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放线菌
(二)菌落特征
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如链霉菌) 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小而不 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
菌落形态
不能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如诺卡氏菌)
粘着力差,粉质,针挑起易粉碎
(三)繁殖方式及生活周期
无性孢子 繁殖方式
存在多种 孢子形成方式
凝聚孢子 横隔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厚壁孢子
1 .链霉菌属
是放线菌中最大的一个属,该属产 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现有由放线 菌产生的抗生素中,90%是由链霉 菌属产生的。 根据该菌属中不同菌的形态和培养 特征,特别是根据气生菌丝、孢子 堆和基内菌丝的颜色及孢子丝的形 态,可把链霉菌属分为14个类群。 有的链霉菌能产生一种以上的抗生 素,而不同种的链霉菌也可能产生 同种抗生素。 链霉菌有发育良好的基内菌丝、气 生菌丝和孢子丝,菌丝无隔,孢子 丝形状各异,可形成长的孢子链放 线菌的菌丝按着生部位及其功能不 同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 子丝三类。
菌丝断裂 常见于液体培养中,工业发酵生产
抗生素时都以此法大量繁殖放线菌
细菌的芽孢是休眠体,而放线菌的孢子是繁殖体
孢子丝释放孢子
链 霉 菌 的 生 活 史
繁殖菌丝 (孢子丝)
孢子在适宜 的条件下萌 发,长出1-3 个芽管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第二节 放线菌的作用
一、放线菌与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 抗肿瘤的博莱霉素、丝裂霉素,抗真菌的 制霉菌素,抗结核的卡那霉素,都是放线 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此外,放线菌也应用于维生素和两类 的生产、皮革脱毛、污水处理、石油脱蜡、 甾体转化等方面。
(二)致病性
衣氏放线菌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齿垢、齿龈、扁桃体 与咽部,属正常菌群。机体抵抗力减弱、口腔卫生不良、 拔牙或外伤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若放线菌直接由口 腔粘膜创伤侵入,感染多发生于颈面部。若通过吞咽或 吸入进入胃肠或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腹部或胸部。腹部 感染也可因为腹壁外伤或阑尾穿孔引起,并可继发盆腔 感染。外伤或昆虫叮咬可引起原发性皮肤放线菌病。放 线菌病初为局部组织水肿,逐渐发展为中心坏死脓肿, 周围组织增生,纤维化,形成许多瘘管。在脓肿的壁上 和排出的脓液中可见硫磺颗粒。很少看到游离分散的放 线菌。放线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测到多种抗体。抗体对机 体无保护作用,亦无诊断价值。机体对放线菌的免疫主 要靠细胞免疫。
高温放线菌的形态
二、病原性放线菌
病原性放线菌主要是厌氧放线菌属和需氧诺卡菌 属中的少数放线菌。厌氧放线菌属的基内菌丝有 横隔,断裂为V、Y、T型,不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 能引起人致病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为条件致病 菌。 机体菌群失调时,会使放线菌条件致病菌引起的 二重感染发病率急剧上升。在排出的脓汁中,可 查见有硫磺样颗粒,肉眼可见,将可疑颗粒压户 检,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 星形诺卡菌主要由呼吸道或创口侵人人体,引起 肺部感染,其症状类似脓肿的急性感染或伴有发 脓肿的急性肺炎,也播散全身,引起脓肿及多发 性瘘管。
一、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m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气生和孢子丝三种。
(一) 形态与结构
1、营养菌丝 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 直径0.2-0.8 mm,长度差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2、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 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 ,直径较粗(1-1.4 mm),有的产色素。 3、孢子丝
链霉菌 的形态
2. 游动放线菌属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基 内菌丝有分枝并形成各种 形状的球形孢囊。 囊内有孢子囊孢子,孢子 有鞭毛,可运动。 菌落湿润发亮,生长缓慢, 2~3周形成菌落。 该属菌至今已报道14种, 产生的抗生素有创新霉素, 萘醌类的绛红霉素等,后 者对肿瘤、细菌、真菌均 有一定作用。
