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项目实施控制
6.2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要素
6.2.1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任务 工程项目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工程项目的三大目 标控制。这三项目标是工程项目的约束条件,也是工程项目实施努力的方向,它们包括了工程实施控制 最主要的工作。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还必须实施一些其他的控制工作。 1.合同控制 2.风险管理 3.项目变更管理及项目的形象管理
6.4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是工程项目控制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同于进度、成本与质量的控制,但它对工程项 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带来的影响很大。 6.4.1 基本概念 工程变更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业主或承包商的原因引起的任务范围、工程标准等方面的变动。 这种变动对合同中已确定的项目费用和进度会产生影响和变化。 6.4.2 变更造成的影响 变更一般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实施造成影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工程目标和工程实施的各种文件的修改和变更,如设计图纸、规范、各种计划、合同、施工方 案、供应方案等。 ⑵项目组织责任的变化和组织争执。 ⑶已完工程的返工,现场工程施工的停滞,施工秩序打乱,已购材料的损失。 6.4.3 变更的处理 ⑴变更决定要尽可能快。 ⑵变更指令作出后,应迅速、全面、系统地落实变更指令。 ①全面修改相关的各种文件。 ②尽快对相关承包商落实变更指令。 6.4.4 变更的控制 变更的控制主要通过设置一整套程序来实现。 1)工程变更的申请 2) 变更的审查与确认 3)变更通知
⑶实施过程趋向的预测。 这种预测工作包括: ①偏差对项目的结果状况有什么影响,即按目前状况继续实施工程,其成本、质量的最终状况。 ②如果采取措施,以及采取不同的措施,工程项目将会有什么结果。 ③事先预测和评价潜在的危险和将来可能发生的干扰,以准备采取预防性行动,否则会加大调整 的难度。 5.采取纠偏措施 如果轻度偏离,可适当改变资源的投入量,如果与目标偏离较大,则需要改变局部计划,如果确认 原定计划目标不能实现,那就要修改目标,并制定新的计划,使工程在新的计划状态下组织实施。
6.2.2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对象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的对象是项目控制活动的载体。只有对具体的控制对象进行微观控制,并系统集 成起来,才能实施对工程项目的全面控制。 ⑴工程项目结构分解各层次的单元,直到工作包及其各个工程活动,它们是控制的最主要对象。 ⑵项目的各个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材料、现场、费用等。 ⑶项目管理任务的各个方面,如成本、质量、工期、合同等。 ⑷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的秩序、安全、稳定性等。 ⑸为了便于有效地控制和检查,应设置一些控制点。控制点通常是关键点,能最佳地反映目标, 如:①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②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活动或措施。 ③标的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合同。 ④主要工程设备、主体工程。 6.2.3控制期的设定 6.2.3控制期的设定 控制期就是对工程项目控制PDCA循环时间周期。工程项目按生命期划分成几个大的阶段,为了使控 制更有效,还必须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许多较小的控制期。最小控制期的设定与总工期有关,通常一年以 上的项目,控制期以月计;对工期较短的项目控制期可以周或双周计。控制期太短,控制工作量及成本 会大幅增加,控制期太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早采取措施。
6.1.2 工程项目控制 1.工程项目控制特征 ⑴项目管理主要采用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缩写 MBO)。 ⑵现代大中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它们投资大、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层出不穷。 ⑶工程项目参加单位多,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将它们在组织上、时间上、空间上以及协调上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 ⑷许多工程项目(如道路工程、大型桥梁、水利工程、地铁、管道工程等),它们的参加单位因工地 条件而分散;另外有一些企业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的项目越来越多,给项目的控制带来了 新的挑战。 ⑸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干扰因素太多,容易造成实施过程偏离项目的目标,偏离计划。如果不进行 控制,会造成偏离的进一步增大,以至最终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 2.工程项目的干扰因素 1)人为的干扰因素 人为的干扰因素包括:决策失误、计划不周、指挥不当、控制协调不力、责任不清、行为有误等。由 于人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所以,人为的干扰是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干扰。 2)材料的干扰因素 材料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供应不及时,大量材料运到现场后发现供应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不合 乎要求,价格不合理,材料实验中出现问题,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一定工程量后发现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不 合格,材料使用不当等。构件等预制品也可能发生类似的问题。 3)机械设备干扰因素 机械设备干扰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选型决策不当,供应不及时,维修保养不充分导致操作中经常出现 机械故障,机械使用效率低,更新不及时,取费不合理等。周转材料和工具产生的干扰与机械设备类似。
受控系统 改 变 入
* 行
投
项目计划及 行为系统
计划 纠正 措施 控制者
*
