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中文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以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方法取15只SD大鼠,180—220g,分为A组10只,B组5只,A组为模型组:40%CCL4橄榄油混合液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

B组为对照组:纯橄榄油按0.12ml/100g腹腔注射,一周两次,共八周,八周后,禁食12小时处死全部大鼠,解剖取肝组织。

病理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

基因学检测:1.3.4型胶原蛋白结果八周试验期间B组大鼠全部存活,肝组织标本结构清晰,无异常情况;A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病态,肝组织标本均已达到肝纤维化S3以上,多数标本可见小叶被纤维结构分割包围,假小叶形成,干细胞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该方法肝损伤明显,死亡率低,周期短,能够成功作为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模型。

关键词肝纤维化,四氯化碳,动物模型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ed anim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Methods: Take 15 SD rats,180-220g, divided into 10 group A, group B 5 只, A group of model group: 40% CCL4 0.12ml/100g by abdominal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olive oil,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Group B was the control group: pure olive oil press 0.12ml/100g abdominal injection twice a week, a total of eight weeks, eight weeks later, all rats were fasted for 12 hours were sacrificed, dissected liver tissue. Pathology: HE staining, MASSON staining, PAS staining. Genetics testing: 1.3.4 collagenResults: During the eight-week test group B rats survived, liver tissue specimens clear structure, no exceptions; significant morbidity A rat liver tissue fibrosis S3 have reached above,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are split fiber structure visible lobular surrounded pseudo lobule formation, stem cell degeneration visible fat.Conclusion: This method obviously liver injury mortality, the period is short, to be successful as chronic liver damage, liver fibrosis model.Key words: Fibrosis, carbon tetrachloride, animal model前言肝病包括1.慢性病毒性肝炎2.药物性肝炎 3.中毒性肝炎 4.脂肪肝 5.酒精肝 6.肝硬化 7.肝肿瘤 8.肝胆结石 9.肝囊肿大多数肝病伴随着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发生肝硬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慢性肝病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其中25%—40% 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为肝病支出巨额的医药费,因此研究肝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医药科研工作者的迫切工作,建立高效,稳定的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是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

科研过程中选择一个与人类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模型是最为重要的, 它是科研工作能否成功以及有无科研价值最起码的基础之一。

理想的肝纤维化模型病理改变呈阶段性,具有可逆与不可逆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与人类疾病所致纤维化的形态特点一样,模型动物的表现符合中医“证”的特征,且造模方法简单,模型形成率高,重现性好。

因为肝纤维化的病因多样性、以及动物与人种属差异, 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迄今为止, 能完全反应人类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尚未完全取得成功。

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充分了解各种类型模型的特点,在前人实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寻找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 并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病因和机制、人与动物的物种差异、造模动物的自然恢复率等多种因素, 选择最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

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

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阻断肝纤维化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一个关键问题。

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肝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涉及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选择与人类相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

随着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不断深入,有效的防治肝纤维化已成为可能。

四氯化碳(CCl4)是经典的诱发肝纤维化的一种肝毒性物质,法多用于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及抗纤维化药物的筛选。

四氯化碳(ccl4)进入动物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经线粒体单加氧酶(P4502E1)系统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三氯甲基和二氯甲基过氧化物。

这些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细胞及细胞器膜性结构严重破坏,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长期给予ccl4可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通过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途径有口服、腹腔注射、皮下注射。

其形成肝纤维化的时间依据大鼠种系、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别。

文献综述如何制备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

也是筛选防治药物的有效手段。

本文重点讨论制备大鼠纤维化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方法及原理。

并评述了CCL4模型的优缺点与应用范围。

不同造模方法制备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各具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研究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之一,该病涉及到诸多复杂的致病因素及细胞功能和分子机制。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这个阶段是可逆转的,因此,阻断肝纤维化已成为目前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建立一个能反映人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难点,建立一个能反映人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应该考虑到许多方面,构建一种稳定、可复制、便捷和仿真性强的肝硬化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必要条件.一化学性肝损伤模型CCl4毒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是一种经典的造模方法。

CCl4是一种选择性肝脏毒性物质,国外早在2O世纪3O年代即开始用CCl4作为实验性肝损伤的材料。

高浓度的CCl4主要累及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低浓度长期反复染毒则易损害肝、肾。

CCl4进入动物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导肝纤维化的形成。

造模途径多样、简便、病理特征稳定可靠、造模时间短,已广泛用于研究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及抗纤维化物质的药效评价。

1.四氯化碳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CCl4油溶液按2m1/kg体重剂量,予SD 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 周。

宋健等[2 采用 6O CC1 橄榄油溶液给雌性 SD大鼠以 0.1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2周。

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肝纤维化病变过程可靠.2.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孙敬方等『3SD大鼠,用4O ~5O CCl4油溶液按每百克体重 0.13 ml的剂量,给大鼠皮下注射,每周2次。

第2周开始隔日以2O ~3O 乙醇 lml灌胃。

饲料中混有 0.5 胆固醇低胆碱饲料,连续 8周。

该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以引起肝细胞损伤为始动机制的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

甲基亚硝氨 (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二甲基亚硝氨具有肝毒性、基因毒性和免疫毒性。

大鼠染毒后致肝内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性坏死。

在肝内形成中心一中心纤维间隔或中心一门脉性纤维汪国运等用SD大鼠按10 mg/kg 体重的剂量,给予1 DMN生理盐水稀释液,腹腔注射共10次。

第 1周连续 3次,第 2、3、4周各1次,第 6、7周各连续2次。

刘成等以体积分数为0.05 浓度DMN,剂量为 l0/d/kg体重腹腔注射 Wistar大鼠,每周连续3 次,共4周,第 1周用 2/3量,以后用全量。

George等给大鼠腹腔注射 DMN每周3次,连续3周,第17天可见肝小叶坏死及嗜中性细胞浸润,21天可见胶原纤维沉积,胆管增生。

本模型造模周期短,大鼠死亡率低,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

吴丽等在评价药物对伴有凝血障碍,纤溶亢进的慢性肝病致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时,采用 DMN肝纤维化模型尤为合适。

另外该模型还用于研究不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部位、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可靠性等。

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CCl4 是实验室最早使用诱发肝纤维化的毒剂.如Cameron曾给大鼠每周2次皮下注射0.1mL CCl4, 第六次注射后可见肝纤维化;注射21次后肝硬化已甚为明显,但停止注射后仍可痊愈;注射40次后肝纤维化即不可复原。

此法造模时间长,动物的死亡率高。

1969年Mclean E 用饮水中加入巴比妥,加四氯化碳蒸汽吸入法造摸。

动物饮用两周后用CCl4 蒸汽吸入,4~6周可形成肝纤维化,8~10周可形成肝硬化,死亡率仍在40%左右。

国内学者王氏用CCl4 溶于石蜡油中,经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造摸,造摸时间可因注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不同,8~16周即可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李氏在CCl4 的基础上加用人血清蛋白诱发肝纤维化模型,此模型的成功率较一般造摸因素高,且更接近人类的肝纤维化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