诺卡菌的 形态
4 .链孢囊菌属
孢囊由气生菌丝盘卷而 成。 孢囊孢子无鞭毛,不能 运动。 在有氧环境中发育良好。 菌落与链霉的菌落相似, 能产生G(+)菌、G(-) 菌、病毒和肿瘤作用的 抗生素。
链孢囊菌的 形态
5 .小单孢菌属
基内菌丝纤细,无横隔, 不断裂,不形成气生菌丝, 只在基内菌丝上长出孢子 梗,顶端只生成一个球形 或椭圆形孢子,其表面为 棘状或疣状。 菌落突起,多皱或光滑、 常呈橙黄、红、深褐或黑 色。 该属约为40多种,可产生 50多种抗生素。
(三)防治原则 局部治疗主要为手术清创,切 除坏死组织。各种感染应用磺胺药 治疗。有时还可加用环丝氨酸。一 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第二章 放线菌
(一)概念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 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 “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
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 只不过其细胞形态为分枝状菌丝。
(一)生物学性状 在患者的病灶组织和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 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颗粒,是放线菌在 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硫磺颗粒制成压片或做 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菊花状,中心部分 交织成团的丝状物,或断裂成圆球形,革兰染 色阳性;周围部分菌丝细长、放射状排列,末 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阴性。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 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 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孢子丝的形态
(二) 孢子
二、培养特性
(一)培养条件 放线菌为异养菌 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温度为28—30℃ 对酸敏感,最适PH为中性偏碱 放线菌生长缓慢
(二)致病性与免疫
星形诺卡菌为外源性感染,多见于T细胞缺陷(如白血 病或艾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 患者。主要引起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出现类似肺 结核的症状。从肺部病灶可转移至皮下组织,引起脓疡 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腹膜炎、脑 膜炎、脑脓肿等。 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形成结节、脓肿或 慢性瘘管。从瘘管中可流出许多小颗粒,即诺卡菌的菌 落。好发于足部和腿部,又称足菌肿。
(三)防治原则
注意口腔卫生、牙病早日修补。脓肿和瘘管应 进行外科清创处理,同时应用大剂量青霉素较 长时间治疗。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TMP-SMZ)有高效,亦可用克林达霉素、红 霉素或林可霉素等治疗。
二、诺卡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基本上与衣氏放线菌相似。但在分枝末端不膨大 呈棍棒状。革兰染色阳性。部分诺卡菌抗酸染色也呈 阳性反应,但如延长脱色时间则变为阴性,据此与典 型的结核分枝杆菌相区别。 诺卡菌属与放线菌属不同,为严格需氧菌。营养要求 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于室温或37℃均可生长。但繁 殖速度较慢,一般需1周以上始见菌落。菌落可呈干燥 或蜡样,颜色有红、粉红、黄、白或紫不等。诺卡菌 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浮于液面,液体澄清。
游动放线菌的 形态
3. 诺卡菌属
诺卡菌属的放线菌主要形成 基内菌丝,菌丝纤细,一般 无气生菌丝。少数菌产生一 薄层气生菌丝,成为孢子丝。 基内菌丝和孢子丝均有横隔, 断裂后形成不同长度的杆形。 菌落表面多皱、致密、干燥 或湿润,呈黄、黄绿、橙红 等色。用接种环一触即碎。 可产生30多种抗生素,并可 用于石油脱蜡、烃类发酵及 污水处理。
小单孢菌的 形态
6 .高温放线菌属 高温放线菌属的基内菌丝和 气生菌丝发育良好,单个孢 子侧生在基内菌丝和气生上。 孢子是内生的,其结构和性 质与细菌芽孢类似,孢子外 面有多层外壁,内含吡啶二 羧酸,能抵抗高温、化学药 物和环境中的其他不利因素。 该属菌产生高温红霉素,对 G(+) 菌和G(-) 菌均有 作用。此外,该属菌常存在 于自然界高温场所,如肥堆、 牧草中,故可引起农民呼吸 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