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化现象分析

日本文化现象分析

日本教育理念与借鉴
学号:N3110380136 姓名:刘双
二战之后,日本迅速从战争的烂摊子中走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令全世界的人们刮目相看。

这个民族真是令人生畏啊!这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在日本,人们对上大学不是那么的热衷,高三毕业后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而不像我国几乎视高考如鲤鱼跳龙门一般,可能是受传统观观念的影响。

而且,日本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日本的科技发达,这固然与政府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有关,更重要的是日本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国中小学也在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固然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种教育应具体表现在日常中细微末节的小事之中,做到小中见大。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一层对神赐予食物的感激以及对生产粮食的劳动者的一种尊重;孩子每一次出门都要向父母说一声“我走了”,回家后还要说一声“我回来了”。

父母教育孩子见面要以鞠躬为礼。

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

而中国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切都是包办代替,大部分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即使长大成人以后,很多家长仍借助手中权力,或通过各种关系为他们安排舒适的工作,或为子女的结婚倾家荡产,债台高筑。

所以中国的孩子依赖性较强,自立、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创造性。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时,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而中国的孩子跌个跟斗,碰破点皮好象就不得了,家长赶紧把孩子扶起来,还要对不会说话的门坎,地面发一顿火,狠狠地敲打几下,以此来哄孩子,结果导致孩子长大后,一是犯了错误往往嫁祸于人,二是经受不了失败的挫折,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创新教育
日本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借阅图书,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日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多做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而中国的孩子只注重书本知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奇心,往往采取扼杀态度,上课不准讲话,不准提出相反的问题和观点,从而导致思想模式的僵化,因而也少有创新精神。

舔犊之心人皆有之,但父母并不能跟子女一辈子,真正的关爱还是要教会他们做人之道和自立自理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教育的普及则更为重要,日本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因此,对日本的教育观念的借鉴有,一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父母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应更多的是孩的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从应试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二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普及度。

我国虽然已实行了义务教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显得不足,这需要优化教育资源和加大义务教育的普及的投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必将大放异彩!。

相关主题