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大量输血后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同静脉输液 出血倾向 1.密观出血现象 2.每输库血3~5个单位,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 3.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密观患者反应 2.输入血液1000ml以上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 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 3.两名护士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查对患者 及其床头牌、手腕带,再次核对输血申请 单、试管标签,并询问病人既往有无输血 史。 • 4.采集血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禁止直接 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避 免血液稀释、药物影响引起血型鉴定和配 血错误。 • 5.采集结束后,双人应再次核对病人、输 血申请单、试管标签信息,确认无误后, 派专人将取血标本及时送血库。
三查八对
一查血 液质量
三 查
二查 血液 有效 期
一对床号
三查输血 装置是否 完好
二对姓名 三对住院号
八 对
六对 交叉配血结 果
四对血 袋号 五对血型
•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 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 领取,现输现拿 ( 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 )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 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 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因故需要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
先抽取的5ml血弃去,再取血标本;
7.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作标记说
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8.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再送
检;
8
取血
• 取血者与血库人员共同查对患者的科别、 床号、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包括 Rh性质)、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及 血液质量。
3.其他: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的疾 病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一、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起始寒战,其后发热,T高达38临床表现 41℃;伴头痛、恶心、呕吐等
处理
视症状轻重而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 输血.寒战其予保暖,予抗组胺药物; 高热时予物理降温. 1.输注前半小时可予异丙嗪肌注. 2.输血开始15分钟减慢速度. 3.阻绝致热原进入体内.
预防
• 二、过敏反应:也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
皮肤瘙痒或荨麻 皮肤瘙痒或荨麻 疹为常见表现。
疹为常见表现。
处理
轻者予抗组胺药治疗;重者应立 即中断输注,对喉头水肿和过敏 性休克早期做相应抢救.
临床表现 过敏体质者输前半小时予抗组胺药,
预防
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采血前4小时 供血者应禁食。
• 三、溶血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死亡率高.
14
• 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血小板收
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
袋血小板应在 20分钟内输注完毕。其次为新鲜血,最后是 库存时间长的血。
• 输注血小板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 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 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 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严禁将药物加到血液中
• 除了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 原因是: • 药物加入血液,不仅可改变血液中的 pH ,离子浓 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 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失效; • 某些药物(如地塞米松)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溶 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及时发现;
全血
血液制品
血浆 成分血 红细胞 白细胞浓缩悬液 血小板浓缩悬液 其他血液制品
血浆
普通血浆
冰冻血浆
干燥血浆
血浆蛋白成分
分新鲜 血浆和 保存血浆
- 20℃~
-30℃低 温下保存
保存时 间为5年
白蛋白 球蛋白 凝血因 子等
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冰冻红细胞
采血注意事项
• 1.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标签及病人电 子信息。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病案号、登记号、血型、输 血品种,并查看输血协议。一位护士最好 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因为 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 2.核血试管为蓝色抗凝试管,核血小板悬 液需再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普通干试管) 。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使用 一个血液标本。普通核血者,血标本应在1 小时之内送血库。
13
•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 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 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 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换输血器。
18
• 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也慢,
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
; • 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 会。
19
输血时要注意观察: • 新出现的症状及其与原发病的关系,注意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并记录尿 液的量、色及性质,以及伴随症状,观察 皮肤的温度、湿度、颜色,有无瘙痒、荨 麻疹,有无眼、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密切观察患者出和贫血纠正的情况。有异 常发现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及时采取 相应的处理措施。
15
• 输血时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减慢或停止输血,以静 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并立即通知值班 医生及时治疗和抢救。
合理控制速度
• 开始输血时速度要慢,一般不超过15滴/分 ,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可根据病 情需要、年龄及血液成份调节滴速 • 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 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输 注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 危险。
临床表现
1.轻型:发热、茶色尿或轻度黄疸.2.重 型:心悸、胸痛、腰背疼痛、呼吸困难、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尿,少尿、 无尿、肾衰竭.甚至并发DIC.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2.及时积极抢救,抗 休克,维持有效循环,保护肾脏及防 治或纠正DIC的发生.
预防
1.严格执行配血操作规程,严格核对 2.慎输或不输冷凝集血3.抗红细胞抗体 效价低,配血时出现 弱凝者要重视.
输注情况: • 血液输注是否通畅,尤其输注红细胞制剂 是输注速度易减慢,可轻轻摇匀;另外, 输血管道的扭曲、受压,针头的分离、移 位或阻塞都会影响输注速度,需及时排除 故障。此外,还要注意注射局部有否肿胀 、疼痛、血液外渗等。
输血的不良反应
1.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2.大量输血后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 血倾向、枸橼酸钠中度反应、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授课人 谢南
静脉输血的目的及适应症
目的
补充血容量
纠正贫血 补充血浆蛋白 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 排除有害物质
适应症
出血
贫血,低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CO中毒、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 溶血性输血反应,重症新生儿溶血
血液制品种类
新鲜血 库血 自体血
• 有下列情形的者不得接收
• • • • • •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从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 界面上出现溶血 • 7.红细胞层紫红色 • 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输血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