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社会背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社会背景
(三)新闻写作需要文学修养(人文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学修养形成文字处理能力、语感、文学笔法、技巧,这 都是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深度报道的写作功底
(中文系与新闻系出身在媒体工作成效的比较)
二、学习要求
(一)作品阅读
1、必读篇目
中短篇:鲁迅《呐喊》、《徬徨》,沈从文《边城》, 萧红《呼兰河传》,莫言《红高粱》
长篇小说: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
(二)“后新时期文学”(1990— ) 1、“90年代文学”:文学边缘化、市场化与“人文精神”呼唤,“现实 主义冲击波”小说与社会问题 2、“新世纪文学”:消费性文学、底层文学(底层写作、打工文学)与 “网络文学”
六、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
(一)台湾文学
1、日据时期台湾文学 2、1945年之后的台湾文学(反共文学—怀乡文学—现代主义—乡土文学—后
课程简介
一、课程开设缘由及学习目标
(一) 文学作为传媒的对象
1、媒体是信息载体,媒体信息也包括文学信息,文学领 域是传媒的一个重要关注对象。文学作品、作家、 文学出版信息、影视剧(以文学为蓝本)信息都涉 及文学领域;
2、作家作为社会明星或名人(如贾平凹、王蒙、韩寒等) 往往是传媒的宠儿,文学话题的炒作是媒体炒作的 重要对象;
3、文学中有社会、文化、历史、思想等领域的信息,作 为信息传播机构的媒体应该予以关注。
(二)传媒与文学文体、文学报刊 (1)现代中国文学就是伴随着报刊杂志而兴盛的,
文学成为媒体的重要内容以吸引读者(连载小说、 随笔、杂文、散文); (2)许多报刊文体也就是文学文体(通讯、报告文 学); (3)文学类传媒机构(文学杂志、文学出版机构) 的从业者自然需要文学方面的知识背景
现代主义)
(二)香港文学
1、大陆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49年之前) 2、欧美与台湾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49—1979) 3、多方交叉影响下的香港文学(1980— )
(三)海外华文文学(北美、欧洲、东南亚)
1、留学生文学:创造社、新月派、李金发、戴望舒、艾青、老舍——1960 年代以后台、港,80年代以后大陆留学欧美作家 2、移民文学:林语堂——张爱玲、洛夫、北岛、顾城、高行健、严歌苓 3、华人文学
第一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轨迹及社会背景
一、新文学的奠基期(1917—1927) (一)《新青年》杂志与“文学革命”运动:1917年初胡适《文
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发表;胡适与“白话文学”运 动——《尝试集》与白话新诗的最初试验、《白话文学史》与白话文学 之鼓吹
(二)新文学社团运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浅 草—沉钟社
(2)(3)项在第十六周以文艺汇演的方式表演打分。 2、期末考试(60%)
(1)填空/选择题(20分):重要作家、作品名称、作品中重要人物 (2)列举题(10分):文学团体、流派中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3)名词(概念)解释(4X5分=20分):文学社团、流派名称、文学史概 念 (4)简答题(3X10=30分): 重要作家的艺术个性、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征 (5)论述题(20分):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分析
戏剧:曹禺《雷雨》,歌剧《白毛女》,老舍《茶馆》
2、推荐阅读篇目
巴金《家》,茅盾《子夜》,李劼人《死水微澜》,萧红 《生死场》,郭沫若《女神》、《艾青诗选》、《朦胧 诗新编》、《九叶诗选》,韩少功《马桥词典》,余秋 雨《文化苦旅》
(二)记忆与背诵
1、文学史常识:重要作家、作品名称,重要概念术 语,文学人物
(三)新诗、短篇小说、散文、戏剧的成型:从白话诗到自由诗再
到格律诗;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林语堂; 短篇小说与新诗的奠基人:鲁迅与郭沫若
(四)文学流派与思潮的兴盛 1、两种主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2、现代主义的初兴:象征派新诗
二、新文学的开拓期(1928—1937) (一)文学潮流:“革命文学”、“左翼文学”、“自由主义
2、经典作品:重要的短诗
三、考试考查
1、平时作业(40%):任选一项 (1)以必读篇目或推荐阅读篇目中的作品为对象,写3000字以 上的读书报告,至少要涉及6部以上的作品。上交手写文稿(第十 六周之前) (2)诗歌朗诵表演(长诗或组诗):有感情和表现力地背诵; 每班3个名额,每人朗诵3—5分钟。 (3)话剧或歌剧表演(一场或两场):每班2个名额,从《雷雨》 或《茶馆》中选择,共4个剧组,每组表演15—20分钟左右。报 名筛选(每组5—10人)。
四、走向“一体化”与异化的大陆文学(1949—1976)
(一)“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学的体制化、政治化与类型化 1、文学的政治批判运动、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小资产阶级倾向”、
“反党文学”、“毒草” 2、创作禁区:“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段”、爱情题材的禁区、知识分子题
材的禁区 3、主流与异端:(1)主流:赞歌与颂歌;(2)异端:“干预生活”、讽
良)、港澳文学与“南来作家” (三)文学格局: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
1、解放区文学(“延安文艺”):“延安文艺整风”与《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农兵文学”、“赵树理方向”——解放区 文学的乐观、颂歌基调(“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
2、国统区文学:“国难文学”与讽刺文学 3、沦陷区文学:“汉奸文学”、“市民文学”、通俗文学— —通俗、流行是其主要方向
文学” (蒋光慈、茅盾、巴金、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 (二)文学流派:“京派”与“海派”、“现代派”
(三)长篇小说、戏剧的成熟:大家与名家的涌现 (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萧红等)
(四)散文的繁荣:鲁迅的杂文、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
三、新文学的转型与分流(1937—1949):战时文学 (一)“国防文学”的兴起与新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二)“流亡文学”:东北流亡文学(萧军、萧红、端木蕻
喻文学与个性化文学 (二)“文化大革命”文学(1966—1976):公开文学(样板戏)与地下
文学(手抄本小说、地下诗歌)、潜在写作
五、回归自身与迈向多元的大陆文学(1977—2010)
(一)“新时期文学”(1977—1989) 1、政治性文学的余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2、1985以后文学的回归自我:“现代派”、“寻根派”(小说与诗)、 “先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