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氮的循环(2)——氨和铵盐No.24 班级姓名学号编审:王海星王圣妮2016/12/1 【学习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思维、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氨气的性质、检验和实验室制法。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76---P79内容,牢记基础,标注疑问,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氨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_____色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 ,_____溶于水。
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_____体积氨气。
氨_____(难、易)液化(液态的氨称为_____),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_____,因此,液氨常用作_____。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实验探究】见教材,观察并描述现象。
现象:结论:【思考】①为什么会产生喷泉?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②为什么溶液变红?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氨的喷泉实验中,若溶液充满烧瓶,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若溶液未充满烧瓶呢?(假设气体体积是在标况下测定的)【辨析】液氨与氨水的区别【练习1】在1L1mol/L 的氨水中( )A. 含有1molNH 3分子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C. 含1mol NH 3·H 2OD. 含NH 3、NH 4+、NH 3·H 2O 之和为1mol(2)与酸反应:①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氨与硝酸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③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氨与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在空气中形成 ,而与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则无此现象。
应用:根据产生白烟现象,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检验氨气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检验氯化氢气体的存在。
3、氨的还原性:氨气中氮处于氮元素的最低价态 价,故有 性。
可表现为与O 2、Cl 2、CuO 等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与O 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工业上用于生产 。
【练习】a 、工业上常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在氯气管道外检验是否漏气,当看到有白烟出现,就说明管道漏气了,氨气转化成了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
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 、如何用氨气除去大气中的高价氮的氧化物? 。
知识点二:铵盐1、组成:由 和 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2、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 溶于水。
3、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分别写出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检验铵盐的原理)4、铵盐(NH 4+)的检验请描述如何检验氯化铵中的阳离子:样品 强碱(OH -) △ 无色气体(NH 3) 试纸变润湿红色 石蕊试纸【注意】(1) 氨气做反应物时写NH 3;氨水做反应物时写NH 3·H 2O 。
(2)铵盐与碱的反应方程式中,若是稀碱溶液且不加热条件,写主要产物成分NH 3·H 2O ;若浓碱溶液且加热条件下,写主要产物NH 3。
【练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元素均呈-3价C .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OH -==NH 3↑+H 2O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知识点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方法和原理:常用加热 和 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反应原理 。
一般不用铵盐和碱在溶液中制取的原因是 。
2、装置:“固体+固体 ――→△ 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O 2的装置相同)。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 排空气法,(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 );不能用排水法原因 。
4、验满方法:①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试纸是否变 。
② 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近瓶口,看是否产生 。
5、干燥方法:盛有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的干燥管(或U 形管);不能用 等酸性干燥剂,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 干燥氨气。
6、尾气处理:一般用水或 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空气。
用水吸收氨气时,要注意防止 。
常见装置有:【思考】(1)制取NH 3时,能否用其它铵盐(如NH 4NO 3 、(NH 4)2SO 4或(NH 4)2CO 3、NH 4HCO 3等)代替NH 4Cl ,能否用NaOH 或KOH 代替熟石灰,为什么?(2)实验室还有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吗?试分析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特点等。
知识点四:氮肥1、种类: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H 4+)、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O 3-)和有机态氮肥------尿素[CO(NH 2)2] 。
铵态氮肥主要包括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 。
2、储存和使用:储存铵态氮肥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这是因为铵盐受热易分解 。
施用铵态氮肥方法埋在地下,且不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原因铵盐受热易分解,且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逸出降低肥效。
【本节小结】【课堂检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NH 3:NH 4++OH - ==NH 3+H 2O B. 氨水中加盐酸:NH 3·H 2O+H +=NH 4++H 2OC. NaOH 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NH 4++OH - = NH 3·H 2OD. Fe 2(SO 4)3溶液中滴加氨水:Fe 3++3OH - = Fe(OH)3↓2、能一次性鉴别(可加热):Na 2CO3、(NH 4)2SO4、NH 4Cl 、KNO 3四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 AgNO 3溶液B. NaOH 溶液C. Ba(OH)2溶液D. 盐酸3、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 ( )A .2NH 3+3CuO=====△3Cu +N 2+3H 2OB .4NH 3+5O 2=====Pt △4NO +6H 2OC .8NH 3+3Cl 2===N 2+6NH 4ClD .NH 3·H 2ONH +4+OH -4、实验室制氨气常用以下三种方法:(1)方法①用固体Ca(OH)2和NH 4Cl 晶体共热,化学方程式(2)方法②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原理(方程式) ;(3)方法③用加热浓氨水分解方法制取,原理(方程式) ;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填选项编号;下同),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NH 3b .NOc .NO 2N O .24 【课后拓展训练】班级 姓名 学号【基础巩固】1、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H2、O2、N2B. O2NO NO2C. H2N2NH3D. NH3HCl NO22、把一小块钠投入浓氨水中,逸出的气体为()A. 全为H2B. 全为NH3C. H2和NH3D. NH3·H2O4、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A.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Mg3N2+6H2O=3Mg(OH)2+2NH3↑,气体用浓H2SO4干燥5、下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铜在Cl2中燃烧B. 铁在Cl2中燃烧C. 钠在Cl2中燃烧D. H2在Cl2中燃烧E. 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汽相遇F.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序号)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都是阴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③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④所有铵盐和碱溶液反应都放出氨气⑤所有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⑥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拓展提高】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9、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10、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生成X,则X是()A. (NH4)2SO4B. NH4NO3C. NH4ClD. NH4HCO3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H2SO4D.NH4HCO3与稀盐酸(3)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
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6、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2)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原因是,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