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理性判断,是以科学的评估信息给予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以明确的定位。

从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角度出发,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理论模型,力求以此为依据,全面、准确地揭示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相关信息。

标签:循环经济评价;灰色关联度;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1 循环经济评价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理性判断,指以循环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循环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量化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主要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恰当的评价模型,通盘权衡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转状况,才能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信息。

本文从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角度出发,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而为优化管理决策、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2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2.1选择依据
灰色系统是介于信息完全知道的白色系统和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之间的中介系统。

社会、经济等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结构关系模糊性,动态变化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即表现为“灰色性”。

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对评判对象的某些因素缺乏了解,使得主观评判依据不足;或是由于评判对象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认识会落后于实际,使评判标准已经成为“过去”;甚至是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评价对象伪信息和反信息的干扰,导致判断发生偏差,所有这些情况归结为一点,就是信息的不完全,即“灰色性”。

据此,可选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测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是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关联度反映各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的接近次序或达到理想标准的程度,关联度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形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评价对象接近理想对象或达到理想标准程度的方法。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采用非统计数学方法,对数据量没有太高的要求,不会出现关联度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情况,在系统数据资料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更具有实用性,完全符合评价对象特征及评价目的要求。

2.2建立模型
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为:R=E×W。

为各指标的评判矩阵,εi(k)为第i 个评价对象第k 个指标与第k 个最优指标(标准)的关联系数。

特殊地,当仅对单个对象进行评价时,综合评判结果R=1n ni=1W iεi 。

其中,R为被评对象综合评判结果,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W i为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εi为第i个评价指标对理想指标(标准)的灰色关联系数。

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某地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可参照如下步骤展开。

3.1 确定比较数列(评价对象)和参考数列(评价标准)
设评价对象为m个,评价指标为n个,
则比较数列为:X i={X i(k)|k=1,2,……,n},(i=1,2,……,m);
参考数列为:X0={X0(k)|k=1,2,……,n}。

其中,参考数列的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如下方式之一获取:
(1)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分别针对各个指标规定评价主体公认的最优值组成参考数列。

(2)当评价对象多于1个,或是就单个评价对象的多个阶段进行评价时,可以考虑从诸多评价对象中各项指标相应的对比分析中选取最优值组成参考数列,或是分别按指标从某一评价对象不同阶段的指标值中选取最优者组成参考数
列。

(3)当对单一评价对象的某阶段单独进行评价时,参考数列的确定可以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参照相应的规划目标要求,更好地符合实际,提高评价的准确度与适用性。

3.2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
(1)运用数列X i和X0构造矩阵。

(2)对原始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

设第k个指标的变化区间为[X k1,X k2],X k1为第k
个指标在所有评价对象中的最小值,X k2为第k个指标在所有方案中的
最大值,则可通过如下变换将上式中的原始数值变换成无量纲值C i(k)
3.3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评价指标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确定,记作:W=[w1,w2,…,w n]
T,n j-1
w j=1。

灰色关联系数ε(k)的求解公式为:
3.4 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与灰色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灰色加权关联度r i=1n nk-1W kεi(k),
(i=1,2,……m.k=1,2……,n)。

式中:r i 为第i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对象(标准)的灰色加权关联度。

灰色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式中:R为被评对象的综合评判结果向量;E为被评对象各指标的评判矩阵;
W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向量。

3.5 评价分析
根据灰色加权关联度的大小,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即建立评价对象的关联序。

关联度越大其评价结果越好,与理想对象状态越相似,越能够接近评判标准,在文中即表示本阶段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4 结论
循环经济评价能够通过对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评价,监测循环经济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行预警或是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特点,考虑到数据获取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循环经济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牛桂敏. 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
[2]杜栋,庞庆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2-119.
[3]周宏春,刘燕华. 循环经济学[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61-81.
[4]张凯.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98-1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