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开胸手术处理的指征
(1)胸腔活动性出血,血压下降。 (2))张力性气胸与支气管断裂;引流瓶 中持续大量溢气,肺仍不复张者。 (3)大咳血不止。 (4)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者。 (5)膈肌破裂、食管破裂等。 (6)大的开放性胸壁伤的闭合修补。 (7)血胸的早期清除,有大量血胸,但 引流不畅,疑有胸内血凝块者。 (8)抗休克效果不佳者应开胸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 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 (1) 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
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 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3~250px,而 咳嗽时及深呼吸波动幅度可增至12—400px。胸 腔内残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动较大,有的高达 500px,甚至水封瓶内的液体会吸入到储液瓶中。 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 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 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 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 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 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
急性血气胸的早期处理原则
(1)急救处理:纠正休克、补 血及呼吸功能障碍的纠正等。 (2)手术治疗:胸部伤需要开胸 手术者不多,危重病人而行急诊 手术。 (3)预防感染:清创、引流和抗 生素的应用等。
胸腔闭式引流
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 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 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 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 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 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 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 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气胸定义
气胸指胸腔内仅含气体,血胸指胸腔 内血液积存,血气胸为二者并存。临 床上,自发性血胸常合并自发性气胸。
急性血气胸
是指胸部外伤后所造成的胸膜腔积血、积 气。胸部外伤血气胸的发作等占70%以上, 血气胸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发生于合并其 他类型的胸部外伤时,如穿透或闭合的胸 壁损伤,肋骨骨折,纵隔伤,胸腹联合伤, 胸部异物以及挫伤窒息等。小量的血气胸 可无明显症状。其中轻微者如单纯性小量 闭合性气胸肺萎陷在20%~25%者,可观 察待其自行吸收。大量出血或高压积气的 严重血气胸是胸部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必须紧急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5.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 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 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 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 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 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 感染。24小时更换引流瓶一次,注 意无菌操作,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6. 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 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 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 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 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 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 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 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 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
血气胸 - 临床表现
血胸的临床表现随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 创伤情况和伤员体质而差异。出血量多,超过 1000ml,且出血速度快者,则呈现面色苍白、脉 搏快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 症状,以及胸膜腔大量积血压迫肺和纵隔引致呼 吸困难和缺氧等。小量血胸常无异常体征。大量 血胸则可呈现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肋间 隙饱满,叩诊呈实音。血、气胸病例则上胸部呈 鼓音,下胸部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由于肺 撕裂而引起的血胸伤员常有咯血。积留在肋膈窦 的小量血胸,胸部x线检查可能不易被发现,或 见到肋膈角消失。血胸量较多者,则显现伤侧胸 部密度增大。在侧卧位胸片上显示比较清楚。大 量血胸则显示大片浓密的积液阴影和纵隔移位征 象。血、气胸病例则显示液平面。胸膜腔穿刺抽 得血液则可确定诊断。
3.经肋床插管法(28-40Fr):因此 法切除一小段肋骨,经肋骨床插 管,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并能 通过手指或器械分离胸内感染分 隔。因此,适用于脓液较粘稠的 具有感染分隔病例,并可长时间 带管。但其缺点是损伤较大,手 术复杂。
引流装置的分类
1.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 于引流胸腔积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 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 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 漏气的病例。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 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 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 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 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 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 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 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 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 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 管破裂、漏气。
2.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 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
3.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内 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 较大的病例。
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的 操作方法
打开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倒入 无菌生理盐水至“0”位线,连接好 中心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至-1~1.5kPa,接水封瓶和负压吸引器, 检查各连接口有无松动、负压是否在 正常调节范围。然后连接胸腔引流管, 松开血管钳,可见大量气泡溢出。如 胸腔积液,可见水封瓶有液体流出。 患者一侧胸腔内同时合并有较多的气 体和液体,需两条胸管引流时,用Y 型接头连接双管。以上操作均严格执 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分类
1. 肋间细管插管法(6-10Fr): 一般用于排出胸内积液,积气或 抢救时应用。因管径较细,操作 简单临床上经常应用。但其对排 出较稠的液体如积血、脓液等不 甚通畅。
2.肋间粗管插管法(20-24Fr):就 是经肋间插入一个稍粗一点的管, 操作简单,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 十分粘稠的液体。但此法长时间 带管容易引起疼痛。
4.这是气胸排气治疗中的其中一种抽气排气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水 封瓶闭式引流、胸腔负压引流等等,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 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
1. 气胸: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 胸
2. 外伤性中等量血胸 3. 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 4. 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 5.开胸术后
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905 张扬
查房目标
1.掌握血气胸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掌握血气胸的急救处理方法。 3.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4.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及注意
事项。
胸膜腔的定义
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 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胸膜脏层和紧贴于 胸廓内壁的胸膜壁层所构成,左右各 一,互不相通,腔内没有气体,仅有 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 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有利于 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3.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 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 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 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 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 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 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 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 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 行处理。
2.准备人工气胸器,检查通路及开关是否通畅、灵活、有无漏气。在 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或根据胸透确定测压抽 气部位。紧急情况下,在叩诊最明显鼓音区穿刺。
3.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气胸针沿穿刺部位肋骨上缘刺入皮肤并 徐徐进针,同时观察测压表,针头进入胸腔内时可有“穿透感”, 气胸针另一端连气胸器抽气孔,这时可见测压表内液面上下波动, 此时再将气胸针推进3~5mm,观察抽气前胸内压力,旋转开关至 “抽气”,先少量抽气200~300ml,若无不适反应,则继续抽气, 并随时观察压力变化,停止抽气时应记录抽气后压力,一般气压至 “0”左右即可,此时应留针3~5min,观察压力有无变化,若压力 又迅速升高,提示为张力性气胸,应准备改用其他方法排气。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 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 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 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 15 cm处,双手前后相 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 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 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 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 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 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 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 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 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 块或凝固的纤维素。
急性血气胸早期行闭式引流的 优点
(1)很快解除血气胸对肺及纵隔 的压迫,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能预防或减少脓胸及凝固性 血胸的发生率。
(3)通过引流观察血量多少可确 定有无活动性出血和是否需要急 诊开胸探查手术。
气胸紧急排气操作方法
气胸紧急排气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或患侧稍向前倾,双臂抱头。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4. 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般开胸术 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应以超过吸气末胸 腔负压5-250px即可。若患者肺弹性较差、压缩 时间较长或肺表面有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 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负压 可适当加大至10-375px。负压吸引开始应设置在 低负压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缓慢微调。负压 吸引时应严密观察胸腔压力的变化,密切观察患 者有无胸闷、气短、发绀、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 况,判断气管是否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 称。负压吸引一般应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使用, 防止出现胸腔内渗血。在临床工作中,不要随意 调整或中断负压吸引,防止复张的肺泡再次发生 萎陷。
相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