检查监督 计划执行 标准贯彻
收集实
计划目标 正
实
控制
控制系统
6.1 控制
3.控制的基本环节 控制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经过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偏等基本步骤。这几项工 作,就是控制过程的基本环节。 1)投入───按计划投入 2)转换───做好转换过程的控制工作 转换,主要是指资源与信息的投入到产品的输出过程,在转换过程中,计划的运行往往会受到来自 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受控系统、控制系统)许多因素的干扰,造成实际工程偏离计划轨道。 3)反馈───控制的基础工作 由于干扰因素的变化对预定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造成的实际偏差以及造成影响的 具体原因等重要信息必须捕捉并反馈给决策者,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4)对比───以确定是否偏离 控制的核心就是找出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工作得以在计划的轨道与目标上继续进行。 5)纠正───取得控制的效果 如果轻度偏离,可适当改变资源的投入量,如果与目标偏离较大,则需要改变局部计划,如果确认 原定计划目标不能实现,那就要修改目标,并制定新的计划。 4.控制的基本理论 建立在控制论思想基础上的控制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控制是一定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动。要实现最优化控制,必须首先满足两个条 件:①要有一个合格的控制主体;②要有明确的系统目标。 ⑵控制是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和标准进行的,控制活动就是要检查实际发生的情况与标准或计划是否存 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是否应采取控制措施及采取何种措施以纠正偏差。 ⑶检查的方法是检查、分析、监督、引导和纠正。 ⑷控制是针对被控系统而言的,既要针对被控系统进行全过程控制,又要对其所有要素进行全面控 制。全过程控制有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要素控制包括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组 织、时间、信誉等要素进行控制。 ⑸控制是动态的。 ⑹提倡主动控制,即在偏离发生之前预先分析偏离的可能性,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偏离。 ⑺控制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组织、程序、手段、措施、目标和信息6个分系统,其中信息分系统贯穿 于实施全过程。
4)工艺及技术方案干扰因素 工艺及技术方案干扰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方案设计不周,没有进行多方案比较,施工技术方案 交底不力,导致其贯彻与实施不当,工艺方法选用及使用不当导致操作中出现问题,执行各种规范、技 术标准、工艺规程不力,检查不及时,管理点没有设计好、执行好。 5)资金方面的干扰因素 资金方面的干扰因素一般是资金不到位,其中又包括资金供应与支付不及时及数量不足,也有在结 算、索赔中发生矛盾影响实施的积极性。 6)环境干扰因素 环境干扰因素极为复杂,对工程项目干扰影响最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技术环境 ⑵工程管理环境 ⑶劳动环境 ⑷社会环境 3.工程项目控制的矛盾性 工程项目控制并非在项目实施阶段才开始,它在项目构思、目标设计阶段已开始,控制措施越早作出, 对工程、对成本(投资)影响越大越有效。但在项目早期对项目的功能、技术标准要求、实施方法等各方 面的目标尚未明确,或没有足够的说明,使实施控制的依据不足,项目前期的控制工作比较困难,所以应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项目的前期控制,如在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范围定义、可行性研究、设计和计划 中的阶段决策及各种审批工作。 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技术设计、计划、各同等已经全面定义,控制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实施阶段 资源、成本投入量大,所以,这个阶段的控制工作容易引起重视,而且易于开展。但这时控制的影响效果 比前期控制要小得多。 项目前期与实施阶段的控制效果不同,控制方法与手段也有较大差别,但两个阶段的控制对项目目标 的实施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都必须得到重视,不可偏废。
第六章
6.1 概述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
6.1.1 基本概念 1.控制 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首先开始于制定计划,继而进行组织结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实施有效的 领导,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即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所谓控制,是指在实现行为对象目标的过程中,行为主体按预定的计划实施各项工作。由于在 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干扰因素,行为主体应通过检查,收集实施状态的信息,并将它与原计划 (标准)作比较,若发现偏差,则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偏差,从而保证计划正常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的全部活动。这里控制表现为以实现事先预定目标为目的,所以又称为目标控制。 工程项目实施控制的行为对象是工程项目的技术系统,控制主体包括工程项目组织者以及各参 加者(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承包商),控制对象的目标包括工程项目总目标体系、各参加单 位的合同目标。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问题的要素包括:工程项目、控制目标、控制主体、实施计划、实施信息、 偏差数据、纠偏措施、纠偏行为,这些都应是非常具体甚至是需要量化的要素。 2.控制过程 控制者进行控制的过程是,在预先制定的目标基础上,事先制订实施计划,实施开始后,将计 划所要求的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方法等资源和信息输入受控系统,在输入资源转化为产品 的过程中,对受控系统进行检查、监督,并收集相关信息(工作量完成情况、成本、消耗资源情况 等),将其与计划或标准相比较,评价计划实际完成情况。如发现偏差,则应采取纠正措施,或通 过信息反馈修正计划,开始新一轮控制循环。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