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以某某集团为例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以某某集团为例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以某某集团为例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也是整个世界根据时代的情况不同,各个行业的特性不同,而一直通过多方面、多维度的进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不断革新的,加上近几年的新闻不断爆料财务舞弊案件,也使得审计风险越来越被大家广泛关注。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本文对“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这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以某某集团为例,分析审计难度较大的生物资产,先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和某某集团近五年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度剖析,再根据生物资产的审计特点,深入探讨某某集团的生物资产审计方面的自身状况,以及该企业所存在的审计特性和审计风险,最后整理出适合该企业的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希望本文可以为生物资产行业对如何应对审计风险这一问题起到具体理论分析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审计风险;生物资产;某某集团一、绪论(一)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论文研究的背景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

近些年来,面对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各种变革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国内外经济也继而随之发展迅速,导致市场经济情况变幻莫测,企业审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存在,频繁出现财务舞弊案,企业审计失败破产和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停业解散,所以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已日益引起审计界的重视。

2.论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并且以审计难度较大的生物资产企业为例,从为何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这个问题出发,结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应对审计风险的实践案例,研究分析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监督有效,引起人们加大对审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的关注,从而减少企业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和重大错报的情况。

3.论文研究的意义因为经济浪不断地潮卷席而来,审计所需要承担的一系列责任增多,提高了审计难度,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生物资产的审计就是各种行业中,审计难度较大的,所以如何应对生物资产的审计风险,也是审计界在各个行业的审计风险中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

所以,此次的研究结果,对于生物资产行业如何应对审计风险有着理论指导的意义。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方法和途径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一方面的研究,并从中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况的分析方法。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者对比法,是用实际数与基数的比较来表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从而了解经济活动的成果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规范研究法规范研究法是研究会计理论的基本方法。

它根据一定的价值观或经济理论来判断经济行为体的结果和产生经济行为体的制度或政策,并回答经济行为体应该做什么样的分析方法。

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又称案例研究法或个案研究法。

是指通过对单个对象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三)文献综述本文是在通读了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浅议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某某生物资产审计问题研究和生物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相关文献之后,结合近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某某的扇贝“又跑了”,指出在财务统计情况复杂的企业里,找出审计风险应对策略,是企业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而关于审计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国内外也有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都值得借鉴研究。

高金铭(2019)则表示在新常态下审计风险随着未来经济形势变化,关于审计风险成因会更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调整审计风险对策;肖蝶(2019)等认为审计存在风险主要源于:审计程序不当、未勤勉尽责、审计证据与审计底稿不当以及未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李尚津(2019)以具体企业为例,解释针对不同审计失败角度,应使用的防治对策;毛艳玲(2016)则重点分析审计舞弊过程,并针对某企业的舞弊过程,提出适应该企业的审计风险管理办法:坚持职业原则,提升职业胜任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奥里亚·娜塔莎娅(2019)研究分析了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后,认为确保内部良好的公司治理,将内部部门之间的所有风险管理功能集成在一起,更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章琳(2015)对生物资产的内部控制提出建议:建立内部人举报制度、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考虑和完善风险监控披露机制;孙清娟(2019)提出了生物资产审计难点在于存货受自然环境和统计方式影响导致价值不确定、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性要求较高和存货监盘难度大;李晨(2016)在某某生物资产审计难点问题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提高注册会计师对生物资产审计的风险意识和完善规范生物资产审计程序及方法;李婧等(2018)主张从根本上缓解审计压力,优化对生物资产企业的扶持结构,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需要降低审计风险,就要抓住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矛盾,集成,再具体分析次要因素,针对不同审计风险情况,结合审计过程和各种审计角度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而对于特殊存货的企业审计,如生物资产,要有专门的审计风险应对策略,这样可以较大程度降低特殊存货企业的审计风险。

二、生物资产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概述(一)审计风险概念解析1.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得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通俗来讲,就是指被审计对象的各项财务数据和分析中存在有数字误差或数据造假的问题,但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却提出失实审计报告的可能性。

而分析审计风险的大小是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

审计风险模型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固有风险(即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即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认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客体风险。

此风险水平直接受影响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各项账户、交易类别处理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并且间接受到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影响,但是却审计人员无法通过控制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即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及其外部经营环境有关,与审计人员无关。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未能及时发现、防止或改正其会计报表上账户或交易类别已发生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等不实事项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但与固有风险相同的是,控制风险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

而与控制风险水平有关的是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也就是说,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相关。

(3)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执行预定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时,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也是独立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但却与固有风险呈反向关系。

它实际风险水平与审计人员工作有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因此,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并且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特征因为审计组织多样,不单一,其组织性质也会有差别,体现风险的形式和责任承担的方式也会随之有所差异,尽管如此,审计风险依然还是普遍存在四个主要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受审计人员的主观臆断而消失的。

如现代审计多数使用的抽样审计方法,根据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但样本情况与总体情况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会导致数据判断产生误差;即便是运用详细审计方法,也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审计结论存在与实际审计事项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可能。

因此说明,任何的审计活动中总是会存在审计风险。

(2)全程性审计风险具有全程性,它是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并且贯穿始终的。

像在审计程序中的计划、实施和报告这三个阶段,都有存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审计计划和方案的制定不周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不足以胜任审计工作、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不够充分完整和编制的审计报告数据有错等各个工作环节的问题,都会是形成审计风险组成因素。

(3)潜在性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

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得出的审计结论,偏离了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但并未造成任何的不良后果,也没有发生追究审计责任的诉讼,这时的审计风险只在潜在阶段。

可是,这不能表明审计风险不存在,因为事后一旦出现影响,引起追究审计责任的行为,潜在风险就会立即转变成实际风险。

(4)可控性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人为因素或管理制度因素控制的。

如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采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作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

而控制审计风险就需要充分认识、分析它的形成因素,并且针对各个审计环节的不同情况,使用相应的应对策略去控制和预防,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要注意的是,审计风险可以控制,但却不可以完全的消除其存在。

(二)生物资产概念解析1.生物资产的含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的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中的概念,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产品相关的,符合会计资产确定条件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其中处于收货时点的农产品也属于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条件。

生物资产还可以根据它的用途,进一步分为三大类:公益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所持有的将来会有经济收入或可以收获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而本文深度剖析的企业需要审计的生物资产海鲜水产品就是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2.生物资产的特征(1)生长周期性众所周知,生物资产的生长周期普遍较长,因此企业运营成本会增加,资金的流动性也会随之减弱,同时还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物资产减缓生长或者在生长期死亡,从而难以确认生物资产的收获时点,或预期统计可收获的生物资产数量少于到季节气候可收获的实际生物资产总量。

(2)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同的生物资产,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这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大大的提高了自身所需专业知识的水平要求。

同时,在每种不同的生物资产繁殖方式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各有不同,这增加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析的因素。

(3)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于生物资产来说,未来经济的流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前期购进育苗投入的初始成本高,育苗成长期中,面临着市场供求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从而影响产量、质量、存活率和公允价值。

如近年来,生物资产遭遇自然灾害,或者因为疾病传播,导致生物资产大面积死亡,导致企业要承担上亿元的存货核销的经济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