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葛剑雄《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篇一:湖北省广水市文华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华高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

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

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

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

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

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

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

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

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

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

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

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

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

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

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

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

偃数见,上疏言事。

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

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

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

人或说偃.曰:“太横矣。

”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①②客弃我,我厄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

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

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

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

诸侯五,卿大夫三。

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贫,假贷无所得假:借。

. B.赂遗累千金遗:赠送. C.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数:计算数量. D.乃遂族主父偃族:灭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对自己“倒行暴施”的解释是自己一直不得志,且受尽冷落,困顿太久。

他认为“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所以大量接受大臣的贿赂。

D.主父偃在自己显贵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

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译文:(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青玉案· 送山谷弟贬宜州黄大临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垂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8.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

(5分) 9.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故国江山、旧日宫殿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传达出无限惆怅之感,这两句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就用“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蒲公英情人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

老舒伦堡十分高兴。

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

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

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

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

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

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