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国家重点关注。
中小企业不仅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在整个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规模的企业,其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不大、销售不大、从业人员不多、管理跨度较小。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两个不同的阶段——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能更多的接触客户,更快的反应市场,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自身经营规模有限,在产品生产中无法同大企业进行规模竞争,也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有四点。
关键词: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中型和小型规模经营与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1 引言中小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一方面,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初露端倪,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中小企业在新的时期有必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不断地探索、研究,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 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对外封闭的国情,使得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其中,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的特色经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这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国务院的重点关注,在2009年9月,对于中小企业,国务院发表了2009年第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考虑到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
其中八条意见如下: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五、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六、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八、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
中小企业不仅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在整个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中小企业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实业界所关注。
并成为经济理论界的重要研究对象。
完全可以这么说,目前世界上正涌动着中小企业的大潮。
中小企业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存在着中小企业的问题,因此,它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都存在着中小企业的问题,因此,它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从数量上来看,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正好构成了一个倒宝塔型,即少量的大企业立于宝塔的顶尖,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则构成宝塔的底座。
这样的宝塔型也可以说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中小企业作为坚实的底座,这个宝塔是不牢固的,因而立于顶尖的大企业也是难以更快发展的。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的海洋。
2008年12月,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组成的联合调研单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专家发现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据此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
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
3 中小企业的内涵及其作用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规模的企业,其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不大、销售不大、从业人员不多、管理跨度较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有关资料表明,到2008年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达293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为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
截至2006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
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可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是值得人们的关注。
4 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中小企业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4.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三十年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起伏不平的三十年。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动荡的发展过程。
4.1.1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的中小企业旧中国的中小企业,实质上是以手工业和半手工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力量很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4.1.2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中小企业1958~1965 年, 是中国经济发展曲折较大的时期。
在“大跃进”的三年里, 中小企业盲目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搞穷过渡,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结构严重失衡,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小企业到1965 年,国民经济刚刚恢复元气,便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这一时期,由于城市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闹革命,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供应奇缺,城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就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城镇集体和社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4.2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蓬勃兴起经过三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即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蓬勃发展的结果,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抹了重彩的一笔。
也由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形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之间的差别,形成了中国多种投资主体并存的局面。
5 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优劣势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到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依赖其自身的特殊性及相应优势。
南志珍(2004)、周平(2002)分别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优劣势分析研究得出: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能更多的接触客户,更快的反应市场,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自身经营规模有限,在产品生产中无法同大企业进行规模竞争,也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因此,其只能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竞争力选取灵活的经营方式、低廉的组织成本、多样化的产品销售等优势进行市场竞争,而且,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优劣也是互存的,中小企业虽然以其自身的特色经营保持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旧问题以及一些不断新生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当其冲的则是融资难,因为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诸多研究表明,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融资难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
张海涛(2007)、李志良(2006)、张婕(2003)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表明: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的限制,在资金以及银行信用上都缺乏足够的担保,导致企业很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中小企业内外融资渠道的狭窄导致其融资难,据对有关资料数据的调查分析,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积累,即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较高,外部融资比例较低。
且企业的内部积累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所有资金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集资。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生产、资产规模较小,以及各方面的制度、机制不完善,其内部积累资金有限,远远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重点来源于企业的外部。
银行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是银行提供的主要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金的更新,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以至于金融机构的“门槛多、难跨入”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融资的影响,对企业的融资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
另外,陈悦诚(2007)、张景安(2000)的研究也表明: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缺乏技术创新必要的资金以及技术人才,导致企业很难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持续的同类企业相比,在企业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同时,企业对市场信息的不灵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失败,只有从市场出发,能经受住市场检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
6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6.1 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作为战略选择,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一般认为,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显著不足。
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