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野外考察方案设计

地理野外考察方案设计

宜春××中学高二××班明月山森林公园地理野外考察方案设计人:胡琦悦学号: 2111301007假设我是我的家乡---江西省宜春市,××中学的一名高中地理老师。

一、考察方案的提出1.目的新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2.意义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学科,但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很有限,他们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认知大部分只是来源于课本的文字记录、图片展示和教师的描述,并且还不一定能准确了解和理解书本及教师提供的知识,这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具有很大局限性。

为了让学生能对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相对完整的认识,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同时适当休整学生疲于课堂书本枯燥学习的心灵,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经历一次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辅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1)认识家乡的秀美风光和地理环境;(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考察课题的选择1.依据主要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学生所学课程、地方性野外考察资源特点。

2.明月山森林公园简要介绍主峰海拔1736米的明月山地处全国第一批生态城市之一的江西省西北部城市---宜春市境内,距城西南31 km,属国家4A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景区,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作为宜春市的生态屏障,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地形为山地峡谷森林三者相间的明月山的自然景观主要由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的森林景观、花岗岩为主体的地貌景观、瀑布为主的水体景观和温泉资源等构成。

三、考察线路的选择1.线路六龟拜月云谷飞瀑海狮盼月骆驼峰星月洞乌云崖月亮湖温汤镇2.设计原因之所以选择这一路线,是因为其包含及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有奇峰怪石、溶洞等地质地貌景观,有高山、悬崖峭壁等山地景观,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景观,有瀑布、溪流等水体景观,有各类动植物景观,还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现象等。

总体说来,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条较为理想、切实可行、寓教于玩、难以替代的地理野外活动考察路线。

四、考察活动的组织1.关于活动对象参与此次考察的对象主要为高二下学期学生。

(我认为此时学生已经差不多学习完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相关课程内容,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现象观察和地理成因分析的方法)2.关于考察的组织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学校以高二年纪为单位,学生自愿参与,由学校组织管理,地理教师指导;第二种方式是由旅行社以夏令营的名义组织,由旅行社组织管理,地理教师指导;第三种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旅行社夏令营的名义组织,该班学生自愿参与,由旅行社组织管理,地理教师指导。

这里设计的是第三种组织方式,即我带队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和旅行社合作,以夏令营的名义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3.关于考察的规模为了保证地理野外考察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较为理想的考察规模是每次考察20人(学生)以内;若学生人数过多,规模应控制在40人以内;若超过40人,则分批组织。

这里,我设计我所教班级人数为60人,我将会分批组织我所教班级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考察;而每个班级又将依照具体人数在考察前分组(每组10-20人),每组设组长、副组长等职位内部管理。

4.关于考察的时间考察时间初步定于高二年纪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半个月内,择晴朗天气出行,时间为一天。

5.关于教师角色我作为一名专业地理教师,会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收集、考察点的实地确定、每个考察点的观察内容等;并且,我会尽可能邀请同行老师参加,这样几名老师可分别从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几方面分别准备知识讲解,既可以减小教师的工作强度,又能知识准备更详细,也便于学生安全的管理。

6.注意事项考察过程中,教师和旅行社导游都应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以保证学生的统一活动。

活动由旅行社组织,风险由旅行社承担,可以有效将由于意外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五、考察携带物品1.教师准备和自己收集的综合资料、相关教材、学生携带记录本和笔、水壶;2.照相机、温度计、放大镜、地质罗盘仪、地质锤、小刀、瓷板、卷尺。

六、考察目标1.通过这次野外地理实习,使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地理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放大镜、温度计、地质锤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收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资料的综合分析与整理。

3.气候与植被:(1)掌握考察区的气候类型,并了解海拔变化对气象指标的影响,使用温度计感受山地和平原气温的区别,并分析原因;(2)观察考察区的植被状况和植被类型,学会认识阔叶树、蕨类植物等,观察由于海拔的垂直变化引起的植被垂直变化,并分析原因;(3)观察植被状况与溪流水量大小的关系,初步认识植被涵蓄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4)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4.地质地貌:(1)使学生初步掌握考察区的主要地貌类型(花岗岩)、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2)了解考察区的地貌(奇峰怪石、陡崖绝壁、瀑布溪流)的形成机理;(3)采集岩石标本。

5.外动力的地质作用:(1)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2)认识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

6.分析考察地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具体考察内容(设计原因、指导重点、实施建议)1. 考察前期准备设计原因:因为学生虽然可能有去过考察区---明月山景区,但是一直停留在游山玩水的层面,并没有带着研究和学习的心态,所以考察前准备先让学生收集考察区相关资料,并召开一个考察前的“识山、知山”的师生研讨会,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相互交流考察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对考察区有基本了解,每个小组都要提出疑惑的问题,这样在实际考察过程中便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也浸润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理念。

