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的能力要求与试题难度

高考的能力要求与试题难度

1.高考的能力要求与试题难度一般来说,凡是要求学生转换数据或者绘遗传图、系谱图、立方图、曲线图、提出假设、得出结论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考试中通常的表现不是应答出错的问题,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做。

原因在于平时没有训练,临场发挥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转换成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就是复习准备不充分。

但这种题,在全国乙卷中,是比较少的,分值也占得很少。

2、研究往年的高考题,关注高考的“圈地运动”现象研究高考题的命题情况,把握各知识点的实际深度、广度,对平时的教学有良好的引领作用。

尤其是高考题中原创题,它开发了一些新的认知和视角,甚至对一些不确定性的知识点有界定作用。

一些高考题在原创时,基于区分度的原因,不排除在考纲边缘的问题,但第二次命制时则往往视为正常。

比如:(1)脊神经前、后根的组成及功能;(2)胚胎移植时促进多排卵用促性腺激素;(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这些内容考纲及课本上原本是没有明确的,也不是靠逻辑关系能推出来的,是往年的高考题“圈”进去的,如果忽视这些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会导致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

命题时,命题的老师也会阅读并做大量的试题。

所以,命出来的试题与原来的高考题、地区级诊断题有较高的正相关,正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作用;该现象在全国卷中尤其明显!!!3.从全卷的角度来分析全国高考理综乙卷的变化趋势:(1)试题信息呈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增加了学生应答的正确的可能性,即试题信度逐渐提高,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掌握水平。

(2)试题的实验性情景越来越多,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转换信息以及信息输出的表达水平也在逐年上升,但还处于文字、图形表达阶段,尚未深入到曲线、表格、提出假设等层次上。

(3)试题内容越来越贴近教材,与平时训练结合紧密,比较适合教学实际,不再有繁难偏旧的试题。

4.一要扶助学生理清知识点,要“导游”到位讲精细、讲易错。

课本教材中通过看书就能显现出来的知识,我们把它称为“显性”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多半通过自学、互动是能掌握的,显性的知识重点在“易错”;类似刚才示例中涉及的精细的、潜在、“隐性”的问题往往成为决胜高考的关键部分。

梳理这样的精细化目标体系,是足够反映一个老师水平的。

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一靠做题,二靠教学积累,三靠备课组合作,但都得要有意识地积累、收集才行。

什么时候讲?如果讲“精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议后讲。

如果是讲题,必须先练后评,实现以学定教,不然印像不深刻,还要要求记录在书上,以便反复查看。

二要扶助学生记忆,记忆是个难点关于背书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背书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生物的学科特点,背熟与练熟都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一要给时间组织学生记忆,两两合作、相互抽查二要教给背的方法… …块策略1—通过取名,明确化,将一些东西组合成块取名很重要,比如:“高倍镜的操作步骤”,跟让学生识记“高倍镜操作的三步骤”相比,哪一个更容易、准确一些?又比如:①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三环节”—去壁、融合、植物组织培养②新物种形成“三环节”—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③高倍镜操作的“三步骤”—移片、转动、调焦④能量流动“八个字”—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⑤单抗特点“八个字”—特异性强,灵敏度高⑥酶活性调节“四个字”—准确、快速⑦内质网加工蛋白质“三动作”—折叠、组装、糖基化。

……块策略2—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将零散知识组合成块比如,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四个过程的比较,就可以取名为四个五加一。

什么意思?比较的项目都五点:即模板、酶、能量、原料、产物,加一,是指翻译过程多了tRNA工具。

一个庞大的知识点比较表,取名后,只要告诉学生,默写“四个五+一”的比较表,他们立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叫组块,也是知识的网络化。

实际上,知识的归纳、综合、乃至知识网络化,都是熟悉的结果,是熟悉后生成的。

块策略3—通过知识的条件化、解题策略方法化,组合成块比如,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是向光侧少、背光侧多。

如果照射的部位是芽,则向光生长;如果照射的部位是根,则背光生长。

同样: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的影响是近地侧多,远地侧少。

如果作用于根,则向地生长;如果作用于芽,则背地生长。

影响分布的规则一样,但最终结果不同,与根、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有关系。

比如,质壁分离剂,如果是大分子?如果是小分子?……块策略3—通过知识的条件化、解题策略方法化,组合成块又如,大家熟知的光合作用曲线的“三点移动”三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其不足,乐于参与◆认识训练的工具价值—训练本身就是指挥棒:利用试题训练,让学生做后知其不足:①利用基础知识填空,让学生知道记忆上的不足;②利用曲线类试题,让其知道分析曲线类试题获取信息方法上的不足;③利用生物情景题、材料题,让其知道面对新试题背景时,挤分水平上的不足等。

