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热播剧《芈月传》中有一场景:秦武王走到九鼎之边,忽然转头问周天子:“寡人欲携此鼎归我秦国,大王可允?”周天子只得壮起胆子,勉强应了一声道:“秦王无礼,九鼎非天命不可移,逆天行事,后果自负。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A.分封制的衰落B.宗法观念彻底崩溃C.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D.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3.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宗法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7.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B.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C.皇帝与大臣的身份地位不断变化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8.唐初设政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仅有三省长官,是当然宰相。
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亦为宰相。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 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 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9.《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计相” D.明朝设内阁10.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11.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汉武帝设刺史制》《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D.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1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3.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4.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
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
“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
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16.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7.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
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
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
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18.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9.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己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体制组织起来,并以普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的议会起的作用巨大B.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拥有国家实权C.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仍是君主专制D.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阻碍社会发展2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21.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立宪制和议会制C.君主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共和制22.《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D.确立了责任制内阁2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5.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26.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C.英国军队援助太平军反抗清政府统治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27.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一个特定的新旧交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这里“新的内容”是指()A.反封建B.反腐败C.反侵略D.反满清28.如图分别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纲领性文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文件的制定者都是洪仁玕 B.二者均未得到彻底的实施C.前者体现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D.后者体现了太平天国的统治者由农民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变29.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30.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变乱,由盛转衰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表(万箱)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万英镑)材料三 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对外贸易的目的外,这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呈现何种变化,分析其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在1845年后,中英贸易状况有何趋势?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禁烟运动。
有人说“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所导致的”。
你觉得这种观点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6分)3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图证史图一图二材料二图表比较近代英国重大事件近代德国重大事件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64年至1870年,普鲁士先后进行了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并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要求:至少两条依据)(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议会、君主、政府,权力分配的角度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
(18分)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ABCCC ADDAC BDBCA CBBBB ACBAC DCBCC二、主观题(共40分)31.(1)1840年,减少,原因:禁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