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2.非重型再障(NSAA)
大多起病和进展缓慢 以贫血为主要的表现: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 心悸、头晕、面色苍白。 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 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 控制。 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 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 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重型。
1.免疫抑制剂 ATG/ALG:应用抗淋巴/胸腺细胞 球蛋白前做过敏试验;滴注速度不 宜过快,每日剂量应维持点滴12-16 小时,注意观察。 用环磷酰胺时应观察病人有无血尿, 指导病人多饮水,每日达3000ml以 上,防止出血性膀胱炎。 环孢素: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观察 牙龈及消化道反应 糖皮质激素:密切观察感染征象, 有无血压上升,有无上腹痛及黑便。
贫血:苍白、乏力、头昏等,早期较轻,但进行较速。 肝脾不肿大
Presentation of Anemia, Neutropenia and Thrombocytopenia
Hemorrhagic lesion of the gums in a patient with aplastic anemia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Capnocytophaga ochraceus; such lesions are easily confused with those of herpes simplex.
2.用药护理
七、护理(护理措施)
(4)观察药物疗效:定期监测网 织红细胞计数和血象,药物治疗 有效者于30天左右网织红细胞开 始上升,而后血红蛋白升高,经 3个月后红细胞开始上升,继而 依次为白细胞,而血小板上升则 需较长时间。
2.用药护理
3.对症护理(按贫血、出血、感染的护理)
4.健 康 指 导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多不明确(50%以上),可能的原因:
药物及化学因素—最常见的病因
氯霉素、磺胺药、接触杀虫剂、解热镇痛药、苯、抗癌 药等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

如射线,阻碍DNA的复制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干细 胞数量减少。
遗传因素:与某些特殊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关 病毒感染
第三节
贫血(anemia)
C、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一、概 述
1.定义:再障(A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 干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又称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2.主要表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 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减少。 年发病率在我国为7.4/10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 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 显差异。 分类:根据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分: 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
1.重型再障(SAA)
多数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差。 早期突出的症状(首发)是感染和出血。 感染:高热、畏寒、出汗、口腔或咽部溃疡、皮肤 感染、肺炎均较多见,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 出血:部位多,程度重:
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女性 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较多见。 眼底可出现小出血点、出血斑或火焰状出血。 颅内出血亦不少见,可致死亡。
1
1.疾病知识指导 介绍有关再 障的病因表现及 预防措施,提高 防护意识。避免 接触有害物质定 期体检,慎用对 造血系统有损害 的药物;预防病 毒感染。
2
2.生活指导 向病人说明 充分休息、睡眠 以及合理膳食对 疾病康复的重要 意义,加强个人 防护,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避 免感染和加重出 血。
3
3.心理指导 通过交谈、沟通 使病人认识到:焦 虑抑郁、等负性情 绪可影响治疗效果 及预后。学会倾诉 和自我调整,家属 要理解和支持病 人,学会倾听;必 要时应请有关专业 人士的帮助。
作 业
1.概念: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 2.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 3.简述口服铁剂的护理要点 。 4.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如何提供合理的饮食护理?。
EB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
其他因素:慢性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演变。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 造血干细胞的缺陷—“种子”学说
CD34+细胞(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及长期培养 起动能力的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土壤”学说
骨髓活检除造血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髓“脂肪 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等改变
七、护理(护理措施)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 (1)症状、体征:观察出血部位、程度;监 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的迹象;观察病人面色、 呼吸、心率及心率变化,以判断贫血的严重 程度。监测血象、骨髓象。 (2)有无并发症:有无颅内出血表现如头疼、 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
七、护理(护理措施)
四、辅助检查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网织红减少,L增多。 -正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WBC减少(ANC) ﹤1.5×109/L;BPC﹤50×109/L 。 骨髓象: 1.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2.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 3.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多 4.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
4
4.用药与随访指 导 嘱病人在医生 指导下按时、按量、 按疗程用药,不可 自行更改或停止用 药。定期复查血象, 以便了解病情变化 及其疗效。

病人活动耐力是否增强;感 染的危险因素是否消除,有无发 生严重感染。皮肤黏膜出血是否 减少。恐惧感有无消除,情绪是 否稳定,能否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评价】
2.用药护理
七、护理(护理措施)
(2)雄激素 不良反应有痤疮、毛发增多 男性化;局部硬结,甚至无 菌性坏死 2.用药护理 长针头作深部缓慢肌注,经 常更换注射部位。如发现局 部有硬结,应及早热敷、理 疗,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继 发感染。
七、护理(护理措施)
(3)造血生长因子 过敏试验,定期查血象 G-CSF:皮下注射局部反应 如皮疹、骨痛等 GM-CSF:发热、骨痛、流感 样症状、腹泻、乏力以及呼 吸困难、皮症等 EPO:头痛、高血压、癫痫 发作
T细胞及其分泌的某些造血负调控因子与造血 干细胞损伤有密切关系
免疫异常---“虫害”学说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 1.重型再障(SAA) 起病急,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贫血呈 进行性加重。 2.非重型再障(NSAA) 起病及进展缓慢,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 感染及出血较轻。 体征:注意再障病人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七、护理(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临床表现:
贫血程度 红细胞 生成减少 及速度
感染部位 及体温
出血部位 及程度
七、护理(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重型再障病人因病情重、疗效 差常有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因形 体变化而自卑或烦恼,因治疗经费大 而忧虑,对治疗失去信心。
七、护理(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再障所致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3.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5.自我形象紊乱 与雄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关 6.预感性悲哀 与疗效差、反复住院有关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TLG) 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
2.促造血治疗
(1)雄激素(NSAA首选):刺激肾和直接作用于骨髓。 康力龙、安雄、达那唑、丙酸睾酮 (2)造血生长因子(主要用于SAA):单用无效、辅助 性药物:粒-单系/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
七、护理(目标)
1 2
病人活动耐力增强,生活能够自理;
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或去除,不发生严重感染;
3
皮肤黏膜出血症状减轻,无严重的内脏 出血和颅内出血; 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能说出引 起再障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4
七、护理(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注意休息,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 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 数<20 ×109/L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三高”饮食,易消化 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 3.心理护理 4.口腔感染的预防 5.皮肤感染的预防 6.肛周感染的预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急性再障造血岛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
再障骨髓象
1.网状细胞 2. 浆细胞 3. 淋巴细胞
非造血细胞增多
五、诊

1.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无肝、脾、淋巴结肿 大; 2.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3.骨髓增生低下,三系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非造 血细胞增多; 4 .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5.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重型再障的血象标准是: ①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109/L 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六、处理要点
(一)支持疗法 1.预防和控制感染 饮食及环境卫生、保护性隔离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2.纠正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60g/L 输浓缩红细胞 3.控制出血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或药物、输血小板。
六、处理要点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主要用于SAA)
3.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障;年轻;早期
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
将细胞因子或其受体基因通过 in vivo 或 ex vivo的途径导入病人体内,通过体内表达细 胞因子治疗疾病。
七、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 康 史
询问病人 是否用过对骨髓有明显抑制的 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类 等,详细了解病人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是否有 苯、杀虫剂或电离辐射接触史,有无肝炎史及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