙烯5.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A .生长素类B .赤霉素C .细胞分裂素D .乙烯 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 .乙烯B .吲哚乙酸C .α—萘乙酸D .细胞分裂素7.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B.赤霉素类物质C.细胞分裂素D.乙烯生成物8.09年33.将未成熟的香蕉和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水稻出现恶苗病是由于( )造成的: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9.11年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C.生长素总是促进植物生长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10.14年29.柿子的涩味是由于含有大量的单宁,随着柿子成熟,单宁会逐渐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