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溶液的特征和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
解其他常见的溶剂,并知道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是有差异;能区别溶液、悬
浊液、乳浊液;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等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情感目标: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自
身参与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
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以及合作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重难点分析:
重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及其区分;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难点:溶液概念的理解;准确区别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高锰酸钾晶体,固体碘、烧杯,水,酒精和玻璃棒。

学生学习材料准备:食盐、粉笔灰、水、色拉油、油、试管、滴管、药匙、玻璃棒、抹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7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知道了,在相同条件下,
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的能力也不同。

今天,我们接着
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演示书上活动高锰酸钾和固体碘的溶解实验。


在表面皿上分别展示高锰酸钾、固体碘,让学生仔细观察。

同时,出示投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才能使固体碘更快的溶解,有哪些方法?
2、在实验中:高锰酸钾、固体碘、水和酒精四种物质中,什么物质被溶解?我们把它称为什么?什么物质能够溶解其它物质,我们把它叫什么?
(通过投影把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列出。


1.溶质:高锰酸钾、固体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
问:我们把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物质叫什么呢?
答:溶液。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高锰酸钾溶液、碘酒溶液、食盐水、糖水)。

结论: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4、各种饮料,比如:可口可乐,它里面溶剂是什么?溶质有哪些?
通过对上面的4个思考,我们能了解到: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有多种;③溶液颜色不一定是无色的;④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教师拿出一瓶农夫果园,问:它属于溶液吗?为什么喝前要摇一摇?
答:不是。

有固体颗粒沉在液体里。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记录现象。

(注意:)1、如何振荡试管?
2、如何用滴管滴加液体?
3、加的液体的量要适量。

表格1:(附实验单上,同时投影。


通过对上面的表格内容分析,和学生讨论得出以下概念:
现象: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推出: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生活事例: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还有泥水,血液,长江三角洲。

现象: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推出: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生活事例:牛奶,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还有吃火锅时锅上面漂浮一层油、肥皂水等。

悬浊液、乳浊液里含有多种物质,我们把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问:
1.溶液是不是混合物?
2.生活中遇到的混合物还有哪些?(空气、自来水、饮料等)
3.比较3号和4号试管,这两只管能说明什么?
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不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