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ppt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ppt


方法一:通假分析法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 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 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 的另一个词。
课堂训练
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 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2013年高考全国卷)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振巩昌、临洮饥民
(2013年高考广东卷)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
痛绳(严厉地制裁 )
联系成语——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
接受法律的制裁
17
课堂训练
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 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 果双生一
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 谭 概》) 3、“弄璋” 在文中的含义 生男孩 4、 “弄瓦”在文中的含义
生女孩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 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 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 找的钥匙。
想考一题想导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殒身不恤
牺牲
②抚军厚赉成。
赏赐
③系燕父子以组。
绳子
④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卖出米
方法二: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 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 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80 %,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 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 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参考答案:A、考中,考取 联系成语——五子登科
想考一题想导 解释划线词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
陛下也《自表后主》 多余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课堂训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 词,腰戴
④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愈,更加
方法五:语法分析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 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 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 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 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 分析:“多”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意 为“赞美,赞赏”。 。
课考想堂题一训导想练析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
“欺骗”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褒义,顽皮
27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 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 “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天下也。
灭族
4、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丢弃
《五代史·冯道传·论》
方法四: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 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 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 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 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 易推出难。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人众车舆(2013年高考安徽卷) 众多
想考一题想导
加点词语,你熟悉吗?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威逼,胁迫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言听计从:听从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另外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 处逢生”。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1、 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阻拦,截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2、诸贵假以劲弓
借给
(2013年高考湖北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训练
高考真题演练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 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分析:振通“赈” , 救济
课堂训练
• 2、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 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 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 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011年高考全国卷)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分析通“掌” 执:地方郡守夏侯威认为 他(羊祜)和别人不一样,就把哥哥 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
想一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
3.畔主背亲 通“叛” 背叛
4.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课堂训练
解释划线的词语
“履”在本句中充当
谓语,应该解释为动 词“踏” 。
1、2012(福建):履苍莽中
2、2011(广东):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官:谓语, 动词,做官。
课堂训练
3、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 抱衾寝母。
分析:“寝” 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就 寝”。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故事导引 指羊祜
•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课堂训练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