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9年04月15日
摘要
作为互联网和金融深度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同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由于法规缺位、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和风险。

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运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亟需消除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传统金融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Internet and financial depth,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s flawe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ing at high speed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due to absence of regulations, poor supervision and risk.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 This article us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qualita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needs to eliminate the ris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ial,risk,the traditional finance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II)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
(一)电子银行模式 (2)
(二)在线理财模式 (3)
(三)第三方支付模式 (3)
(四)网络借贷模式 (4)
1.P2P小额信贷 (4)
2.众筹融资 (5)
3.阿里小贷 (6)
(五)虚拟货币模式 (6)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7)
(一)机构面临的风险 (7)
1.挤兑风险 (7)
2.互联网技术管理风险 (7)
3.制度风险 (8)
4.信用风险 (8)
5.犯罪风险 (8)
(二)用户面临的风险 (8)
1.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9)
2.信息安全风险 (9)
3.权益维护风险 (9)
三、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9)
(一)政府层面 (10)
(二)互联网金融机构层面 (10)
1.挤兑风险防范 (11)
2.互联网技术管理风险防范 (11)
3.制度风险防范 (11)
4.信用风险防范 (11)
5.犯罪风险防范 (12)
(三)用户层面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

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我国互联网金融自1997年诞生以来,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几乎每年都有标志性大事件(见图1),例如2004年支付宝问世、2011年阿里小贷成立,但一直没有打入到草根阶层中。

直到2013年,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们的出现,草根们零散的资金、碎片化的需求都有了着落。

2013年可谓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不仅产品层出不穷,在消费群体的普及中也深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附属产品余额宝上线。

上线的第二天,余额宝就为其合作对象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带来了13万客户和5000万元的申购数目,被认为是基金募集前所未有的奇迹,给普通老百姓的字典里加入了互联网金融这个字眼。

2013年11月6日,由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以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联手建立的合资公司,即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三马”合作试水互联网金融,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关注。

互联网金融在增加百姓的投资渠道、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尚不成熟,法律以及监管滞后,各种风险层出不穷。

所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图1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
资料来源:刘威.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美好时代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科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成型并发展起来。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从1997年诞生至今,经过了十几年经验教训的积累,主要催生出了电子银行模式、在线理财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借贷模式和虚拟货币模式。

模式的发展和优劣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一)电子银行模式
电子银行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手机、计算机和网络向广大客户提供的服务,可分为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分别基于语音、短信、计算机为客户提供服务。

我国的网上银行以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开通网上银行服务为起点开始发展,电话银行业务和手机银行业务在近几年先后兴起并火爆起来。

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认知方面,网上银行占比90.0%排名第二,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用户使用模式方面,网上银行占比86.7%,成为仅次于第三方支付的用户普遍使用的模式。

表1显示,无论是企业网银用户比例,还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2011-2013年间都是呈逐年招商银行一卡通上线,是第一家经营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 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开通 阿里小贷前身诚信通推行 1997 2000 2002 2004 2005 2006 2007 2010 2011 2012 2013 宜信成立,涉及P2P 业务 东方财富等四家公司获得互联网基金销售牌照 余额宝上线;众安保险公司成立;各类宝宝相继面世 券商网上交易平台得到证监会允许,各大保险公司可网上交易
线下支付公司拉卡拉成立 阿里 小贷 成立 众筹 模式 出现 支付宝开始为淘宝用户服务;东方财富网上线 第一家线上P2P 网站拍拍贷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