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风险与防范课件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欺诈是合同的主要法律风险, 主要形式有 :
人去楼空:是三无公司在经济交往中惯用的骗 术。这些人往往以签订数额巨大的购销合同取 得对方的欢心,尔后以少量预付款骗取大宗货 物,或以少量货物骗取巨额资金,最后就"人 去楼空"逃之夭夭。
搞文字游戏,伺机混水摸鱼,蒙 到一个算一个
某食品加工厂在一家大报上登载广告,寻求产品加工 者。一批生产厂家与之签订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规 定,承揽方向定做方交付合同保证金400至8000元不 等,并要交技术培训费1000元,第一批发件300套, 由承揽方25天内加工组装成品,待验收合格后再发第 二批散件2万套。如验收不合格,则合同解除。合同 还附上验收标准以定做方认可为标准。承揽方接到散 件后,业工细作,但验收时,却无论如何也不会合格。 这样一个个被解除了合同,合同保证金、技术培训费 等白白损失。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设置陷阱。在对产品(商品) 的验收、咨询和运输环节中挖空心思设置圈套, 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等 。
在市场购销交往中,手法大多以送货要收条为 名,让对方在验收单上签字,或偷梁换柱以劣 质货换下已验收待提运的产品(商品),或突 然袭击,制造仓促、混乱局面,干扰对方正常 履行职责,并利用对方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 不强、法律知识欠缺以及异地情况不熟等弱点, 使对方上当,达到非法得利的目的。
案例:
在甲公司众多的供应商中,乙公司只是一个年供货量 不到百万的c类供应商,且和甲公司有2年以上的合作 经历,账面欠该供应商的货款一直维持在20万左右。 因本公司重点供应商的账面欠款常常在1000万以上, 主要原材料的欠款也都在100万以上,因此对与乙公 司的合同日常管理,公司相关人员并未作足够的重视。
如果当初在对乙公司合同履行进行监管,及时 处理,这件事是不会发生的。
二、合同的法律风险
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订立、履行合同 的过程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差异 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 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它往往是由于企业外部的合同法律环境发生变 化,或由于企业主体及其员工未按照法律法规 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造 成的。
在经济交往中以虚假中介骗人。譬如上述的合 同骗局中,几乎都有一个中介机构在为对方作 介绍,即使合同圈套被识破,中介合作作为一 个独立的合同也已执行完毕,追回中介费的法 律依据不足,只能白白损失了事。
案例:
某咨询公司与某合资绸厂签订了中介合同,合 同规定,由咨询公司对其订购的德国箭杆绸机 进行全考察,编制可行性报告,并介绍一家纺 织设备公司负责对绸机的技术参数鉴定,咨询 公司职责履行完毕。合同签订后,合资绸厂交 纳了15万元中介费。在履行合同中,合资绸厂 很快发现,所谓对绸机的技术参数鉴定的合同 是一个地道的骗局,要求追回中介费,则被中 介方以合同条款中“非定购方责任”为由而拒 绝,苦处难言。
合同风险 种类
标的物意外毁损或灭失风险,即指货物发生毁 损或灭失时买方是否还应支付货款的风险,但 因市场行情变化而发生的降价属于正常的商业 风险,除非显失公平或构成情势变更而免责。
合同的主体不适格、合同的整体或部分条款即 合同的内容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 禁止性规定所导致的期待利益不能实现的风险, 又称合同的法律风险,它包括合同内容约定不 明确所产生的争议对合同最终全面履行所带来 的严重影响等。
合同是企业的“命门”,企业要练就金刚不坏 之身、东方不败似的盖世武功,就必须千方百 计护住自己的“命门”,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搞好合同管理,防范和化解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行为并不局限于与合同相对人签署合同这 样一个静态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动态、连续的 过程,包括:合同样本的制定、技术性条款的 设立、合同相对人资信状况的调查、合同条款 的谈判、特别条款的约定、合同的签订、合同 内容的履行、争议事项的发生及解决等一系列 环节。企业合同管理即是围绕这一系列具体环 节而展开的风险预防和实时控制活动。
企业合同风险与防范
一、合同的重要性
• 合同就是企业下锅的“米”,再好的企 业也难为无米之炊。合同本身的质量决 定交易是否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 济效益。
合同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桥的一端 是出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另一端是购买产品 或服务的用户或顾客。对某一具体企业而言, 这种作为“卖方”和“买方”的两重身份都拥 有,并且时刻在交替重叠,即企业在出售自己 的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又在购买他人的产品或 服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市场经济就是“合 同(订单)经济”,企业驰骋市场、提高产品 或服务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也就是寻 求订单、希望得到更多订单的过程。
就是这样的一家小供应商,在2008年经济大萧条形势 下,在甲公司正遭遇市场淡季,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 向其当地的法院提交了要求甲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和违 约金的请求,其所在地法院随即冻结了本公司基本账 户。
其他供应商得知消息后,纷纷向法院申请财产 保全,要求支付货款,致使甲公司资金冻结, 财务无法周转,陷入被购买或租赁设备,购买或自建或租赁 办公用房或厂房,引进技术,融资,外包业务,销售 产品或服务,保管、储运产品等,就会涉及到买卖合 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 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 技术合同等;产品和服务实行经销或代理制的,将涉 及到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等;在资本运营、外引内联、 实施“走出去”战略等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大量的并 购重组合同、合资合作合同、涉外经济合同等 。
骗者以某单位承包人、业务员等合法身份对外 签订经济合同,待货物到手后,则以低价倾销 出去,收入自然归已,尔后改换面孔溜之大吉, 损坏合同双方的利益。
假戏真做,玩“空头支票”。履行经济合同时, 以支票付款提货,有意交付不符合要求的支票, 利用银行支票承付的时间差骗取货物。这也是 一种很长见的诈骗行为,以至现在相当多的企 业规定收到支票3天后方可发送货物,以防 “空头支票”的假戏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