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控制_测试一、测试主要职责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软、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作用。

测试组负责根据硬件开发组提供的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样品测试。

根据软件开发组提供的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整个平台系统测试工作。

交付相关软、硬件平台测试文档资料。

当产品最终完成但还没有引入市场时,实施产品测试可以识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势,同时还可以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

一旦产品推出上市,进行产品测试通常有两目的。

首先,作为质量控制手段,维持产品生命;其次,如果产品有做进一步改进的潜力的话,应该对改进产品进行测试。

产品测试是成功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

来源于最终顾客的产品测试数据能够增加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定义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控制要点(1)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

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

对服务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无论制造过程还是管理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

控制好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

产品测试包括实际生产产品以及让消费者使用它,是最终用户或目标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

通常产品测试目的是根据被测试产品的发展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定的,总体归纳起来,产品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现有产品的缺点;评价其他产品配方;发现产品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改善原有元素突出产品的创意。

三、产品测试的类型(1)硬件测试目的在策略和方法上说明计划、管理测试活动,指导测试进行,以发现硬件的错误,验证硬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说明书和硬件设计说明书。

这类测试是诊断性的,直接目的是消除产品的严重问题并加强改进。

(2)软件测试了解该产品与竞争产品相比所拥有的优势,此外还可以使公司发现产品的实际和潜在的使用情况,以便改换目标市场。

通常这类测试是用样品来完成的。

产品测试最复杂的形式是产品老化较长一段时间。

按计划对测试中的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这段时间的作用在于,其结果包含了初期期望的逐渐消失和那些只有随着时间流逝才会出现的问题(例如软件BUG,硬件问题造成数据传输失败)的逐渐发展。

被测试的产品要完成“之前怎样”和“之后怎样”,还要对在这段测试期里每天使用新产品和竞争产品的实际情况做记录。

四、测试流程测试需求在项目启动时给予说明。

测试开始时,应该完成测试计划。

测试开始后,由于测试情况有变化,可能导致测试计划文档内容的变化。

如果文档内容有明显变化,必须在文档中添加变更历史来记载这些变化。

软、硬件平台系统测试以及测试的其它阶段,均涉及如下活动:a.测试计划:对测试方法和资源的分配进行计划,提交相关文档《测试计划》;b.测试设计和开发:详细描述各个测试阶段的测试方法,特别是测试信号数据的设计,搭建测试环境,相关文档《测试方法说明》;c.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过程,决定测试项目是通过/失败;d.测试报告:记录测试结果和测试问题,相关文档《测试报告》;e.测试评估:按照测试标准评价测试系统,相关文档《测试评估报告》;五、测试阶段测试阶段和开发周期的对应关系:5.1样品测试5.1.1测试对象每一个样板的设计和实现。

5.1.2具体要求(1)测试计划, 由开发组负责人和开发人员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制定,明确测试范围、测试方法和对测试进度的安排。

样品测试计划中应该明确所有测试项。

(2)测试的设计和开发由开发人员进行。

(3)如果使用测试工具应在测试计划中给出,并在测试设计中给出详细说明。

(4)测试方法主要采用“结构测试”,辅以“功能测试”。

(5)测试信号应该根据被测单元的性质而设计。

(6)测试项要含盖所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7)测试出现问题时,开发人员应该协商计划下一轮测试如何展开。

5.1.3进入准则(1)已生成《样品测试计划》、《样品测试方法说明》(2)样品硬件已完成调试。

(3)测试设备已准备就绪。

5.1.4主要内容样品硬件测试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检查:(1)结构测试-----检测被测品的物理尺寸:形状,厚度,器件高度,器件位置,定位孔等。

(2)上电,掉电测试-----检测被测品的上电,掉电时序,冲击电流峰值,电流泻放速率等。

(3)时钟信号----检测时钟信号的精度和波形质量。

(4)芯片间的接口信号-----检测接口信号时序及波形质量。

(5)芯片功能测试----检测芯片功能是否正常。

(6)接口信号测试----检测接口信号是否正确。

(7)功耗测试----检测最大功耗和平均功耗。

(8)性能测试-----检测设计性能。

5.1.5完工准则(1)样品功能与设计需求一致。

(2)样品接口与设计需求一致。

(3)样品结构与设计要求一致。

(4)功耗与设计要求一致。

(5)完成《样品测试报告》。

5.1.6应提交的文档需要生成的文档:《样品测试报告》,完整的《测试方法说明》。

注:以上文档均为部分报告,请根据ISO质量认证提交软、硬件相关资料。

5.2 硬件系统测试5.2.1测试对象由单板构成的模块或子系统。

5.2.2具体要求(1)测试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在概要设计阶段进行制定。

(2)测试的设计和开发由开发人员进行。

(3)确认各单板无错误的连接。

(4)测试出现问题时,开发人员应该协商计划下一轮测试如何展开。

5.2.3进入准则(1)已完成样品测试。

(2)已经生成《硬件系统测试计划》、《硬件系统测试方法说明》。

(3)测试模块或子系统已装配完毕。

(4)测试设备已就绪。

5.2.4主要内容(1)结构测试-----检测被测系统的物理尺寸,形状。

(2)上电,掉电测试-----检测被测系统各单板的上电,掉电次序,冲击电流峰值,电流泻放速率等。

(3)时钟信号----检测板间时钟信号的精度和波形质量。

(4)接口信号-----检测板间接口信号时序及波形质量。

(5)系统功能测试----检测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6)接口功能测试----检测接口功能是否正确。

(7)功耗测试----检测最大功耗和平均功耗。

(8)性能测试-----检测设计性能。

(9)配置变更测试-----检测系统的各种配置下的功能及性能。

(10)稳定性测试-----检测系统的稳定工作能力。

(1)系统功能及性能与设计需求一致。

(2)内,外接口与设计需求一致。

(3)结构与设计要求一致。

(4)功耗与设计要求一致。

(5)配置能力与设计要求一致。

(6)完成《单板系统测试报告》。

5.2.6应提交的文档测试结束时,需要生成的文档:《硬件系统测试报告》、完整的《硬件系统测试方法说明》。

5.3软件平台系统测试5.3.1测试对象经过样品软件平台系统。

5.3.2具体要求(1)系统测试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在需求分析阶段进行制定,决定具体哪些方面的测试。

(3)系统测试由测试组负责开展,项目开发组给以配合。

5.3.3进入准则(1)已完成硬件系统测试。

(2)已集成单板软件系统。

(3)已经生成《硬件平台系统测试计划》、《硬件平台系统测试方法说明》(4)测试设备已就绪。

(5)测试代码已通过编译。

5.3.4主要内容软件平台系统测试是要验证系统是否具备了交付给高层软件使用,是否满足系统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一般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测试:(1)功能测试(2)性能测试(3)强度测试(4)可靠性测试(1)完全执行了软件平台系统测试计划中的每个测试用例(2)平台系统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并且通过了测试。

(3)完成了《平台系统测试报告》及相应的《BUG报表》。

5.3.6应提交的文档测试结束时,需要生成的文档:《硬件平台系统测试报告》、完整的《硬件平台系统测试用例说明》及相应的《BUG报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