总之,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你就去训练什么。

◆怎样训练?一练易错题,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扭住“易错点”不放松,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易错不仅是理解问题,也是一个警觉性的问题。

有些我们自己出的易错题,换一地方,你自己也会投入自己设的罗网中去。

二练应试策略,再难的题也有简单的空。

学会挤分是中差生的必由之路。

不允许学生放弃试题不答。

三练题型,找题型练应试技巧,如图表题、曲线题、实验设计题尤其是信息题。

四练新题:新题是指背景材料新的题,由于这样的题更公平,更能考查学生的新情景适应能力。

新课程中的高考题有以下特点:(1)基本上没有什么超纲及其“繁难偏旧”问题,但仍有个别制属原教材上的内容和试题。

(2)试题背景材料一般不引用课本中的原图,信息以曲线、实验探究式为主,几乎没有热点题。

(3)试题应答的表达层级相对较高,少量题(尤其第32题)达到Ⅱ、Ⅲ,成为增大区分度的关键点。

(4)试题难度从2010年到2011年,难度下降,更加贴近中学教学实际:比较重视双基第一部分:近几年全国高考大纲卷Ⅱ生物试题命题走势二、试题特点1、试题内容分布以主干知识为主三年来,考题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的全部知识内容,但关于细胞与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相关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

说明主干知识仍是考查的重点。

2011年的生物试题更加突出了对“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遗传和变异”和“生物与环境”四大主干知识的考察,但考查的比例较前几年有所变化,如2009年考卷中主干知识的比例约占78%,2010年为68%,2011年80.3%,较之前两年有所增加。

尤其是对“新陈代谢”主干知识的考查更为突出。

(44.4%)2、试题更加突出对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思路的考查2011年实验题立足于教材,突出了对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思路的考查,例如第31题(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中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第33题对叶片合成淀粉条件的探究过程的分析。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这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向已经实行的新一轮高中课改迈进的信号,是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接轨的过渡。

另外,试题中实验题共赋分33分,占总分值的45.8%。

3、试题更加突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考题,曲线图、表格、系谱图、流程图等丰富了试题呈现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对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特别一提的是2011年的第32、33题,要求考生通过对表格中相关数据、条件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加工整理,才能得出结果,富有新意。

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立体性的考查。

4、试题难度稳中有升试卷命题的构思和题型的设计等方面,以能力立意为考查目标,注重对学生解题所需要能力的培养和积累,从能力的角度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非选择题的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适中,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能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生物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例如:2008年:(代谢+实验)+生态+遗传2009年:代谢+实验+生态+遗传2010年:实验+调节+遗传+代谢2011年:实验+生态+代谢+遗传2010年四川卷:(调节+生态)+遗传2011年四川卷:(代谢+调节)(生态+遗传)2010年重庆卷:(代谢+生态)+遗传2011年重庆卷:(调节+实验)+遗传6、文字表达量基本稳定据统计: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非选择题的标准答案,字数分别约为:260、380、240字。

2010年全国卷Ⅱ、四川卷、重庆卷等标准答案字数均约为240字,2011年全国卷Ⅱ标准答案字数约为240字。

试题以填空和简述的形式并存。

综合上述分析:全国大纲卷(Ⅱ)生物试题命题(走势)主要分布在:①新陈代谢②遗传与变异③生命活动调节④生态与环境第二部分:2011年考生答题状况分析以及给我们的启示31题(新陈代谢与酶实验题该题满分10分,平均分2.63分。

是一道中等偏难的题目。

该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性题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做出解答。

卷面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不能用生物学术语作答。

把“脂肪”与“花生”、“花生油”、“花生种子”、“肉类”、“食用油”等同。

(2)对调节酸碱度的“缓冲物质”的概念和原理不清。

(3)对测定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不清,语言表述逻辑混乱。

3、启示(1)一定要注意用生物学术语作答。

(2)不遗漏、不轻视任何一个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学原理的教学。

(3)强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4)高度关注新教材的理念在旧教材考题中的渗透和体现。

案例二:32题(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重视用“箭头”、“曲线”、“符号”、“简单图形”等多种形式对生物学事实及原理的表达。

(2)强化审题训练。

注重寻找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

案例三:33题(新陈代谢*分析作答题)该题满分11分,平均分6.73分,难度值0.61,属中等难度的题目。

该题是今年生物试题的一大亮点,题目要求考生对叶片合成淀粉条件的探究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合理解答。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卷面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不能有效获取“表格”所提供的信息。

(2)对8个实验组别中的实验原理不清。

(3)不能很好地运用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本题中集中凸显了《考纲》中的最主要的两大能力要求。

即“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加强学生实验题的训练:要熟知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编号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学会提取出实验变量和实验指标;强化训练学生答题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旧教材”完全可以体现“新理念”。

案例四:34题(遗传与变异*综合分析题)(1)遗传规律的应用是高考久考不衰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