指导重点:(1)了解考察区的经纬度(27°36′30.48″N,114°15′13.30″E)、海拔(入口处200m—主峰太平山1736m);(2)明确考察区所属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温在12℃—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mm—2000mm,降雨量丰富);(3)明确考察区的基本地形状况(a.山地、峡谷、森林相间;b.海拔500m 以下是进山入口的浅山部分,形成侵蚀堆积区的缓坡,沟壑开阔;c.海拔500m—1300m山体较陡,沟壑紧缩);(4)了解考察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将随海拔高度改变出现过渡变化现象(a.海拔200m—500m处分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多层森林植被景观—由上至下依次是乔木、灌木、蕨类植物;海拔900m处分布着景区特有的全缘红花油茶,以草本蕨类植物为主;海拔1300m 处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落叶混交林过渡);(5)了解考察区山体地貌由花岗岩组成,正是由于这一特有的地貌特征,造就了景区多姿态各异的瀑布和水体、动植物资源和含硒量高的温泉;(6)介绍基本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施建议:建议学生搜集资料图片交流;教师则可以利用Goole Earth软件对明月山森林公园进行清晰定位和演示,如经纬度、海拔变化、三维地形图、考察路线的制定。

(如图)2. 考察阶段【六龟拜月】设计原因:第一个考察点,海拔约450m左右,是明月山下最大的一组形状如龟的石头,可辨识出六只龟。

由于它独特的造型,肯定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之前并不能想象流水切割的力量有多巨大,因此教师可以趁机讲解外力作用的鬼斧神工。

指导重点:由于明月山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沛,流水沿着山体节理裂隙下流,便会对花岗岩山体侵蚀切割。

又由于花岗岩坚硬,化学风化弱,如果遇到强降水,这些已经被日积月累侵蚀分割的岩石就会发生崩塌,之后堆积在山的中下部和沟壑之中,进而形成独特的水体景观。

实施建议:先留时间给学生们自由拍照;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每组派代表(1-2名,不同景点不同代表)拿放大镜近距离观察该岩石的节理,教师使用地质罗盘仪向同学演示测定该岩层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并一边讲解岩层产状要素的含义,学生可笔记本记录。

由于是中学生,因此对于岩层产状要素的讲解不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只要求了解即可。

【云谷飞瀑】设计原因:云谷飞瀑是宜春八景之一,是景区五瀑布的第一瀑布,水源来自主峰太平山,瀑布经过三层叠落,落差为119.157m,宽3-7m。

由于考察时间为夏季,因此学生们可领略到瀑布雄伟的气势,自山顶喷涌而下,落入潭底,水声如雷,水雾四溅。

指导重点:①云谷飞瀑形成于巨大而高耸的花岗岩悬崖上,其上有沟状侵蚀,岩体分三次略向外凸,形成三叠褶皱,因此瀑布三层叠落;②瀑布水源来自主峰太平山,由于一年四季降水丰沛,瀑布终年不会断流;但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节多雨,秋冬季节少雨,在丰水季和枯水季将影响瀑布水景的变化。

实施建议:师生拍照留念的同时,教师可趁机向学生发问:①瀑布形成的地质地形条件;②若是换在秋冬季节考察,是否瀑布依旧如此浩荡?由此可让学生掌握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

【海狮盼月】设计原因:海狮盼月是景区内形态多样、举目成趣的嶙峋怪石中的一块,石名的由来也是拥有一段神话传说,而此石的形成是景区花岗岩另一特有的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的石蛋。

指导重点:明月山花岗岩是深层的岩浆岩,当地下深处炽热的花岗岩上升冷凝收缩时,会产生多方向的节理,这些节理裂隙在地壳运动作用下部分会发育成断裂构造。

而被许多横纵节理分割的岩块,其棱角部分最容易风化剥落,天长日久,块体就变成了不太规则的球体,形成球状风化的石蛋。

实施建议:先留时间给学生们自由拍照;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每组派代表(1-2名,不同景点不同代表)拿放大镜近距离观察该岩石的节理;教师引导学生将此石同之前的龟石形成的不同外力作用进行对比性的讲解分析;并让学生用小刀划割岩层表面,和指甲比较硬度。

【骆驼峰】设计原因:顾名思义是一座长得像骆驼的山峰,可向学生讲解景区内孤峰、峰丛、峰林的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