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盆地构造分析1
的简单剪切变形。上述两种模式是目前盆地模
拟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挤压型盆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挤压型盆地发育于板块聚敛处及其附近。
大洋岩石圈俯冲部位发育海沟和弧前盆地;碰
撞造山带翼部和克拉通盆地的边缘可形成前陆
(二)控制前陆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前陆盆地构造沉降模式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二)控制前陆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
前陆盆地以聚敛性板块活动和压性构造为
主,形成原因是:(1)由于板块俯冲或碰撞活 动引起地壳剖面加厚,从而使克拉通岩石圈挠 曲而发生沉降;(2)通过沉积物负荷作用使沉 降进一步增大。简言之,是构造负荷和沉积物 负荷引起沉降。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二)控制前陆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前陆盆地构造沉降模式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三)前陆盆地构造沉降模式
前陆盆地邻近造山带,在造山带和前陆地
台之间,它们的发育主要是由于造山带构造负
荷下引起岩石圈挠曲响应,山脉上升,盆地下
地、弧间盆地等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裂谷盆地的类型和特征 3、碰撞裂谷 在碰撞大陆内部产生张性裂谷,碰撞裂谷 历史追溯不到大洋张开,只是从大洋闭合、大 陆碰撞才开始。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三)大陆裂陷作用模式 1、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 2、裂谷作用运动学体制
裂谷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由于整个岩
石圈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并且常常是一侧
为正断层限制的断陷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裂谷盆地的类型和特征 裂谷的形成与伸展作用有关,在威尔逊旋回 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均可 以见到裂谷的形成。 1、与大陆裂开的漂移用有关的裂谷;
大陆的
大陆内裂谷的下面为陆壳,谷肩 大陆内部的 也为陆壳。但裂谷之下陆壳厚度 要比周围薄一些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裂谷盆地的类型和特征 2、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 这类盆地与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作用有关, 由于俯冲作用在火山弧后方形成弧后盆地,推 测它们开始为弧后裂谷,以后演化为边缘海盆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一)伸展盆地的基本概念
伸展盆地是在张引力作用下与地壳和岩石圈
伸展、减薄作用有关的一类裂陷盆地,由陆内
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这一盆地演化序列所构成。
裂谷是最常见的一种伸展盆地。坳陷、坳拉
槽和被动大陆边缘也属于伸展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裂谷盆地的类型和特征
2、纵向松弛盆地
3、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产生在两个走滑 断层羽列重叠部位的拉张区,
4、转换伸展盆地
其拉伸轴基本上平行主断层。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1、雁列张性盆地
近年来发现有许多与大型
走滑带有关的盆地,受伸展与 走滑运动双重机制控制,引起
2、纵向松弛盆地
3、拉分盆地
伸展的力主要来源于地幔物质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1、雁列张性盆地
雁列张性盆地以正断层为
边界,长轴与主干走滑断层斜 交,常有一定分量的旋转。我
2、纵向松弛盆地
3、拉分盆地
国山西汾河地堑系属这类盆地。
4、转换伸展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1、雁列张性盆地
纵向松弛盆地常呈尖菱形
沉。其中沉积充填物主要是由造山带被侵蚀的
碎屑组成的。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挤压型盆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走滑断层作用产生的盆地,总称
为走滑盆地。这些盆地发生在走滑
断层同构造产生的局部拉张地区,
其中以拉分盆地最为重要。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三)大陆裂陷作用模式 1、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
在主动裂谷作用中,来自地幔柱的传导加热作 用,来源于岩浆生成的热传递作用或者是来源于对流 热作用均使岩石圈变薄。如果来自于软流圈的热流很 大,大到可使大陆岩石圈迅速地减薄,这将引起均衡 隆起,隆起产生的张应力于是引起裂开作用。
通减薄的不对称楔状,平面上平行
于造山带展布,前陆盆地造山带一 侧发育向前陆区逆冲推覆的褶皱—
3、弧前盆地
4、残留洋盆
冲断层带;盆地近克拉通一侧可发
育正断层。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1、前陆盆地
2、山间盆地
位于造山带内部或多个造山带之 间。盆地形态受四周山系所限;造
2、与俯冲作用有关的裂谷;
3、与大陆碰撞作用有关的裂谷。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二)裂谷盆地的类型和特征 1、与大陆裂开的漂移作用有关的裂谷
大洋的
沿大洋中脊延伸并受正断层限制 的裂谷。谷底和谷肩均为洋壳。 裂谷的下面为洋壳,谷肩是陆壳, 它们是大陆裂谷演化为大洋裂谷 的过渡产物。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三)大陆裂陷作用模式 1、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 在被动的裂谷作用中首先是大陆岩石圈的 张应力引起它破裂,其次才是热的地幔岩贯入 岩石圈。地壳穹隆作用和火山活动仅是次要过
程。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一、岩石圈伸展作用形成的盆地 (三)大陆裂陷作用模式 2、裂谷作用运动学体制 从运动学角度,大陆裂陷作用可以概括为 两种运动学体制端元组分,即以Mckenzie模式 为代表的纯剪切变形和以Wernicke模式为代表
盆地;碰撞造山带形成末期有残留大洋盆地形
成;碰撞造山带之间可形成大型复合盆地和小
型山间盆地。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二)控制前陆盆地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前陆盆地构造沉降模式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1、前陆盆地
2、山间盆地
位于造山带侧翼与克拉通边缘。 盆地横剖面为由造山带侧翼向克拉
或豆荚形,产生在离散松弛的 断层地段。盆地长轴平行主干
2、纵向松弛盆地
3、拉分盆地
断层,并在边缘出现有雁列褶
皱。其拉张轴垂直主断层,盆 地底面往往高低不均一,常一
4、转换伸展盆地
头翘起,另一头倾下。在盆地
中主断面向上分支,呈现负花 状构造。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三、与走滑变形有关的盆地 1、雁列张性盆地
的上隆,而非走滑运动派生。 因此盆地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主
4、转换伸展盆地
要表现为伸展,而某些阶段则
表现为走滑与伸展联合作用, 甚至以走滑为主。
山带附近仍发育向盆内逆冲的褶皱
—冲断带;四周均为物源区,沉积 组合主要为冲积、河流、湖相及浅
3、弧前盆地
4、残留洋盆
海相。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1、前陆盆地
2、山间盆地
位于岛弧与海沟之间,其基底性 质取决于岛弧与海沟间地壳的性质,
可以是陆壳,也可以是洋壳或过渡
壳。弧前盆地沉积主要来自岩浆岛 弧的碎屑物,水深取决于盆地性质
3、弧前盆地
4、残留洋盆
与补偿关系。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
1、前陆盆地
2、山间盆地
当洋壳板块消减末期,陆壳板块 发生碰撞,碰撞缝合线走向上结合 的时间不一致,使部分地带残存老 洋盆,这种收缩大洋盆地叫残留洋 盆。
3、弧前盆地
4、残留洋盆
第二节 盆地特征分述 二、挤压型盆地 (一)基本类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