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

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决策的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领导方式情景论;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理论;创新的组织。
6、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教和学要目求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构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平台,为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供铺垫。
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培养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4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源自):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管理道德
理解管理道德的定义;认识四种道德观。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重点掌握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课后小结:
各种管理理论从不同方面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并且以往的研究对于我们授课中通过案例加以教学。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3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管理的基本原理
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5、戴淑芬:《管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第二节社会责任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对比分析、小组讨论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道德的含义是什么?比较分析四种不同的道德观。
2、什么是社会责任?举例说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3.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请谈谈你的理由。
课后小结:本章的内容浅显易懂,讲授时应加入最新的、真实的案例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决策的理论
了解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当代决策理论。
4、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重点理解与掌握科学决策的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理解和认识影响决策的因素。
5、决策的方法
理解集体决策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重点掌握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技术。理解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什么是科学管理?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怎样理解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
霍桑试验的结论及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X理论——Y理论的假设前提及相应管理方式。
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信念。
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责任原理
理解责任原理的内涵,理解和认识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
(4)效益原理
理解和掌握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认识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2.管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管理方法的含义和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认识管理方法的分类;深刻理解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管理的管理的基本方法。
2、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人本管理的思想想与内容
四、责任原理
1、责任原理的内涵
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
五、效益原理
1、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
2、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方法的含义
二、管理方法的分类
1、法律方法
2、行政方法
3、经济方法
4、教育方法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5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管理决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掌握决策的定义;理解决策的原则与决策的依据
2、决策的类型
正确认识与区分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等术语。重点弄清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等重要术语的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决策的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类型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的类型
第二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过程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2、识别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做出决策
3、计划编制过程
重点掌握计划编制过程的8个步骤: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计划的组织实施
重点掌握目标管理方法与滚动计划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难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
3.为什么说现代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准则。
4.组织中大部分决策时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有什么区别?
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
管理学课程教案
课次
6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2、社会责任
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
难点:四种道德观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管理道德
一、管理道德的定义
二、四种道德观。
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
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
难点: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二、系统原理
1、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
2、系统思维的特点、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
3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三、人本原理
1、人本管理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管理者及其群体素质。
3、认识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和管理方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章管理概论
第一节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特征
3、管理者的性质及职能
教及学难重点点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西方的管理理论;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
理解管理原理的含义,了解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认识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系统原理
掌握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认识系统思维的特点以及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掌握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认识系统管理方法。
(2)人本原理
理解和认识人本管理的定义;了解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何区别;掌握人本管理的思想与内容。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方针;认识人本管理的战略任务。
教案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管理学
系(院、部)
经管系
教研室(实验室)
工商管理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