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6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可以感受到;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jué别时感悟到“好好儿活”的勇气;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háo无自私自利精神的伟大;孩子kè服心理障碍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收获的自信;我wàng下断言惩戒一只不能为自己说话辩解猫的悔恨……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D.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 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C. 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D.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想念凌乱高尚草垛(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不完全相同)B.愉快—快乐觉察—察觉热忱—热情疲倦不堪—疲惫不堪(解说:这四组词语都是近义词)C.为防止水灾之后出现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D.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58分,每空1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5)《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论语·子罕》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名句是▲,▲。
6.名著阅读。
(7分)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1)A、B A选自《阿长与<山海经>》),B2分)(2)A、B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A:▲ B(3)下列有关名著说法错误..A.《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B.《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是《荷花淀》和《芦花荡》。
C.《湘西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你们班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我国古代有很多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相应的成语。
(2分)材料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材料二:“(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战国策》——《汉书》【活动二】材料三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表材料四: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已经超过27万种,文学、历史、经济、教育、社会等门类可以说无所不包。
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图书可供选择,但资料显示,在“师生最喜爱的图书”调查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仍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
【活动三】你的同桌周明总是苦恼自己读书不得法,请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向你的同桌介二、阅读理解(64分)(一)阅读杜甫的《水槛遣心》一诗,完成第8题。
(9分)水槛①遣心杜甫去郭杆楹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②赊:远。
8(1)下面诗句中哪一项与本诗所写季节相同? (▲)(3分)A.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己繁。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20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②。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③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④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⑤患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狼子野心》) 注释:①畜:饲养。
②俟(sì):等待。
③啮(niè):咬。
④遁:隐,消失;逸:逃走。
⑤贻:留下。
9.(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8 分)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中(▲)③再就枕将寐.(▲)④乃伪.睡以俟(▲)(2)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夫君子之.行B.乃杀而.取其革人不知而.不愠C.犬阻之不使前.也狼不敢前.D.信.不诬哉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0.用斜线“/”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 分,每句限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 (2)闻群犬呜呜作怒声1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
”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
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
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
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
”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
”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13.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14.选文中,孙悟空见到老妖怪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哭”和“跪”分别(四)阅读《纪念季羡林》,完成16-18题。
(10分)7月11日,98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
国有一老,如有一宝。
季羡林先生因为他的国学学养和真诚人格,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尊重,如今他驾鹤西去,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我们曾经有许多次机会向季老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也确实在许多场合向这位大师表达过敬意。
但是当季羡林先生真的告别我们的时候,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甚至会怀疑我们曾经表达敬意的真诚,以及老人接受敬意时的心情;我们也会忐忑地想起老人面对晚辈做的错事和傻事,满脸宽容背后的无奈。
此刻,我们所有能做的事情,就是追忆、怀念和学习。
我们追忆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在追忆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
人们往往用自身的勤勉来作为成长的理由,但是有的时候,环境能够决定给予人们更多成为大师的机会。
这种环境并不能简单地用贫穷或者富裕来概括。
大师辈起的年代,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年代,也是一个尊重知识、宽容“异端”、追求平等的年代。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知识界在不断与历史争夺这种机遇。
而令我们景仰的学术大师们,恰恰就产生于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中。
我们怀念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怀念一个“以学术为业”的群体。
无论陈寅恪、傅斯年,还是钱钟书、季羡林,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以一种偶然出现,而走向一种必然。
马克斯·韦伯说,在失去了神圣性和价值统一性的世界上,以学术为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独立的思考。
当然,所有的独立思考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冷静的观察。
今天的多元化社会,铸造着多元化的个人,终生以学术为业,并且能从其中找到乐趣和力量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学习一种独立、自尊、诚实和执著的品行。
无论在“文革”年代、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功成名就的晚年,季羡林都在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反思;无论在佛学、梵文还是宗教的学术领域,季羡林都在将一个问题执著地研究到底。
这是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行,也是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品行。
尤其在当代中国,象牙塔中也不平静。
商业主义和权力文化空前做大、浮躁悸动的情绪蔓延,季羡林先生用他自己的言行给我们提出了汗颜的问题。
追忆是为了记录,怀念是为了寻找,学习是为了再造。
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简单,他们已经放弃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自觉,仅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中传道授业。
但是知识分子又很重要,因为他们是创造文化、重建价值的一个群体,也能够引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制定对话和交流的规则。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是否能够永远成为这个社会的最高行为规范?季羡林先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